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婚庆十分隆重,仅办婚宴就得连续三天。第一天迎宾,张贴对联;第二天迎亲;第三天才散客。真正热闹的是第二天。且不说嘹亮而悠长的唢呐声,漂亮的花轿和庞大的迎亲队伍,就说那晚上文雅而又别开生面的“暖房”,就把婚庆推向了高潮。
客家人婚庆时闹洞房,为什么叫做“暖房”呢?据说是要让洞房温暖如春之意。
归亲之日晚上,主人备好美酒、果品、佳肴数桌,以备暖房之用。晚饭后,主人拿出二尺长的“房烛”,令人在祖堂前点亮并说赞语:“日吉时良大吉昌,先赞祖堂后暖房,一要夫妇齐眉日,二要地久与天长……”其余宾客皆手拿用糙纸扭成条状粘油点火的“油鞭”,尾随其后,形成暗喻光明的一条火龙,飘游到洞房前。这时,洞房紧闭,侍娘(新娘娘家送嫁队伍中的陪娘)早已在房内等候对歌。点房烛者看到这种情形,便高声祝赞:“手提房烛放豪光,列位亲朋来暖房。来到房前门又闭,想必要我赞吉祥……”房内侍娘闻听赞语后随即对歌。
如此三番五次对唱后,点房烛者就不耐烦了,唱道:“侍娘姐,侍娘嫒,当先做过新人来,当先做过新人姐,铁打门闩也要开!”随即用力撞门。房内侍娘也就知趣地打开洞房门。
待房门打开后,点房烛者及一干人等并不能直入房内,而是对房内新人新郎的美貌恩爱、嫁妆的丰厚华丽一一赞唱后方可入洞房。待众人坐定后,点房烛者面对新人床作掀蚊帐赞语:“掀起罗帐四四方,床上一对好鸳鸯。”当蚊帐掀起时,大家要求新郎新娘并排坐床沿,但新娘害羞,一般只是蜷缩在床角,不愿出来。只有当众人强烈要求时,方肯出来敬酒、敬烟。
虽然桌上有酒菜瓜果,却不能随意乱吃。每碟果品佳肴,都必须先由人祝赞后,方可进食。如吃猪耳:“顺风炒菜甜又香,贺喜新人配新郎。新娘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在中央。”当房内每祝完一段赞语后,房外乐队便吹奏一曲。真是此唱彼和,热闹非凡。
暖房除了搞笑外,还有很多“节目”,如猜谜语、唱歌、猜拳等。就说猜拳吧,就有“通关”和“单挑”之分。所谓“通关”,就是推举一位拳术高超者,面对全房所有人,过关斩将,一一“通关”。打通关者如棋逢对手时,就会被频频罚酒而喝得酩酊大醉,甚至在中途不得不败下阵来。接着,由胜者接下来“通关”。“通关”过后,便是自由“单挑”。有时四五对拳手同时“单挑”,那吆喝声、嬉笑声,此起彼落,声震屋瓦。
由于暖房“节目”很多,一般要折腾到下半夜两三点钟,方可结束。最后,由另一位点房烛者端起一盘“花米”(大米、豆子、纸花等合成)作撒帐赞语:“端起花米满咚咚,我今撒在洞房中……”撒帐,意指撒下罗帐,新人新郎要歇息了。最后,他又戏谑说:“撒帐,撒帐,列位亲朋,请出洞房,明日早起……”这时,众人才在嬉笑声中走出洞房。
可以看出,客家人的暖房婚庆活泼诙谐、幽默而又不失文明,热闹而又体面,给新婚夫妇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