明朝三元宰相商辂是严州人的骄傲,是严州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之一,严州许多风俗的形成跟商辂密切相关。
一、紫微高照
传说商辂曾陪皇帝到江南微服巡游,考察民情,一日他们来到商辂家乡严州,遇见某员外家造大房子,正好那天上梁。上梁是古时造房子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要举行一个隆重仪式的。这种仪式往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现地方文化风俗,因此皇帝他们被吸引过去了。
商辂仔细一瞧,发觉不对:屋顶上有一只琵琶精隐在那里。商辂问员外:“你家今天上梁的日子选得不好,有凶星在堂。”员外叫来看风水选吉日的堪舆先生。堪舆先生说:“今日有凶星不假,但同样有大吉星会降临,他们能冲走凶星的。”商辂听了,心里暗暗称奇:“这不就对了嘛:皇帝是紫微星,而我商辂是文曲星呀。”再一看,那只琵琶精知道被识破,早就溜走了。
这件事后来被堪舆先生点破,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美谈。从此,严州人在造新房上梁时,都要在梁上写“紫微高照”或“吉星高照”四个字以趋吉避凶。
二、里商仁灯
“里商仁灯”又称“商辂花灯”,是龙灯的一种。该花灯起始于明朝成化十九年(1483年),距今已有近五百三十年的历史,据传该花灯与明朝三元宰相商辂(1414~1486)有关。
商辂生于淳安县里商乡里商村。在商辂七十寿辰(1483年)那年,宪宗皇帝特赐宫灯百只以示庆贺,里商乡亲倍感荣耀,当年,他们仿制了御赐宫灯,汇集成龙灯,于春节、元宵节举行舞龙灯活动。以后历年仿效,久而久之,形成惯例,这一活动就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代代相传。
三、轿夫座上宾
古时轿子的功能有点像现在的轿车。其实所谓“轿车”,就是取代轿子功能的小车。古时候有钱有势人家有专娇,社区有供出租的轿子。古时候平民百姓一般没有钱“打的”,都靠步行,但新娘子一般都要坐轿子出嫁,才算风光。
轿夫被视为下等劳动人民,他们除了给官宦人家、有钱人家当“专轿司机”外,还有的专门抬出租轿子的,地位都很低下。每逢结婚办喜事,这些抬出租轿子的轿夫虽然最为辛苦,但喝喜酒时是不能上堂与客人同坐同吃的,只能在厨房里吃些剩菜剩饭,有时候还要遭受辱骂。
当了朝廷高官的文曲星商辂对此愤愤不平,下决心移风易俗。
一日,他乔装打扮到淳安城乡察访民情,碰上一官员家办喜事,为装点门面,雇了多台轿子,组成轿队,这样显得浩浩荡荡,风风光光,但却为缺一名轿夫发愁,商辂得知,便自告奋勇来充当轿夫。
当把新娘接到新郎家后,酒席已准备停当,宾客尚未入席,轿夫商辂见状大摇大摆地坐到上横头(上堂正中席位)上去了。主人看到此景,碍于众宾客面子,不便挑明,心中十分恼火。
其他轿夫和宾客们正等着看好戏,只见商辂拿出御赐宝扇,“哗”的一声打开,轻轻扇起扇来。宾客中有官员,认得这是御赐宝扇,上面有御印,慌忙跪拜于地。办喜事的东家,见状早已吓得浑身发抖,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求恕慢待之罪。
商辂也不多为难,毕竟人家办喜事,不能扫了大家的兴。他吩咐主人将所有轿夫叫齐,在正堂的酒桌上坐好。其他宾客也纷纷找空落座,才让司仪宣布开宴。
从此,严州一带改变了对轿夫的待遇,每逢喜宴,轿夫由原来的“堂外客”变成了“座上宾”。
链接
商辂(1414—1486),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明代首辅。商辂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第一个是黄观,被朱棣除名。所以又说商辂是明代唯一“三元及第”),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家居十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赠予太傅,谥号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