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新年头、旧年尾”,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与“春节”了。天津志书内记载“初一,禁刀剪及裁割、扫除、倾水等事,肴馔大率为素”、“五日内最忌损坏物件及煎烤食物”。这就是老例儿,说白了,人们是想讨个吉利,想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于是,就由老人们口传心授继承下来。
首先说,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不许说不吉利的话。像“杀、剐、宰、罚、死……”这些字、词不许说,甚至连“被”(背)都不能说。再比如,包饺子忌说馅少、破了、漏了,得说反的话,比方饺子破了,要说“挣了”。
除夕过年饭忌吃完,所有的饭菜都得剩下一点,这叫连年有余。忌说给炉子添煤,要说添火。忌打碎碗碟,如果打碎了,得说“碎碎(岁岁)平安”,这样才能化解,保证来年没有事。满地爪子壳,忌扫,要踏碎,也是碎碎(岁岁)平安的意思。
这正月里不能买鞋,为吗呢?正月买鞋,在“鞋”字上,是怕咱主家歇业,大家都没有钱挣。这样一来就又出了一条,忌买盐,为吗不能买盐呢?这是怕有人“闲(咸)”着。那正月不能剃头,又是为吗呢?正月剃头死舅舅,这舅舅可不能死,还得给外甥买灯笼呢,要不为吗有“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呐。这是玩笑,实际上是保佑娘家人都平安的意思。
还有,不许往门外泼水,不许扫地、倒垃圾,这主要是怕把财神扫走、把财气倒掉。这不许扫地,家里不就乱了套了嘛,别着急,虽然一些老人还讲究这个老例儿,可在这个时候,就是从门口向屋子里扫啦。您看看,这老例儿有多少!不仅这些,还有呐。
过新春的时候,切忌孩子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彩头”,兆示疾病、凶祸。因此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爸爸妈妈最多也只是呵斥一下罢了。
正月初一这天,米缸不能空着。这个老例儿,意思是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另外,初一到初三,妇女即便是住同院,也不串门,得到了初三才行。其实想一想,就是妇女想串门,也没时间,为吗呢,您看啊,初一一天包饺子热饭,都是女人围灶台转,拜年是男人们的事儿。初二又得回娘家,家里夫妇都不在家,只剩下孩子。到了初三才得空。
到初二,媳妇回家看妈妈,出嫁的女儿不许在娘家过年,说什么“看娘家灯,死娘家人!”实际上,你想一想,要是媳妇在娘家过春节,男人再跟着,那婆家不就空房了吗,娘家婆家不得闹意见?所以,人家就说不能看娘家的灯,也就把时间限制了,您瞧瞧,这老前辈们想得多周到、多睿智啊!
春节期间,各家不用生米做饭,主食就吃腊月小年之后蒸好的馒头、花卷、糖三角,吃的时候不能说热,得说“熥熥”。妇女不能动针线剪子、也不用彻底打扫卫生。但过了初五之后,这些忌讳就可以解除了。
老例儿还说,春节期间严禁吃药,否则会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还有初一早饭忌吃荤,暗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实际上,这种民俗乡约,只是给人们长时间休息、不做饭,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而已。
春节期间,各种神仙都得上供品,所上的供品不得随意摸动,要等到年后才能吃。天津民间“过年歌”中唱到:“按旧例,不许安眠。不安眠,才算过年,其实安眠也是难。讨债的路上不断,欠债的门不能关……”在腊八这一天,债主派人提着灯笼去催账讨债,负债人若能躲过这一天,到初一即使双方再见面,也不再提欠债还钱之事。难怪当年的穷苦百姓把过年叫“关口”或“年关”,当真是“过年如过鬼门关”呀!
天津旧时的禁忌、老例儿,尽管纷繁琐细,但都围绕着人的生存、发展和人的平安幸福这根主线,对美好前途的无限希望。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禁忌,将日渐消亡;那些符合科学道理的禁忌,才会改换面貌与人们相伴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