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安国贵妃桥与郑贵妃的故事


河北安国,是闻名中外的药都,自宋代始就是中国一大商业都会,相传在汉朝时就有安国城存在了。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中,至今还遗存着许多享有盛名的古迹,在这些名胜古迹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明代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翌钧的贵妃郑氏所敷修的贵妃桥。

贵妃桥原名万寿桥,又名伍仁桥,位于安国市伍仁桥村南,磁河之上。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即公元1598年),乃为明神宗朱翎钧的贵妃郑氏所敕造。桥长65米,宽6.7米,全部为石质结构,顶部镶有大理石一块,即闻名遐迩的贵妃石(据《祁州旧志》记载:“贵妃石,伍仁桥按,桥建于明神宗三十七年,长二十余丈,中空有小石砌北壁上镌郑贵妃数字。每遇河水涨发时,在水高几尺,至中空即低下,顺流而过,则复高。相传不没中空,即不没此石也”),上刻:“大明万历年次庚子秋季立,郑贵妃敕赐修建万寿桥”。

伍仁桥村明代称伍仁店,是城南集镇水陆码头,每逢春秋商贾云集、市场兴旺,有“祁南雄镇”之称,故桥头设有关隘,横额刻有“祁南雄镇”四个大字。桥面、拱券和桥墩之间都有铁腰和铁仲联接,严密、坚固。桥基由山炭、白木桩、石板筑成。桥面两旁26对望柱上有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云朵花纹栏板,桥南口紧接抱鼓石处雕有大型石狮各一尊,通高1.8米。北口两侧雕有石像各一尊,长1.4米,高0.85米,底座高0.6米。石狮子是该桥的重要雕刻艺术品,远近驰名。

当地自古就有“伍仁桥的狮子数不清”之说。相传,清朝末年,伍仁桥两家当铺的账房先生们奉东家之命手拿算盘,带领伙计多次到桥上清点狮子的数目,结果数字各异。难数之处在于,母狮子身上雕有数目不同、神态百出的小狮子。有的大如拳头,有的小如核桃,有的趴在背上,有的蹲在身上,有的戏耍挑逗,还有的则只露出半个头部,稍不留神就会被漏掉。

贵妃桥南北横跨在滋河上,造型优美大方,蕴稳而秀逸,坚固而轻盈。据记载,明代的滋河不仅“长河天际”、“波光万顷”,而且是“绿罗映彩流红叶,翠簟堆琼卧白鸥”。在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长河上,横亘百尺的白玉石桥,直若长虹垂挂,玉练铺陈,无论是春雨初收还是晴空万里,贵妃桥都给这“天外青练”般的滋河,平添无限的魅力和柔情,使人悠然而蒙滋河游的佳趣。

此桥历经四百多年,构件大多为明代遗物。因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故现存完好的望柱石狮仅27个。此桥于1982年7月被列入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贵妃,明神宗朱翌钧的爱妃,今北京大兴县人。她出身良家,14岁入宫,万历时年18岁。但就是这个14岁的小姑娘,竟使万历帝一往情深,而且当她介入万历的生活之后,对他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万历一生有一后、一贵妃,其他嫔妃数十和宫女无数,只有与郑贵妃的热恋终生不渝,形影不离,而且誓同生死。

万历帝有八子十女,也只有郑贵妃所生之子福王常洵最受宠爱。郑贵妃之所以能够赢得万历的欢心,并不是因为她具有闭月羞花的美貌,而是由于她的聪明机警,意志坚决,喜欢读书的性格符合了万历皇帝感情上的需要。

万历皇帝九岁临朝,在最初的十年内,他在生母慈圣皇太后的严厉督导之下,只是按照大伴冯保(司礼太监)口寺指导,把内阁首辅张居正或其他大学士的“票拟”改用朱笔批写就算完成了职责。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也到了勃勃英年,一旦脱出了翰林学士的羁绊,他有心励精图治,也包含对个人生活的要求。他越来越喜欢读书。他命令大学士把本朝祖宗的“实录”抄出副本供他阅读,又命令宦官在北京城内收买新出版的各种书籍,包括诗歌、论议、医药、剧本、小说等等。

据说郑氏和万历具有共同的读书兴趣,同时又能给他以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种精神上的和谐一致,使她成了皇帝身边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可以说,郑贵妃是在最适当的时机来到了万历帝的生活里,填补了他精神上的缺陷。同时,郑贵妃凭着自己的机智和聪明,了解到万历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内心却是一个柔弱的人,没有人给他同情和帮助,即使是他的母亲,也常常有意无意地把他看成一个执行任务的机械,而忽视了他毕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

基于这种了解,郑贵妃能够透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妻子所应起的作用。别的妃嫔虽对皇帝百依百顺,但在心灵深处却保持着距离和警惕。唯独郑贵妃能够和万历皇帝心心相印,毫无顾忌,既敢于挑逗和嘲笑皇帝,又能够倾听皇帝的诉苦,鼓励他增加信心。

正因为如此,万历帝也真正感到了这种精神交流的力量,因此,把郑贵妃视为自己终生不渝、誓同生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