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越王楼:天下诗文第一楼


越王楼坐落在四川省绵阳市境内的龟山之顶,涪水之滨,于2010年在旧址重建而成。越王楼占地面积84.2亩,建筑的格式呈现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集阁、楼、亭、殿、廊、塔于一体,楼高99米,共有15层,建筑面积大约22207平方米。

越王楼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因时任绵州刺史的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而闻名于世,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

作为中国文化名楼之一的越王楼,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恢复重建后的越王楼,气势与当年相比毫不逊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为全国仿古建筑之最(现今滕王阁高57.2米,黄鹤楼高52.6米,鹳鹊楼高72米,岳阳楼高32米);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共收录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黄鹤楼112篇,滕王阁86篇,岳阳楼、鹳鹊楼虽有名诗文,但并不多),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诗文作者档次最高,除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还几乎涵盖唐代以后的著名诗坛泰斗,算得上“天下诗文第一楼”。

越王李贞为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虽不是皇后所生的嫡子,但才华出众,而被先后封为汉王、越王。

越王楼在李贞任绵州刺史时(公元656年-661年)由李贞亲自督建,参考了长安、洛阳诸多王府的营造规划,再根据龟山的地形地貌,依山取势,因势建楼。其初衷是希望一举数得,既能便于自己登楼观景,又可以加强防御,更能够彰显皇家风范与个人气度,广招天下人才,带动绵州经济文化的发展。

越王楼的修建先后历时3年,耗银50万两,楼高10丈。

自唐越王楼修建完工之日起,天下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千古传颂的经典诗篇,历代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0余篇。杜甫曾作《越王楼歌》赞美它:“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越王楼经历唐、宋、元、明,明万历年间重修,后毁于清乾隆初年。遗址越王台,保留迄今,已有二百余年。

李贞出任地方官,其政绩在史书上却难觅踪迹,这大概和李贞可悲的结局有关。垂拱四年(688),因联络诸亲王起兵反武则天兵败,李贞服毒自尽。武则天不但褫夺他一切封号,还废去他的李姓皇族姓氏,所以李贞治理绵阳政绩不见史载,就一点也不奇怪了。直到他去世29年之后,唐玄宗才下诏说“故越王李贞死非其罪”,算是给他平了反。

附录:

《越王楼歌》(太宗子越王贞为绵州刺史,作台于州城西北)

唐 杜甫

绵州州府何磊落,

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

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

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

转见千秋万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