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西露天矿 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


辽宁抚顺,东北的工业重镇,清朝在关外的龙兴之地。这是一座充满了浑厚工业气息的城市,是一座以煤炭而兴盛的城市。抚顺自建国伊始便素有“煤都”之称号,当地的矿源丰富、质量优秀且埋藏条件好,煤层平均厚达五十米,为世界上罕见的特厚煤层。

以前老一辈人提到,去抚顺一定要做的四件事为:“上水库、下大坑,进监狱、学雷锋”,这其中“下大坑”的大坑就是指当时位于抚顺的亚洲最大煤矿——西露天煤矿。这座“大坑”闻名全国,享誉世界,是当时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大型露天矿。

西露天矿的具体位置在抚顺煤田西部,浑河南岸,千台山北麓距离沈阳市40公里,距离大连市40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

矿坑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约为13.2平方公里,开采垂直深度388米,总空间为21亿立方米。西露天矿的矿坑可不是一般的大坑,它的面积相当于半个澳门,另据中央电视台报称,西露天矿的坑底就是中国大陆最低点。

西露天矿主要出产优质动力煤和油母页岩,主要产品为煤炭和油母页岩富矿,煤炭为长焰煤和气煤。作为世界上唯一集煤炭、页岩油、瓦斯发电和余热供暖为一体的煤矿,西露天矿是世界资源利用最好的煤矿。从1914年开采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兴盛到资源枯竭,西露天矿见证了中国煤矿工业文明发展和进步。

1948年11月1日抚顺解放,1949年恢复生产。新一代矿工为新中国贡献了十亿吨煤,产量和质量均属全国之最。所以,抚顺作为“中国煤都”是当之无愧的。

1958年,毛主席视察抚顺西露天矿,提笔写下了“大鹏扶摇上青天,只瞰煤海半个边”的诗句。邓小平、江泽民、朱德、乔石、朱镕基、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到参观台视察并提笔留字,至今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及省内外各界人士来这里观光旅游,饱览亚洲第一大露天矿坑的神奇景观。

西露天煤矿的衰落始于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中国,重工业不再受到青睐。抚顺和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大部分地区一样,陷入了经济缓慢衰退的泥潭。经过100多年的开采,曾经的亚洲第一煤矿已濒临枯竭。可以说,抚顺煤矿从兴盛到资源枯竭见证了煤矿工业文明发展和进步,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留下了浓重的华彩乐章。

抚顺煤矿博物馆

资源的枯竭让抚顺这座“煤都”不得不转型发展,2011年,抚顺工业文明的经典标志、工业旅游新亮点——抚顺煤矿博物馆落成开馆,它标志抚顺工业旅游的兴起,也使得抚顺的产业转型驶入了快车道。

展馆充分展示了抚顺煤矿百年发展的历程,纪录了抚顺矿业在新的历史机遇中跨越发展的步伐,全景化展现了抚顺矿业未来的发展韬略和美好蓝图。

在参观过程中,游客不仅能够详细了解抚顺煤矿的煤质,抚顺独有的煤炭衍生物质及开采工艺,还能在“乌金墨玉”、“煤海之珠”两大展厅里观看弥足珍贵的煤精雕刻品和琥珀精品,那遍布其间的动人的历史光泽,几乎每一次闪烁都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和惊叹。此外,游客在瞭望塔上还能饱览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的神奇景观,观看日常开采煤炭的真实场景。

博物馆在建筑构制,布展方略,陈列体例以及创意内容等方面也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抚顺煤矿特色的“六大特色”,即“百年特色”(1901年开采至今)、“煤都特色”(抚顺因煤而兴)、“领袖特色”(多位国家领导人到此视察)、“第一特色”(亚洲第一大露天开采煤矿)、“独有特色”(弥足珍贵的昆虫琥珀和煤精雕刻品),并配合独到而巧妙的设计理念和个性而精致的创意手段,使整个展馆达到了缜密勾画,合理布局,巧妙衔接,浑然天成的效果。

如今,西露天矿是辽宁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的工业旅游项目之一,已有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以及全国各地的旅客来这里观光旅游,饱览十里煤海的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