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桂东民俗:二月二“麻雀节”


在海拔八百八十一米的湘、粤、赣边界上,有一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那就是素有“天然空调”之美称的桂东山城。那里茂林修篁、峰秀泉清、山花烂漫、空气清新,又享有“天然氧吧”之盛誉……那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统节日——“麻叽(雀)节”(桂东方言:麻雀叫麻叽)。

“三月三”“四月八”、“火把节”、“盘王节”、“卡秋哇”、“歌婆节”,还有“萨噶达瓦节”、泼水节、“情人节”……我查阅了全国名民族的节日资料,唯独缺少这个富有诗意的“麻雀节”。

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指的就是麻雀。雀,《说文解字》中释为从小、从隹,依人小鸟也。这种体态轻盈、娇小玲珑、行动灵活敏捷,整天持东观态度的小鸟,明代著名医学家在《本草纲目》中载道:“老而斑者为麻雀,小而黄口者为黄雀。栖宿檐瓦之间,驯近阶除之际,如宾客然。麻雀故曰瓦雀、宾雀,又谓之嘉宾也……”你看小鸟不仅是人类的朋友,还是嘉宾呢。

我在希望的田野上看见过一群群飞舞的小麻雀,亦在五代西蜀“翰林待诏”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中见过栩栩如生的小麻雀(图藏故宫博物院)。也曾听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比喻和“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的谚语,也曾听说过“小麻雀出国了”的消息……

相传在很久以前,桂东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勤奋好学、心地善良的姑娘。长得像山上的杜鹃花那样美丽,说话像林中的杜鹃鸟那样动听,村里人把她叫着“杜鹃”姑娘。“杜鹃”姑娘能歌善舞、知种善耕,并掌握了很祖传秘方与其它医疗方法。

有一年,不知为什么很多人的脸上、眼眶圈等地方长出了一些黄褐色、咖啡色的斑点,在漂亮的脸蛋上无端地平添了一些复杂的内容。究竟是由于不辞劳苦、勤奋耕作而休息不足所致?还是经受了太阳光紫外线照晒过多的缘故呢?还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事使大家感到非常苦恼。“杜鹃”姑娘四处奔波寻方觅药,其效甚微。自己又悉心研制过一些药方,其结果也不是佳,争得她一时陷入了窘境。

一天,“杜鹃”姑娘进深山采集草药,突然发现一条头呈三角形的五步蛇(亦称蕲蛇)爬在树上,决定把一群羽毛未齐的雏鸟作为美餐。这蛇口吐长舌,呼呼作响,惊吓得雏鸟乱叫起来,其尖叫声非恐怖,眼看它就要爬到窝里,“杜鹃”姑娘马上大喝一声,毅然拿起竹竿勇敢地冲了上去,那条蛇恶毒凶残的五步蛇一下子被“杜鹃”姑娘的正久勇猛的气热所怔住,回过头来瞟了她一眼,然后悻悻地溜入杂草丛中,转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望着这群可家的小家伙,“杜鹃”姑娘意恐五步蛇卷土重来,就连窝带鸟搬回家中,安置在屋檐底下。

雏雀得救了,可“杜鹃”姑娘一想起祛斑这事,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一天上午,她想着思着迷迷糊糊地伏在桌子上睡着了……睡梦中见到一位头顶凤冠、身着霓裳的仙女和蔼可亲地站在她的眼前:“‘杜鹃’姑娘,我乃丹凤仙子。你冒险相求瑞禽雏雀。大恩无以报答,特来授你‘七白仙方’,为乡亲们解难助你一臂之力。仙方用白硼砂、白蚕僵、白丁香、白滑石等七味药配制而成。那斑名曰‘雀斑’,此仙方有斑治斑愈,无斑可润肤美容颜……然‘白丁香乃仙药,凡间……’”。丹凤仙子略思了片刻,然后到屋檐底下,捡了几粒麻雀粪进来,“今已别无他法,我用神力将雀粪化为‘白丁香’。药用之时,即生‘白丁香’之效,反之,仍是植物这肥料,须记……”言毕,化为一缕青烟就不见了。

“杜鹃”姑娘醒来,焚香朝天三拜。按照丹凤仙子所授的仙方,一天一夜即把七味药品配制而成。次日,把长有雀斑的乡亲们一一唤来治一个好一个。村子里的小伙子一个个变得脸色红润、精神焕发、英俊潇洒;姑娘一个个变得白里透红,风姿绰约,恰如朵朵出水芙蓉……有道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为了纪念丹凤仙子,乡亲们将村后一座美丽的小山命名为凤岭,岭上还建起了一个优雅的八角亭,名曰:凤鸣亭。

麻雀虽小,也懂知恩图报。它们一代接一代地在田野上、在树林时捕吃害虫而乐此不疲,使村里处处稻菽飘香,年年丰收。人重真情鸟重义。乡亲们觉得能有温饱之日,是离不开麻雀除虫灭害的功劳,加上去年“白丁香”创下的功绩,于是立定每年二月初二为“麻雀节”。以铭人鸟之深情,期冀五谷丰登。从此,这个人鸟共欢、别具一格的“麻雀节”,排列在新年之后的节日之首。

在二月初二这个春光明媚、无限生机的日子里,乡亲们非常隆重地把树枝、竹枝全部插满糯米糍粑做成杨梅大小的丸子,象征着五谷丰登。你看那方的、圆的、扁的……白的、黄的……一束一束地插在田塍边上、土角旁边……跟圣诞节中的圣诞树一样别有风味。麻雀深深知道这是人们特意送给它的礼物。成群结队地飞来啄吃得津津有味,它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吱吱唧唧,雀欢声连成一片。小孩子手中也持着一束麻叽粸在田野里相互追逐,像小鸟一样蹦蹦跳跳,边唱边玩……看到那白云、蓝天、碧水与活泼的小孩、可爱的小鸟……这一片明亮欢快的景象:一种人与大自然这样贴近的感觉,你想,心里该是多么惬意啊!

这“麻雀节”至今有好几百年了。在二月初二的那一天,望着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和成群嬉戏的小麻雀,老人总喜欢对年轻人讲讲这美丽的传说……

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难求。据说公元一五七年(明·万历三年)李明珍正在编著《本草纲目》,闻听湘边桂东流传有特效祛除斑雀之仙方。从蕲州(今湖北蕲春)爬山涉水专程赶来,在热情至诚的桂东人那里访得了神效“七白药方”,返回故里做了更深透的研究,用“白丁香”疗目痛、除痈疖……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痈苦不溃者,点涂即溃;急黄欲死者,汤化服之立苏……他将已取得的一切成果均记载在《本草纲目》之中,进一步为人类救死疗伤作出更杰出的项献。

刘禹锡诗云:“添炉烹雀舌,丽水净龙须”。尝茶诗云:“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知)北客未曾尝。”人看唐宋文人墨客在煮茗吟诗之时,麻雀还能给他们来点灵感。

清代,对麻雀有了新的认识,地位有所提高。“规定九品文官的官服前胸后背要补缀一块用金线与彩丝织成的练雀图案”。“中了举人,公服冠顶,用缕花银座,上衔金雀。生员缕花银座,上衔银雀,俗称雀顶”。

天有不测风云,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上面提出了要在七年至十二年内基本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等“四害”的号召。由于一时决策的误,把益鸟当成害鸟相对待,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围剿,使小麻雀不计其数的含冤身亡,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一九五八年八月中共中央重新作出决定“四害”应为苍蝇、蚊子、老鼠、臭虫。这才使麻雀获得新生,近年又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自古至今,不管外面世界怎么样,桂东人仍然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满怀热情地过着这饶有风趣的“麻雀节”,纪念着善良的“杜鹃”姑娘;从而领略着大自然在这春天里赐予的美丽时光。将美好的心态融进在文明、友好、祥和的气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