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李文林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热血青年怀着革命的理想,面对国民党的屠刀,毫不畏惧地在江西南部农村展开武装斗争,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在这些青年中,有一个人名叫李文林。

李文林,江西吉水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在黄埔军校学习。北伐中,他在朱德的第九军担任军事教官,后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潜回家乡,与曾炳春、段月泉等中共党员秘密恢复中共组织,并发动了东固暴动,建立起江西红军第七、九纵队。

1928年9月,第七、九纵队合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红二团),李文林任团长兼政治委员。后来他们又组建了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红四团)。李文林等人率领红二、四团在赣西和赣南交界各县进行游击战,开创了“东固革命根据地”。

东固位于江西吉安县城东南120余华里处,在吉安、永丰、吉水、兴国、泰和五县交界的边境地区,四周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因此成为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1929年2月22日,毛泽东、朱德率领从井冈山突围出来的红四军主力一路艰苦转战到达江西龙岗,李文林闻讯带了一个连特地从兴国莲塘坪赶来迎接,并自告奋勇当“向导”,陪同朱、毛红军前往东固与红二、四团会师。当朱、毛红军在李文林的引导下翻山越岭来到这里时,这里的村村寨寨已是充满了节日气氛。家家户户打扫得干干净净,官兵们分别被领到各自的房东家,300多名伤病员也得到了悉心的安置。这里的人们挑着整猪整羊慰劳远道而来的朱、毛红军,并凑集了成担成担的棉花给他们御寒。

自从1月4日离开井冈山以来,红四军且战且走,一直没有得到较充裕的休息和补充,已是疲惫不堪了,忽然来到这么个“根据地”,受到如此热情的接待,官兵们的欣喜之情真是难于言表。后来陈毅在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汇报时说:“后到了宁都,发现有两团红军,这是过去所不知道的。”他所用的“发现”二字,正可表达毛泽东、朱德等红四军领导人到达东固后的惊喜之情。陈毅当时还写了一首诗,盛赞道: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

当时,在了解了东固地区的情况后,毛泽东等红四军领导人对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和成就极为赞赏。毛泽东在两个月后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信中写道:“这番我们到东固,则是另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政权完全是我们的,……边界所受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人完全奈何他们不得。”陈毅在1929年9月1日写给中共中央的《关于赣南、闽西、粤东江农运及党的发展情况的报告》中,一开头就说道:“在本年2月红(四)军到赣南与特委发生关系,看着赣南群众斗争有两个最红的地方可以为赣南群众斗争的代表,一个是东固,为江西红军第二团之根据地,另一个是于都之桥头,为江西红军第四团之根据地。”

以上两个报告,充分地表达了红四军领导成员对李文林等人的高度赞誉。而犹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红二、四团和东固根据地经验的研究和总结,红四军前委领导成员的思想认识有了新的发展,“乃决定抛弃固定区域之公开割据政策,而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打圈子政策),以对付敌人的跟踪穷追政策。”这实际上就是后来名扬中外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雏形。

而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就是在东固根据地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扩大并最终形成的。由此可见,作为红二、四团和东固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李文林堪称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李文林,原名周金堂,曾改名周郁文,1900年出生于江西省吉水县水田乡石鼓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923年春,他与方志敏等人发起组织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任庶务部副部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任军事教官,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失败后,李文林受党派遣回赣西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1月,李文林任中共赣西特委委员兼秘书长。9月,奉特委指示,他在吉水县阜田将赣西工农革命军第七、九两纵队合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任团党委书记兼团长,以东固为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

李文林领导红二团,在吉安、吉水、新余、分宜、安福的边境地区游击,多次与反动军队作战,俱获胜利。不久,红二团留下部分队伍在延福、阜田一带,与当地部分农民武装组成赣西游击第一大队,大部分队伍渡河向赣东南移动,于12月初离开了吉安的东固根据地。红二团沿途与各地靖卫团作战多次,并在12月13日、20日先后攻占乐安、兴国县城。

红二团的胜利,引起吉安守敌刘士毅的震惊,遂派兵六个连与兴国各乡靖卫团、永丰民团一起前来合攻,在良村堵住红二团去永丰的道路。李文林当即指挥红二团分兵三路向良村围攻,击毙靖卫团团长刘明德后,立即发起冲锋,毙敌20多名,俘敌数名,缴枪20余支,并在良村杀了八个罪恶昭彰的反动头子。

1928年12月,李文林率领红二团回到了东固根据地,准备休整和训练,不料第五天便遭到吉安敌军第七十二团两个连和永丰、吉安、吉水、乐安等县反动靖卫团袭击。由于毫无准备,红二团战斗失利。当晚,李文林于养军山召开全团大会,总结教训,号召全体战士拿出勇敢牺牲精神消灭敌人。第二天,红二团战士轻装上阵,英勇奋战,大败敌军,敌死伤六七十人,缴枪30余支,缴获部分马匹辎重,使反动派消灭红二团的企图完全被粉碎。不久,李文林又指挥红二团迎击了“五市联防”靖卫团,当场杀死其队长,缴获其部分枪支。

1929年1月,红二团在东固休整了一个短时间。驻吉安之敌金汉鼎两个团兵力在各县靖卫团配合下,分四路进犯东固,而李文林带领红二团在敌进犯之前已离开东固去兴国、于都等地游击,使敌人扑了个空。

2月初,红二团和赣南第十五纵队、第十六纵队会师于兴国东村。红二团政委李文林与赣西特委雷震东在东村召开了三支武装中的党团员活动分子会议,讨论决定了部队改编等问题。接着在兴国东村正式成立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四团,团长段月泉,全团400多人,300多支枪。李文林在红二团抽出100余名党团员编入红四团各连,加强红四团的力量。

2月9日,红二团在李文林的领导下,第二次攻占兴国县城。

为了争取赣西一带的“红枪会”,李文林派遣忠实可靠的同志打进“红枪会”去争取群众,扩大革命势力。当时李文林将缴获的一部分枪支送给沿途苏维埃政府和游击队,以加强地方武装。仅在兴国古龙岗一带,就留下七八十名战士和19支步枪,由连长李介恩负责,建立起地方游击队。

为了支援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1928年冬,李文林领导红二团捐资金4000元,开办东固平民银行,活跃了东固的金融市场。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李文林率一连队伍从兴国赶到永丰龙岗迎接红四军,红二、四团也赶到东固螺坑和红四军胜利会师。毛泽东和朱德在会师大会上赞扬了红二、四团的勇敢战斗精神。会后,红二、四团送了数千银元和大量子弹给红四军,红四军也赠送了在大柏地战斗中缴获的部分枪支给红二、四团,并留下300多伤病官兵在东固养伤,伤愈后,参加当地工作。毛泽东对东固进行考察以后,于3月14日写信给湘赣边界特委,充分肯定了东固的割据经验。

6月,红二、四团成立了统一的红二、四团行动委员会,李文林任书记兼红二、四团政委。不久,李文林带领红二、四团从吉水、永丰开往乐安、宜黄、南丰等地游击。

8月中旬,李文林指挥红二、四团和洽村古竹一带赤卫军,攻克广昌县城,打开县监狱,救出被捕同志。9月下旬,李文林率领红二、四团第二次攻克乐安县城,接着,队伍开进招携。此时,李文林与早已联系好的乐安中共地下党员、靖卫大队长张英约定于10月2日在招携南岭山坳策动靖卫团110多名士兵(80多支枪)起义成功,大部分士兵加入了红军。此后,李文林接赣西特委指示,带领红二、四团返回赣西,支援赣西农民秋收斗争。

在赣西,李文林指挥红二、四团在吉安北部与敌作战七八次,均获胜利。在吉水三曲滩击败邓英部一个营,缴枪几十支。后又攻取峡江,进攻新余,袭击分宜县城,打击大户土豪,拘捕伪县长,火烧县衙门,击破监狱,释放工农,同时消灭了宜春彬江靖卫团,活捉新余罗坑土豪康文发。

1930年1月18日至21日,中共赣西特委、湘赣边特委、红五军军委在遂川于田召开联席会议,决定集中江西红军独立第二、三、四、五团编成红军第六军,军长黄公略,李文林任旅政委兼党的书记。

2月6日至9日,毛泽东在吉安县陂头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红五、六军军委与中共赣西赣南特委联席会议。会议根据形势的需要,决定成立领导四、五、六军和赣西南闽西等地的前委、推选毛泽东、朱德……李文林等17人为委员,毛泽东为书记。

不久,在赣西南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中共赣西南特委,李文林被选为特委常委。

5月,李文林以赣西南特委代表身份赴上海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9月,为更好地组织指挥赣南地方武装和工农群众攻打赣州,李文林亲临赣南,将赣南的东河、西河两行委合并,重新成立中共南路行委。

10月4日,红军攻占吉安后,成立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李文林任江西省行委书记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红军攻占吉安的胜利,引起了蒋介石的惊恐,慌忙调来大批军队,准备第一次“围剿”。红军主动撤出吉安,向袁水流域推进。总前委接连在峡江、太平圩、罗坊等地召开会议研究反“围剿”的作战方针。李文林以江西省行委书记身份出席了这些会议。

这时,赣西南“肃反”斗争已明显出现扩大化趋向。11月底,总前委在江西省行委机关中发动打“AB团”运动,首先在宁都县黄陂把李文林以“AB团重大嫌疑犯”扣押起来。不久,被释放,调万泰河东委员会搞“肃反”工作。

1931年7月,李文林被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会以“混入肃反机关陷害共产党员”的罪名再次拘捕审问。李文林受审时拒不承认是“AB团”,但最终还是被以“重要AB团团犯”的罪名,于1932年5月在万泰县古坪村被错杀。临刑前,李文林高呼“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时年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