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七级双塔及陈仙姑的传说


即墨市七级镇政府驻地南3华里,有一对锥形密檐砖塔,矗立在中间埠村村南,因大塔是为陈处女建造的,民间称其为“陈仙姑塔”。两塔东南、西北方向排列,大塔九层居前东,小塔七层居后西,寓道行大小深浅之意,势欲向东南振飞,被视为一方吉祥,故保存完好。此系一对清代墓葬塔,距今约有150年的历史,现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塔为陈处女塔,始建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塔高15.4米,连同基座共九层。基座系八角台体,周长17米,高2米,砖石结构,平台八边均略伸出如檐状的石板,正面嵌有额为“大清圆寂陈处女塔铭”的石碑。台四周密闭,内葬陈处女轿式坐棺。自第二层以上都是八角锥体,每层的高度与周长依次递减。第二层高2.5米,正面嵌有篆书“法传圣山”的矩形石额,左右两边各嵌一石碑,上镌捐资修塔者名录,其余五面均嵌有花卉鸟兽形浮雕。正面石额下有一拱券门,内有空心精舍,设有神龛供桌,曾塑有陈处女坐像。自第三层以上均有筒状空心,上下相通。

自第二层至第七层塔周都挑出涩砖密檐,上承砖刻瓦楞卷棚状装饰。八角有刻石柱头,柱头外端呈兽面型,三至六层柱头兽面下悬一铜铃,共三十二个。第八层为塔刹的石质平座,塔刹为莲柄仰蓬,上承葫芦状石雕。塔体最大直径为5.5米。

陈处女塔西有一小塔为马师傅塔,建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塔为七层,塔式格局结构均仿照陈处女塔,其中第二层正面石额上镌“一心普渡”四字。塔高约13米,最大直径约3.3米。

两座砖塔设计新颖,比例匀称,精工细雕,造型美观,古朴幽雅,别具一格,是青岛地区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古代砖塔建筑,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正月二十一日、三月二十一日、四月十五日、六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四日,,其中以正月二十一日庙会为盛。善男信女竞相朝拜,使双砖塔更具盛名。

关于陈仙姑的传说如下:

相传,陈仙姑原属天界王母娘娘的一名侍女,因误触天条,被贬人间,于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申时,下凡投胎于胶州利涉乡八里庄社中间埠村陈家,父名陈杞,兄名陈行方,取乳名为“换”。父亲早逝,与母兄相依为命。一日,与嫂洗衣时,见水上漂来两个青红相间的桃子,仙姑取而食之,遂呈恍惚之态。又一日,仙姑随母韩氏坡上剜菜,见一朵彩云在己上空停住,仙姑面对彩云念念而语。自此以后,仙姑闭坐家中,少言寡语。

咸丰辛酉年秋,南贼窜扰乡里,村人皆逃避之,唯仙姑与邻居同族寡妇郭氏不逃,而南贼终不能侵害,村人都很惊异。

同治元年壬戌,仙姑年十五,许配与同乡龙湾头村朱姓农家,仙姑拒婚,不食不语,只有郭氏知其将要坐化,于是就与朱氏绝婚。郭氏又打通隔壁请仙姑到她住舍居住,仙姑所说的话,只有郭氏能懂。乙酉年秋,东乡大水,村舍荡然,唯仙姑家尚存。

九月中,郭氏知仙姑坐化之期已到,于是为他准备仙衣、香案、蜡烛、木龛等。果然,仙姑于九月二十四日申时圆寂,俗寿二十二岁。入龛之前,仙姑趺坐十日,面色如生,两行鼻珠垂于胸前,方圆庶民尽皆瞻仰。入塔之日,人山人海,抬龛之轿无法行进,忽来八名壮士,持棍开路,遂使顺利入塔,之后,八壮士忽然不见。

塔为仙姑之兄陈行方与众乡邻四处募捐所得款建于同治五年二月二十二日申时。塔铭曰:法华经读烂是汝前身。农家有积善种此夙因。历经羊小劫慧性犹存。青莲花出土记取舌根。建塔中途,由于资金不足而停工,后有一道士说,所用钱财三日内发来。第三天果见马车运财而来,遂使塔建成。

有一次,南海一渔船出海途中为浪所袭,迷失方向,水粮已尽,漂至一个无名荒岛,见远处有灯光,寻光而去,见一小屋,屋内有一少女,向前说明原委,于是少女给他们一碗小米、一勺清水,让他们回去煮食,而总是用之不尽。船民得救后欲答谢时,少女与房屋都不见了,后来才得知少女是中间埠陈仙姑。关于陈仙姑还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在人民中间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