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古寺院:漆泉寺


漆泉寺,在河北省沙河市广阳山上,初建不知何时,唐贞观年间重建,尉迟敬德监工,为唐太宗李世民在全国敕建的皇家寺院之一,也是沙河市仅有的两处皇家敕建寺院之一。建国前仍有和尚住寺,现存有遗址。虽然县志上有漆泉寺为唐贞观年间建的记载,但漆泉寺残存之古碑上却有初建不知何时、唐贞观年间重修等记载。今人有考证漆泉寺始建于后赵、为石勒皇帝所造之说。

从门神到监工建寺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取得天下之后,有一些时日身体不好,常常感觉早年平天下的时候杀戮过多,幻闻寝宫门外鬼魅哭号索命,夜不能寐,时常从恶梦中惊醒,于是就将这些事情告诉大臣,大将秦叔宝听后说,“臣平生杀人如摧枯,积尸如聚蚁,何惧小鬼乎!愿同敬德戎装以伺。”

李世民就准二人守于宫门两侧,果不其然,夜夜无事,身体也就逐渐好了起来,但又感觉让两位守在门口实在辛苦,于是就命宫中画工为秦琼和尉迟敬德画像,悬挂在宫门两侧以镇鬼魅,清代李调元《新搜神记·神考》说“今世惜相沿,正月元旦,或画文臣,或书神蒂郁垒,或画武将,以为唐太宗寝疾,令尉迟恭秦琼守门,疾连愈。”这就是门神的来历。

李世民为永久镇住鬼魅,同时也为了超度天下亡灵,还命尉迟敬德在唐军打过仗的地方建一所寺院,以祈天下太平。

沙河的漆泉寺就是当年为超度亡灵,祈求太平,由尉迟敬德监造的一所寺院。据漆泉寺明代万历二年《沙河县重修漆泉寺殿宇记》记载:“距县西八十里许故有漆泉寺古刹也,创建不知何时,考旧重修于大唐间,尉迟敬德监工为之尔去今盖千余岁”。为什么选择在沙河西部山区建立一个寺院,这要从沙河的历史谈起。

邢台古寺院:漆泉寺

沙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为燕赵地,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隋开皇16年(596年)以境内横贯东西的大沙河命名为沙河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沙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称“太行雄峙于西,狼沟迤流于东,前则沙河环抱,后洛泉涌出,旁极豫晋燕,黄背数道,两镇若┅┅赵北之咽喉,实襄南之藩蔽”(康熙版《沙河县志》)。

沙河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这里发生了多次战争,隋代末年,李世民在此与窦建德部进行一次“沙洺之战”,至今在西部山区一带还有相关遗迹,如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点的秦王湖,在寺后山有秦王寨,至今仍有古寨墙遗址,传为秦王屯兵所筑,西南沟村有秦王避难处,孔庄村有秦王练兵的插旗垴,左村有秦王落难时被救的救驾村(即九家村)。

民间相传:秦王李世民被窦建德追赶,正在走投无路之时,忽见一长者,将秦王藏到一寺院中,并将追赶李世民的兵士骗走,李世民脱险后向长者道谢时,这位长者却不见踪影,秦王想一定是寺里的神仙来保佑自己,当下许了心愿说,将来一定要为佛修建一个道场,秦王即帝位后,在贞观年(627—649年)派尉迟敬德监修这个寺院,这也就是漆泉寺。

漆泉寺有唐碑说的更具体,《沙河县志》录采访册说:“唐,漆泉寺碑,广阳山漆泉寺,贞观五年(631年)敕建,检校兵部郎中兼邢沙刺史侍御史元谊撰碑,前凉王府参军北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少康正书”。

漆泉寺之广阳山

漆泉寺在广阳山,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沙河广阳山,发现华北第四纪冰川泥流的痕迹,他在日记里写道:“1924年,我在太行山沙河发现了一些砾石,有擦痕。我说,这可能是华北第四纪冰川泥流的痕迹……”。广阳山主峰海拔718米,山高耸立,云雾缭绕,风景独特,古人说:“云封洞口、雾锁玄门、草木先春、樵歌牧舞,使游者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堪称一方圣地也。”圣地是指广阳山。

《畿辅通志》记载:“广阳山,在县西七十里,盘礴高耸,诸峰罗列(《康熙志》)。上有泉曰漆泉,泉右有漆泉寺(《大清一统志》)。是山绵亘数里,有罗汉、老君、千佛三洞在其上;山阴有狮脑砦,亦名秦王砦;其下即秤钩湾(县志)。《沙河县志》说:“按是山崇隆百仞,绵亘数百里,罗汉老君千佛三洞及漆泉皆在其上”。

邢台古寺院:漆泉寺

历代文人在广阳山游览时留下了许多对广阳山唱赞的诗歌,明代史与禄就写了《登广阳山》:“一啸穷崖万木巅,何来鼓吹入风烟;穿云磴坼丹梯隐,漱石飞泉玉乳悬。三晋峰阴摇剑外,二漳练影落尊前;狂来莫漫谈冲举,瑶草纷纷古洞边。”沙河知县肖泮游览到此,也曾题诗赞曰:“万仞当空壁立秋,水声山色自悠悠,何如谢却人间事,赤脚骑牛洞口游。”两首诗中所提到的“古洞”和“洞口”,是指广阳山的老君洞。民国《沙河县志》上说:老君洞在广阳山,罗汉洞西,洞前有石牛一,相传老聃曾驻此,老聃就是通常说的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博学多才,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就曾向老子请教上古的礼法制度,老子那时在都城洛阳担任守藏史,这个职务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到了晚年,老子乘青牛西去,留下了五千言的老子《道德经》,后人评说他是中国的哲学之父,与古希腊哲学构成哲学思想两大体系,庄子继承了老子思想,并同儒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

邢台古寺院:漆泉寺

老子后来被神化,《列仙传》里老子被尊为神仙,在古典文学中老子被塑造成玉皇大帝身旁炼仙丹的太上老君。据有关学者考证,广阳山正是老子写就《道德经》的地方,具体所指的地方就是老君洞。

广阳山上不仅有与老子相关的老君洞、老君台,还有与佛教有关的罗汉洞和千佛洞,广阳山千佛洞历史可以说很悠久了,据《大清一统志》说,千佛洞在广阳山,老君洞西,昔人凿琢佛像千尊。“曰石勒据邢时所造”,这样看来,广阳山不仅仅是一个道教名山,更是一个佛教道场。元代时,广阳山上曾建一广阳庵,后来在明时又改扩建为三教堂,儒、释、道三教汇聚一起,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沙河不能不游广阳山,到广阳山不能不说漆泉寺,漆泉寺是广阳山的一部分,当地有这样一句话,“前有渡水,后有温泉,左有罗汉洞,右有漆泉寺”。

漆泉寺现状与文化

漆泉寺位于沙河市刘石岗乡寺庄东北二里许,漆泉寺周围群山环抱,其后为漆泉岭,这里春季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因为很少人来这里,使古环境依然存在,千百年来没有被破坏,从树种上看,有松树、柏树、榆树、楸树、石榴树等等十多种树木,虽然已经是早春了,但树木没有出叶,只是个别的树种发出一点微黄,这样使我们更看到这里老树横生,深根盘错,老枝斜出。

在沉寂多年的漆泉寺旧址前,共有三个台地,每一级台地上都有一些建筑基础,在第一级台地上可以看有二十多间房屋的断垣残壁。走进这个区域,在院内有许多建筑构建和石料,如台基石,柱础石,绳纹大砖,瓦等等,还有碑首和经幢,当地老乡介绍说这里分东跨院和西跨院,还有一中跨院,中间是一座大殿,现在在大殿的中间还有当地百姓供奉的佛像。

在佛像前完好的保存着一块明代的石碑,石碑立于明万历二年,即公元1592年,石碑上说:在距县西八十里许,有漆泉寺,创建时间不可详考,是古刹也,旧记重修于唐代,尉迟敬德所监工建造的,后来已经荒废,到了明代,隆庆五年(公元1571)寺僧净渊发愿大修。建成大雄宝殿五间,天王殿三间。

从第一级台地向上行可以看有一个宽大广场,在地面上已经看不出什么痕迹了,只是在断崖处可以看到有二米厚的砖瓦层,西侧有一石碑座和碑首,从雕刻手法上看应为唐代的遗物,同时在西侧还有一些石幢的基础,寻访中还发现了一些坏成尺余见方的石碑料,石上有行书,字口清楚,字体刚劲有力,行气流畅,堪成书法上品,有唐人风格。这与发现的唐代石碑座和碑首石质是一样的,应有唐碑的残块。

邢台古寺院:漆泉寺

寺院内保存下来的东西大多为明代的遗物,有大明万历年间的,有大明正德年间的。一些石构件雕刻十分精美,刻工艺讲究,构图合理,可以说是石雕作品中的上品。

在漆泉寺周围有许多泉水,其中漆泉仍是当年的模样,为什么叫漆泉,有百姓说是因泉井里有七个泉眼而名的,也有说泉水黑亮如漆而名。

漆泉寺许多的文人到些游览,其中有明代沙河知县方豪来寺院时的碑记,碑文说:“候缺僧官清吉上石:侯谦观、(侯)子堂、王英、石强、吴钺、刘辅、(刘)语,正德丁丑(1517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沙河知县开化方豪以公务至……”,并作五言诗《登漆泉岭》一首:

酌酌漆泉泉,上上漆泉岭,

倦来隶作舆,险处僧为挺,

天寒乐转凄,日出酒初醒,

柏根发古香,塔尖堕清影,

上可扪九重,下可瞰千顷,

游览岂无人,无人来此顶。

邢台古寺院:漆泉寺

方豪(1482-1530年),《明史》有传,据说他四岁能联句,有神童之称,又说方豪曾高中状元,因貌丑皇帝不喜欢,终不得状元及地。但方的才华横溢,皇帝又是十分器重,曾指派当时的刑部尚书在他母亲生日当天刻碑送其家中,现碑仍然保存完好。

方豪是个才子,善书法,书法瘦劲,风格清新雅致,有唐韵。他重视文化,一生著述甚多,有《老农篇》、《珍忆录》、《昆山集》、《养馀录》、《见树窗稿》、《洞庭烟雨编》、《蓉溪书屋集》、《性理集解》等10余种。其中《棠陵集》、《断碑集》于清乾隆年间收入《四库全书》。

方豪是个孝子,在方豪的家乡还有一个传说,方豪任福建刑部副使时,为母亲选百株杉木制作寿棺,请了最好的木雕能手花三年之力精制而成,民国初年,因“用其地而掘其墓”,棺木如新无损,可见当时方豪对母一片孝心。

正德十一年(1516年),方豪出任顺德府沙河知县,十三年(1518)八月,升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在沙河任知县期间,下乡走访,所至之地,称誉有声,他重视民生,不辞劳苦,保护文化,特别是在任时重新对唐名相宋璟墓碑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漆泉寺除有与方豪相关的文化遗物外,还留了许多文人的题诗,如明代巡按御史刘良卿的《过漆泉寺》,史与禄的《游漆泉寺同陶魏二学博》,张时的《游漆泉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畿南三才子之一申涵光的《漆泉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