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福相帅府


安福县车田乡有一周氏祠堂,又名相帅府。

出将入相,中国人梦寐中的事。车田周氏将这个美好的愿望依托于周瑜、周必大之身,从周瑜为将、周必大为相的历史荣耀中缅怀周氏祖先,勉励后人文才武德。

相帅府是由车田周氏十世孙周贯捐资修建的周氏宗祠,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气派的相帅府,坐北朝南,九百平方米的长方形祠,建筑考究。牌楼风格,水磨青砖砌成的外墙,合缝严密,光滑平整。门框、门墩、门槛分别由整块青石构成。整座宗祠气宇非凡,前、中、后三进,每进错落有序,由低至高,寓意高升。

门前两尊威武的石狮,高昂着头颅,正对天吼。

相传祠堂门口的两座石狮,还有另一番解意。与众不同,东西顾盼的石狮,携儿舞球,威武中又透出几分侠骨柔情。东边脚舞绣球乃雄性,西边怀抱稚儿的是雌性。传说雄狮代表周瑜,雌狮代表小乔,而怀中的幼狮代表周胤,一代名将的故事就这样被一代代传扬。

石狮守护着三道门,正中大门“达宗家庙”,硕大“相帅府”竖刻门庭之上,右门“翰林进士”,左门“理学名臣”。十五字刻嵌在三道门庭之上,虽然字迹有些斑驳,但也能联想到昔日的辉煌,及人物的尊贵与名扬,及至你进入祠堂之内,更能感觉三道门庭之上所刻之字的真含义。

“达宗家庙”是后人为祭奠先达祖宗所建造的祠堂。远在夏朝,就有祭祀祖先的太庙,不过那时更多的是皇室血缘尊贵的象征。后来,那大大小小的祠堂散落在民间,成了平民对血统的追根溯源,对先祖的膜拜顶礼,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然而,周氏祠堂———“相帅府”,乃是三国名将周瑜后裔为纪念先祖而兴建,距今乃二百多年。相帅府的建筑结构,俗称“银包金”。“银”乃指外面的青砖墙体;“金”乃厅内木梁框架。因有木梁的柔性联结,即便外墙倒塌,祠堂主体结构也可屹立不倒。其实不倒的不仅仅是房梁,而是家族血脉中延续传承下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步入祠堂,一股威严与神圣便从心底涌起。祠堂中央木柱林立,108根大圆柱根根笔挺,支起了堂上的大梁,构建了一个宽敞的厅堂。108根大柱含有建造上的深意和寓意。前、后两厢大厅被四个天井分列,中间引出一条笔直通道。我似乎能感觉得到,一千八百年前,周瑜大都督正立于大厅之上,文武官员立于通道两旁静听大都督的调遣。

立于大厅之中仰头,定会被引人注目的藻井吸引。藻井九个,四大五小,中间藻井雕刻壮观华美。图腾分别为“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精美的附加文饰“琴、棋、书、画”均分雕于四角,足见诗礼传家之遗风。这些藻井使得祠堂内部高昂,通风透光,意在表现周氏崛起的意念。祠堂内无论是圆柱,还是梁上的房柱、椽木都光洁如初。

据考证,“相帅府”中的“相”指周必大。周必大,乃宋孝宗淳熙末宰相,系周瑜后裔,今江西吉安市人。“帅”指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相帅府”寓意指文官武将之府第。

昔日周瑜声名显赫,然那终将是一曲华章,曲终人散时,空留琴弦韵相伴如银冷月。当然,自古英雄不问出处,又何究其归路。只是血缘犹如一棵叶茂枝繁的大树。根生干,干生枝,枝生梢,梢长叶,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族谱就是一个收藏血脉流向支系的囊袋。据周氏族谱和《三国志》记载,周瑜次子周胤,为人刚正不阿,得罪皇权,被贬僻壤之地庐陵郡。后常骑毛驴,沿赣江支流泸水畔寻访名胜,最后落根车田竹林中。古有“宁可三日食无肉,不可一日居无竹。”大概当初,周胤也是据此因而定居此处。

厅内有一幅挂像———周瑜,周公瑾正着戎装,手握佩剑,英姿勃勃。望画中人物,不禁想起苏东坡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多少英雄豪杰淹没在时光的长河里,缅怀时,依然让人精神振奋。

目光在墙壁上的画与文字中游离,厅中墙壁上另一张照片又把眼球吸引。身着西装革履,清秀的脸上显现出腼腆,他就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罗隆基。先前瞻仰过他的故居,那是一间朴实简洁的木质板房。毛泽东的亲笔信,以及他和民盟老者张澜的合影,近期民盟领导的题词,都留在壁上。字画间,主人渊博的学识,刚直不阿的品性,一生多舛的命运,无不令人感慨万千。

在相帅府,咀嚼着那些悠远的历史故事,品读那些族谱文化和学人智者的心声睿语,不禁感慨万端,虔诚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