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文庙


定州文庙位于定州市刀枪街,定州文庙又称“孔子庙”,始建于公元848年(唐大中三年),是河北省历史较久的州府文庙之一。是河北省保存规模最宏大、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文庙建筑群,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定州文庙始建于公元848年(唐大中二年),是河北省历史较久的州府文庙之一。占地12000多平方米,是河北省保存规模最宏大、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文庙建筑群。建于明代的棂星门几经重修,现为四柱三楼式牌坊,是定州文庙的正门,其上绿琉璃瓦盖顶,梁椽斗拱皆彩绘,显得富丽堂皇。其中四根盘龙通天柱更为壮观。西、东、南三院的沿街之门,把中国古典门的几种式样,几乎都展现了出来,并且等级较高,置身门外就会感觉到,这不是一般的建筑群落。

向北依次穿过棂星门和戟门,迎面就是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9.5米,单檐悬山顶,上铺黄绿琉璃瓦,高大堂皇,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殿内有孔子及其四配和十二哲人像。醒目的匾额,极富赞誉性内容的楹联,以及门前的巨鼎,使大殿显得格外神圣。

东院主要建筑是崇圣祠和魁星阁。魁星阁始建于元代,三层木结构楼阁高耸于方形台基之上,歇山顶、四角飞檐,形制古朴壮观。论其高度,仅次于本市的定州塔和贡院的揽胜楼,虽在院内,但在沿街仍可窥其雄姿,它是定州古建中的精华。西院很深,由南及北,依次为大门、仪门、明伦堂。明伦堂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南院为节孝祠,是旌表节孝妇女的祠堂,是相对独立的院落,是对儒家文化的一项补充。

崇圣祠是单体建筑又有陪衬,化散为整在这里又有体现。崇圣祠是孝道文化的体现,又是儒家文化的补充。穿过二进院东南角方向的随墙门,可到达文庙的东院,垂花门把该院分成了前后两院。后院的主要建筑是祭祀孔子先人的崇圣祠,崇圣祠多建在大成殿后面,但定州文庙做了改动,单立院落,从方向上说“东为大”,这样崇圣祠的地位无疑又有所提高。崇圣祠建筑规格不高,面阔三间,硬山顶,但东西又建配房三间,皆为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建筑,只是高度比崇圣祠降低了些。

前院在合适的位置建有供奉魁星的楼阁,与文庙相得益彰。资料显示,外地的几处文庙,也建有魁星阁,而定州的魁星阁气势恢宏,保存完好,是首屈一指的。东院东端,建有展馆和办公用房,也起到了一个屏障的作用。

布局严谨,设施齐备

定州文庙建筑群,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无可挑剔的。化散为整,是定州文庙建筑的一大特点。整个中院的建筑物,单体建筑并不孤单,不显得分散。再如硬山顶的东西两庑,两端都加了面阔仅一间的卷棚顶小屋,还有以戟门为对称中心的整排建筑物,高低连贯,错落有致,等级和主次处理得十分恰当。

中院是定州贡院的核心区域,中院面积广阔,为附属设施的搭建提供了足够空间。一进院南北距离较短,但功能性建筑较多,戟门(也叫大成门)两侧是面阔两间的东、西官厅。据资料显示,国内外2000多处文庙中,设官厅的并不多。据曲阜孔庙工作人员、孔子71代后裔孔昭斌老师介绍说,“官厅的功能就是官员祭孔临时休息或更衣的场所”。

一进院东房为名宦祠,西房为乡贤祠,这已经是孔庙建筑群的固定模式。定州文庙一进院,还增设了倒座、紧邻官厅的东西二门等建筑,这样便于机动用房,多出了去往二进院的通道,使得前院更加整齐、紧凑而集中。

二进院很深,因此大成殿前的月台做得很开阔,东庑、西庑也是面阔五间。文庙原有北院,参考文庙旧图,大成殿两侧有通往北院的角门,随北院的废除,大殿的两侧取而代之的是东西配房,面阔五间,但高度与大殿相比,降了许多,卷棚顶与悬山顶比较,也降了两个等级,这样使得二进院变得比较封闭。

西院大门面阔三间,门前呈小广场式样。仪门面阔三间,门窗是拱券的形式,是中国古典与欧式相结合的典范,别具一格。穿过大门和仪门,是向北延伸的笔直甬道,甬道尽头是用于讲学授课的“明伦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室内很宽阔,但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的众多学子。明伦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已是纯纪念性的名胜古迹。宽敞的师范礼堂曾是定州大型会议召开的首选场地,昔日的车水马龙印证了这里曾是人民参政议政传达文件精神的会堂。现今,教室校舍,高楼林立,昭示着今日的辉煌。

南院相对独立,坐南朝北,与北面建筑相呼应。外面有临街出廊面阔四间的硬山顶建筑,金柱大门朝北开。现当代曾用作“碧云阁”文物商店、定瓷展览馆、电影公司等,还仍然具有实用性。整个院落是典型的四合院式样,与它的功能是相协调的,因为用途具有地方性、接近平民化,也是儒家文化的一项补充。

园林式3A景区

我们在游览这座古庙的时候,殊不知也在古老的生态园里徜徉。说定州文庙,绕不过的是东坡双槐。东坡双槐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时亲手所植,夏季里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给文庙平添了几分文人色彩。植于明万历年间苍劲的古柏,使文庙更加庄重而肃穆,昔日里枝头上栖息着成群的猫头鹰,也是文庙的一景。

槐抱椿,是指一株椿树生长在主干中空而呈半圆形的古槐里边,相依相靠,奇巧的姿态,好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恋人,也有拥抱春天的美好寓意。连同平山文庙的柏抱桑,恐怕是只有文庙里才会出现这样的自然奇观。      

近代,又零星植入新的树种。那棵参天的银杏,已进入胜果期的年龄,这个长寿的老树种,早已做好了永远陪伴千年文庙的准备。月台前的两棵桑葚树,树冠呈巨大的球形,冬季里显现的是卷曲的枝条,像烫了发一样。这两位贵妇人长跪不起,一直在这里朝拜。还有那成片的草坪,盆栽的花草,给文庙带来了无限生机。落星石质朴坚实,色赤黄如璞玉,昔日曾被奉为神物。《卜算子》一首,讲述着它的身世。角落里的记事碑,诉说着文庙不平凡的岁月,以及历朝历代志士仁人对它的关怀与厚爱。回到西院,这里古柏更显苍劲,古槐树龄虽不比东坡双槐,但依旧沧桑。春季里紫荆丁香竞相怒放,一片片小竹林,把明伦堂点缀得格外漂亮。这里是超早版本的“清华园”。

庙学合一

回顾定州文庙所走的千年历程,它是庙学合一的典范,一直被世人称道,“中山庙学甲天下”是当之无愧的。

定州文庙的兴衰与朝代的更替和儒学受尊崇的程度息息相关,历史文献多有记载。五代是定州文庙承前启后的发展期;北宋是高度发展的时期,经知州韩琦的大力维修和拓建,它进入了第一个辉煌期;明代进行了多次增建或维修,庙学更加注重实效,它进入了第二个繁荣期;清代对孔子和儒学的尊崇更胜于前朝,文庙不仅在原址得以重建,到道光朝迎来了它的第三个辉煌时期,现在的格局基本保留了道光时期的原貌。

1988年,节孝祠得以修缮,据说所用砖木来自于西关王家大院的旧民居。1993年维修了魁星阁。近些年还发掘出了基本完好的泮池,还修复了文庙的其他辅助性建筑。1995年棂星门得以重建,恢宏的气势让文庙熠熠生辉。2006年戟门得以改建,原先面阔三间屋宇式建筑,虽然可以穿堂而过,但不符合门的制式。2015年,西院以明伦堂为主,得以修复,整个院落命名为中山书院,为此任振焦赋《重修中山书院记》的长诗,刻石镶嵌于大门东侧,其内容不仅是记事,也回顾了历史,同时展望了未来。

北宋儒帅韩琦任定州知州时,拓修文庙在历史上是划时代之举,他“即庙建学”,庙学一体,形成了前庙后学的格局,定州官学正式成立,文庙的祭孔功能和作为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功能兼而有之。到了明代成化年间,知州裴泰把明伦堂改建于大殿的西北,即现在的位置,把韩琦时期的“前庙后学”变为了“东庙西学”。而后,西院又增设了有助于讲学的许多设施,并具大刀阔斧之势,且成效显著,为定州夺得了“状元之乡”的美誉。王府式大门和仪门的设立,使这所州学更加气派,俨然成为了一方培养人才的阵地。从民国到现在,先后是女子高等小学、师范学校、冀中职业学院,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不计其数的栋梁之才。如今,定州的小中高等各项教育,已遍地开花,蓬勃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与定州尊师重教的传统,有着重大关系。

文庙中、东院,博物馆曾占用东西两庑和其他建筑。起先,文庙东西两庑,是附祭孔子的弟子及历代明贤大儒之所。在位置设置上,北端为孔子弟子,南端为名贤大儒。两庑祭祀先贤先儒的人数,到了清末达到156人。还有东西官厅及其它闲置房舍的布置,需借助其它文庙的陈设内容及格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让这里成为真正体现儒家思想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