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多在山上居住(有所谓“无山不瑶”之说)。我国南方山上树木繁茂,鸟类群聚,因此,瑶民与鸟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所以,瑶山传承着与鸟有关的风俗和传说就比较多。
以前的农历二月初一,繁忙的春耕还未开始。这一天,江华瑶族民众穿上本民族的节日盛装,愉快地开展喂鸟、比鸟、歌鸟等活动,欢度敬鸟节。他们一方面祝福鸟类快乐、繁衍;另一方面也学习鸟类自由的生活。清晨,瑶胞像汉族过年那样兴高采烈,大人小孩全忙开了,把自家做的圆糍粑一个个地插在房屋的四方和田土的四角,心里不停地默念着传统的祝词。
敬鸟节“祝词”:
鸟神王,鸟神王,
你的生日我不忘。
吃饱吃好耍个够,
为我农夫大帮忙。
“祝词”朴素地表现了瑶山民众对鸟的特殊情感。敬祭完毕,瑶民一家才坐在堂屋里火塘边,欢欢喜喜地吃糯米粑粑。早饭以后,男女老少成群结队,高高兴兴地去赶“鸟会”。风雨无阻,十分热闹。
传统的鸟会
传统的鸟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于奇特的魅力。一般都有比鸟、歌鸟两项活动。“比鸟”,是甲、乙两方把各自的鸟笼挂在一起,双方的鸟便会搏斗起来,越斗越凶猛,越斗越精彩,观看的人们不断喝彩,斗赢一方的鸟主自然更是高兴,其鸟获得的赞美也更多。
“歌鸟”更富于情趣。主要是以鸟为由,以歌为媒,男女青年对唱瑶歌,选择伴侣,自由恋爱,缔结良缘。在传统的鸟会上,那情意缠绵的歌声缭绕云端,成双成对的情侣笑逐颜开……。
旧社会的瑶山被“山主”(财主)霸占着,也被鸟兽损害着。为了摆脱贫穷困苦,瑶族劳苦大众把善良的愿望寄记于美好的幻想之中,因此,有些地方过的是敬鸟节、麻雀节,更多的地方则过着“粘鸟节”(用圆滚滚的米汤粑粑把棍子戳起,插到自己菜园里,免得鸟儿来啄菜吃—如果来啄菜吃,就会把鸟儿的嘴巴粘住)、赶鸟节”。新中国以后,特别新的历史时期的,绿化家园,绿化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绿化工程的深入开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改良和爱鸟、保护珍禽等工作被人们所重视。因而,广袤的瑶山的敬鸟节也就具有了新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