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正月十五民俗:吃咸汤圆


“元宵”既是岁时佳节,也是一种岁时美食。通俗而言,元宵就是汤圆。北方多称元宵,南方则一般叫汤圆。客家人多元宵、汤圆同时称呼。清代各客家地区地方志多称作“汤团”、“粉团”,较真实地体现了两宋“元宵”的风貌。尽管从汉代开始就已经有了“元宵”,但只在宫中享用,没有广泛流传到民间。据《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北宋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直到民国袁世凯洪宪改制都是如此称呼。

“汤圆”一说与袁世凯有关,据说袁世凯在做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中国南北汤圆美食文化或曰元宵美食文化可谓精彩,汤圆的种类数十种之多,不同风味,不同感觉。仅从汤圆的材料、制作方法,就有艺麻汤圆、水磨汤圆、肉汤圆、珍珠圆子、珍珠汤圆、核桃酪汤圆、橙羹小汤圆、拔丝小汤圆、鸽蛋汤圆、酒锅汤圆、脂油汤、成都赖汤圆、醪糟小汤圆、雨花石汤圆、芝麻汤圆、三色汤圆、巧克力汤圆、翡翠芸豆汤圆、胡萝卜莲蓉汤圆、炸红豆沙汤圆、南瓜三鲜汤圆、紫甘蓝枣泥汤圆、水果什锦小汤圆、紫米黑芝麻汤圆……但从汤圆或元宵的美食特征加以区分,则无非两大类,即糖元宵与咸汤圆之分。

客家汤圆属于咸汤圆系列。客家咸汤圆有两种做法,其一是高汤底肉、菜煮纯糯米丸子,其二是高汤煮肉馅糯米丸子,两种做法共同之处在于放盐调味,而不用糖。以下各介绍一款,以展示客家咸元宵的独特风味。

一、赣南客家咸汤圆

原料:水磨糯米粉三两、绞肉四两、红葱头一汤匙、冬菜一茶匙、小汤圆二十个左右、蒜苗少许、葱少许、小虾米仁半汤匙。

调料:酱油二茶匙、胡椒粉半茶匙、麻油二茶匙、高汤二汤勺、盐二茶匙。

制作流程:

(1)将水磨糯米粉揉成糯米团,并分为十五等份左右。

(2)将绞肉及盐适量搅拌均匀做成肉馅,再一一将糯米团捏成薄圆形,包入肉馅并捏合成丸。

(3)用少许油加热将红葱头、冬菜、虾米、蒜苗爆香再倒入高汤、麻油煮沸后放入咸汤圆,煮至咸汤圆熟为止。接着再放小汤圆,煮熟至浮出汤面就算完成了。吃的时候可以另外加入茼莴叶或菠菜等青菜等,吃起来味道更好。

二、台湾客家咸汤圆:

原料:糯米粉一公斤、沙葛一个、黄芽白半颗、芹菜一棵、红辣椒二只;鸡肉、猪粉肠、猪肉、猪骨、猪肝、新鲜虾仁各若干。

调料:盐、麻油、胡椒粒、陈皮各若干;高汤半汤盆。

制作流程:

(1)将糯米粉搓成汤圆后,煮透至汤圆浮于水面,再过冷水备用。

(2)将鸡肉、猪粉肠、猪肉、猪骨、猪肝、虾仁切块或切丝,洗净后调味。

(3)将沙葛剥皮、洗净、切丝后炒香。将汤圆、肉菜及沙葛丝加入半锅调味好的高汤底,猛火煮十分钟左右,肉、菜熟透即可起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