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合阳中秋节风俗“抡火把”


中秋节,首先想到的是那轮圆圆的明月悬挂当空。圆月之下有乐其融融的亲人团聚,也有思乡游子远隔千里的离愁别绪,中秋节是炎黄子孙们比较敬重的传统民俗之一,它的形成有着很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和经典故事。古代的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一些文人学士名流骚客,也在中秋时节,拈香把酒,观赏祭拜,吟歌赋诗,寄托情怀,于是留下了许许多多赞叹明月的千古绝唱。

泱泱华夏地大物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尽显奇能,下面且说说家乡的中秋节。

先说吃月饼。家乡的月饼为蒸食,面粉拌着各种调料粉揉进去,通常地使用着茴香,花椒叶,芝麻,花椒,和盐等,擀得圆圆如同碗口般的大小,晾干吃最佳,淡淡的五香,酥脆味美。

再说抡火把。一般在八月十四晚上开始,到十六日晚结束,实为男青壮年的力气活。平日里,大人们不让小孩玩火,只有在这三天,小男孩也可以跟着大人们痛快的玩上一回。

火把最地道的材料也是那个时代仅有,过去大铁锅蒸馍馍要摞上几层层的篦子,铁锅上围着用麦秸秆编织成的大蒸圈,有地方叫“锅圈”,也有人直接叫“草圈”。

在蒸月饼的前几天,有心计的男孩子就四处搜寻旁屋邻舍是不是有将要退下的蒸馍馍的“草圈”,攒上几个挂在南墙风干,只等八月十四晚的到来。

夜幕降临,情急的小伙子早已压扁了草圈,里面夹杂些少许的谷杆或者玉米杆,用一条拴猪或者拉牛的铁缰绳牢牢地捆住,点燃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手扯一头,奋力抡起。明月洒在巷道,车轮大的熊熊烈焰在空中燃烧。你看,若是两个或三个人一起抡火把那番景象才叫奇观。远远望,那错落着两三团的火环儿,舞者们卖力地变着花儿、使着法儿,时而把火把举过头顶高高悬起,时而把火把接近地面低空晃悠,更有的翘着斜角忽高忽低,上下左右地交错,就如同玩起火把的杂耍。整个巷道被火把映得红红火火,只听得“呼”地一圈,“呼”地又一圈,宛如几条鲜活的火龙游走在凡人的小巷,看热闹的大人小孩站在远处欢呼着、呐喊着,为勇敢的火把汉子喝彩加油!,人流也随着火把的移动而晃动,一会涌到巷子的西,一会儿又挤到巷东。

红彤彤的火把转到谁家的门前,热情的主人都会喜呼呼地从家中端出烟盘儿、月饼盘儿递给看热闹人们,大家相互问安祝福,抽一根香烟,咬一片月饼,此刻就图个这场吉利。

如今,中秋回到村里再也看不到抡火把那番热闹的景象了,这个古老的民俗正在悄悄地离我们远去,或者有人已经渐渐地遗忘了它曾经的存在。都说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必然性,或者是出于安全考虑;或者灶台上已不见了蒸馍馍用的那传统草圈了,更或者现代化的农作方式把庄稼的秸秆粉碎还田了,如今的农村,就连火把燃烧的材料也都很难找到了。

于是充满激情,粗狂豪放的火把再也没人抡了,中秋,团团圆圆的一家人热热闹闹,饭桌上吃着甜美的月饼欣赏着中央电视台精彩的《中秋晚会》,冷静的巷道偶尔也有人走过,也只是哪位走亲访友送月饼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