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麻阳苗族是盘瓠(hù)族后裔,盘瓠是他们信奉的始祖,崇拜的图腾。麻阳盘瓠祭,分为农历五月盘王节和日常敬奉。
五月盘王节,把缅怀始祖和民间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了麻阳苗族独特的大端午习俗,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苗族特色的端午习俗。
五月盘王节,麻阳民间俗称“五月半”,包括临河村寨的“盘瓠龙船节”和山背村寨的“盘瓠狮灯会”。盘瓠龙船节,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五月十七结束,共历时17天。整个活动,分初一开神门、初二至初十私祭期、十一公祭日、十二至十四参神期、十五至十六竞渡期、十七回神日六个阶段。期间,有拜神、游神、请神、参神、接神、抢神、扫(瘟)神、回神八道敬祖献孝求福程序,祖传的“龙歌”响彻节会全过程;盘瓠狮灯会,农历五月十五举行,分设供、叩请、游寨、献技、聚餐、送客六个程序,节会以舞狮为主,兼有盘王武术、过火海、钻火圈等民间绝技展示。仪式古朴,声势浩大,场面宏阔,观众如潮。
日常敬奉,为民间自发祭祀,主要包括神龛家祭、岁时供奉、日常酬愿、七月酬神求雨、十月秋后谢神。
麻阳盘瓠祭,尤其五月盘王节,以苗族始祖之一盘瓠作为纪念对象,依托世界罕见规模的盘瓠庙建筑群,把神圣的庙堂祭祀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民间娱乐活动,活动时间长,节会形式多样,体现了苗族盘瓠文化精神实质;其纪念对象还有汉族马援,文艺表演苗汉杂糅,蕴涵着少有的民族文化包容心理;麻阳境内四处分布的盘瓠庙建筑群,刻写了苗族辰水流域迁徙的历史痕迹,《龙歌·根源歌》则是一部苗族盘瓠支系辰水迁徙史,世界罕见的保留完整的“龙犬”浮雕盘瓠图腾徽记,揭示了苗族农耕生殖民族文化意识,是考证苗族历史的宝贵资源;盘瓠龙船竞渡、狮灯会定于农历五月十五,与其他地区端午节相隔10天,有着吸引全国、甚至世界范围的人们赶赴盘王节的独特魅力,具备构建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发展地域性平台的先天优势。
说明:麻阳盘瓠祭,2005年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定位“民族信仰”类别,在专家组通过后,中宣部审核时未获立项,申诉过2次,没有效果。2007年先后入选“怀化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申报第二排国家级名录,为通过。2009年,曾要本县全国人大代表傅锡和以提案形式向上反映,同年申报第三批国家级名录,仍未通过。(盘瓠是部分苗族、瑶族、畲族共同信奉始祖,目前瑶族、畲族都以“盘王节”的名称分别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名录,唯苗族“盘王节”空缺。)
二、历史渊源
盘瓠祭,起源于远古的盘瓠图腾崇拜和盘瓠神话。盘瓠神话传说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搜神记》和范蔚宗《后汉书·南蛮传》等书都有类似的记载,至今麻阳民间流传的盘瓠神话与古籍记载的大体相同。
《后汉书·南蛮传》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色,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风俗通义》又载:“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人曰:‘可将犬覆缸内七天可变人也’。帝依之以行。期间,公主怜夫饥渴提时开缸,龙犬果是人肤。但颅欠之。帝仍以女配盘瓠。”这些记载是荒诞不经的,但与麻阳民间“龙犬娶公主”、“龙犬化人形”等传说惊奇地相似,实际上却反映了湘西五溪地区信奉犬图腾的影子。
“武陵蛮”又称“五溪蛮”,北魏丽道元《水经注》载:“武陵有五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五溪蛮,主要由苗族先民组成,是以盘瓠为图腾的民族部落,故史书又称“盘瓠蛮”。五溪,历史上说法不一,但诸说中辰、酉二水是共同的。麻阳(锦江)位于辰水中游,因此麻阳苗民是五溪蛮的一部分,属“盘瓠之种落”。
苗族盘王节,麻阳俗称“五月半”,以盘瓠庙为文化活动依托。目前,已经查明的盘瓠庙(民间多称“龙王庙”、“三座大王庙”等,一般不直接称呼“盘瓠庙”)及其遗址18处,分布于麻阳境内锦江河沿岸11个乡镇。其中,高村乡漫水、兰里镇新营和岩寨、郭公坪乡陈家坡保留最完整。庙中供奉石碑刻“本祭盘瓠大王位”、“盘瓠大王位”、“敕封三座盘瓠大王位”。兰里镇岩寨“三座大王庙”尚存落款“善程”的“本祭盘瓠大王位”篆刻石碑,据考证“善程”即是史书记载东汉时与朝廷对抗的武陵蛮首“相单程”。
麻阳临河盘瓠庙以高村镇漫水最为典型。《漫水龙歌·根源歌》(又名《路程记》)述说了“三座大王”(盘瓠大王、新息大王、四官大王)的来历:三座大王原住在辰州府的沅陵县木官上,后来溯辰水进入麻阳,先在兰里镇新营停留,龚、王二姓建了祖庙;继上行,到麻伊口短住;再上行,张姓在绿溪口乡沅郊建“龙王殿”;又上行,文姓在岩角坪建庙敬奉数百载,渐渐冷落。文姓族人龙船寮建在漫水田姓棉花地旁,田姓农人耕作休息,发现龙船寮梁顶的龙歌书,拿来传唱,感动盘瓠,于是最终落址漫水。后来,漫水田姓族人遭遇瘟疫,盘瓠老祖托梦划船可免灾,果然病人上船划两趟即病愈。为感恩,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漫水在村后四星塘建“龙王庙”,并年年划龙船纪念祖先。光绪十七年,漫水盘瓠庙迁现址,现庙坐北朝南。面积102平方米,共两间,东面与北面是鳌头式风火砖墙。东间为正堂,堂正面内墙壁建宝台,宝台正中竖有“盘瓠大王”(居中)、“新息大王”、“四官大王”三块石碑,宝台上空安放一对金光闪闪的龙头。殿前照面枋上有一块0.5m2呈扇形的木刻浮雕图案,图案左正中刻有一龙头、狗耳、牛身、狗尾(上翘)、虎爪,麒麟形状的“龙犬”,“龙犬”右顾立在一块呈山洞形的岩石上;“龙犬”左上方飞舞四只蝙蝠。此为盘瓠崇拜“图腾”,该图腾被日本及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中国和世界上从未找到,从未看到的保留最完整的民族图腾。盘瓠庙正屋前用砖围有50m2的石头地面,东面安放一个约1.5m2的石槽盆,盆旁立有一张长1.7米,宽0.6米的石凳。
1957年前,漫水“龙王庙”的东侧(靠农田)西侧(靠河边)各建一栋长30米、宽3米的鳌头式龙船寮,杉木屋架,青瓦盖顶,四周雕有龙凤、蝙蝠,船头船尾安有龙头龙尾。盘瓠庙与龙船寮,成为附近苗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为驱邪恶,求吉利等而趋之若鹜的敬奉之处。文革“破四旧“时,两栋盘瓠龙船寮及龙船被捣毁,10余亩活动场地被民宅占用了50%,幸存的盘瓠庙被用作生产队仓库,才免遭毁灭(漫水以外的麻阳盘瓠庙,大多也是在”破四旧“时毁坏的)。1981年土地承包到户时,漫水清理仓库,恢复了古庙。1992年农历五月,漫水群众漫水群众遍邀临近村寨,整修龙船,高唱龙哥、击鼓竞渡。盘瓠龙船节,逐渐得到恢复。
远离锦江的山后苗寨大多建“三座大王庙”,以郭公坪陈家坡、兰里岩寨最具代表性。当地都有盘瓠迁徙定居的故事传说,年年五月中旬祭祖,但不是划龙船,而是舞龙、舞狮娱乐。
三、传承谱系
(一)盘瓠龙船节传承谱系
每年五月,麻阳建有“龙王庙”村寨都举行大型的盘瓠龙船节活动,划龙船怀念祖先,龙歌演唱贯穿整个活动始终,龙歌传承已经有600多年历史,目前,麻阳盘瓠龙歌最有代表性、传承最完整的是高村镇漫水村。
(二)盘瓠狮灯会传承谱系
每年五月十五,建有“三座大王庙”麻阳各村寨都举行大型的盘瓠狮灯会活动,舞狮子怀念祖先,并展示各类民间绝技,目前,盘瓠狮灯会最有代表性、传承最完整的是兰里镇岩寨村。
四、基本特征
麻阳苗族是盘瓠族后裔,盘瓠是麻阳苗族信奉的始祖、崇拜的图腾。麻阳盘瓠祭,尤其五月盘王节,把缅怀始祖和民间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了麻阳苗族独特的“五月半”习俗,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苗族特色的端午习俗。
1、历史悠久性。从麻阳现在保留完好的盘瓠庙宇碑记看,麻阳盘瓠庙规模建成最迟在清代光绪年间;从麻阳口头传承文学看,盘瓠龙船节最迟在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已经相当盛行。已经传唱600余年的《漫水龙歌·根源歌》,实际就是一部“盘瓠族”辰水迁徙史,从唱词中可以推算“盘瓠族”迁入麻阳是在唐代以前,此时,盘瓠龙船节已经存在;从岩寨“三座大王庙”遗存“本祭盘瓠大王位”篆刻石碑落款“善程”,可知该庙建于反朝廷的东汉“相单程”(单、善异体)时期。据《后汉书·马援列传》及武陵地区地方志记载,早在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汉朝廷开始征讨武陵地区,刘尚曾驻兵辰溪,马援兵阻沅陵,“盘瓠种落”的五溪蛮民为避战乱而沿辰水退居武陵腹地麻阳,苗族盘王节开始入驻麻阳。
2、表现唯一性。苗族盘王节有三个全国甚至世界绝无仅有:一是“盘瓠图腾”浮雕,麻阳漫水盘瓠庙横枋正中刻有扇形浮雕图案,主体是龙头、狗耳、牛身(前后大腿根部有水涡纹)、狗尾(上翘)、虎爪,身子左倾,顾首右盼,闲步洞顶“岩块”上的“龙犬”;其左上方环绕四只“蝙蝠”。这是世界上仅存的保留最完好的反映农耕生殖意识及多民族文化融和历史的“盘瓠图腾”;二是端午节怀祖,其他地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划龙船是为纪念屈原,而麻阳五月划龙船是为怀念祖先“盘瓠”,不仅如此,还有舞狮子缅怀始祖,形成独特的麻阳“五月半”习俗;三是盘瓠庙体系,麻阳有据可查的盘瓠庙及其遗址有18处之多,保留完好尚有8处,如此区域性普遍修建盘瓠庙实属罕见。
3、内容独特性。苗族盘王节发展至今,已经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晶,庙堂敬祀实际是以“三王合一”为象征的蛮汉文化合流,临江划龙船、背山舞狮子,把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变为娱神娱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集原始祭祀、文化娱乐、体育竞技、人际交往等内容为一体,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4、形式古朴性。苗族盘王节无处不体现出原始的古朴特性。盘瓠龙船节,五月初一“开神门”,卯时(早晨五点多)开庙门杀猪,全部在火把的光亮中完成,而且整个杀猪过程必须在庙中已流传数百年的石槽盆中完成;据传,盘瓠化人形时,头顶未成,顺手剥竹笋壳遮羞,因此,首司五老,在履行所有传统仪式时,除着法衣外,还需戴笋壳丝帕。盘瓠狮灯会,寅时开庙门,老司着苗老司传统法衣官装,启用牛角、司刀、柳裙带、令旗令牌、法印、马鞭等传统法器;狮子则是传统纸扎狮头,以及祖传或族传的盘王拳、棍、刀术,招式古拙,器具古朴(柴刀、扁担、钎担)等,都体现出节会形式的古朴性。
5、崇拜广泛性。一是广泛的群众性,麻阳境内盘瓠庙的普遍建立,盘瓠节深入民间,成为一种自发的普遍参与的群众性节庆活动。二是举行仪式的长期性,盘瓠龙船节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十七举行,包括邀祖赴会期、请祖登船日、伴祖访亲期、龙船竞渡期、请祖归庙日五个阶段,历时17天,期间要完成“八祖”程序,即拜祖讨信、陪祖游玩、请祖登船、伴祖访亲、接祖祈福、抢祖献孝、借祖扫瘟、伺祖归庙。三是活动地域的宽泛性,临河举行盘瓠龙船节,背山举办盘瓠狮灯会,尤其是在农历五月十五那天,可以说是处处过节祭祖。
6、传承完整性。苗族盘王节有完整的庙宇场所体系,完整的活动程式,特别是盘瓠龙船节中的“龙歌”得以完好地系统地保留和传唱至今,充分说明了地域民间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五、重要价值
麻阳盘瓠祭,作为一种区域性苗族文化习俗,是苗族盘瓠文化的原始积累,是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存,表现的是多样的标本性文化、社会、学术、实用价值。
1、完整揭示盘瓠文化特质的文化价值。盘瓠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瑶、畲等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西部的支柱文化。麻阳苗族盘王节,完整地传承和发展了远古的盘瓠文化。苗族盘王节保留了完整的传统祭祀仪式文化,特别是盘瓠龙船节传唱600余年的“龙歌”,以及地域世袭的民间山歌、花灯戏、摇橹歌等,盘瓠狮灯会族传的民间绝技及盘王武术系列、木偶戏、木偶戏等,都包含了部分社会政治方面的文化内容,和文学、历史、民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传承,较全面地反映了盘瓠文化的特征,揭示了苗族的精神生活、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等民族文化特质。
2、探索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社会价值。
(1)强化民族传承意识。盘瓠龙船节,以特有的文化空间表现形式,强化“不忘历史,不忘传统”的民族心理意识,这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时代要求。
(2)展现民族包容心理。麻阳盘瓠庙中都设有三块牌位——盘瓠大王、新息大王、四官大王,其中的“新息大王”即东汉时征伐五溪苗蛮的朝廷大将(授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敌对双方代表同处一庙,象征的是民族大团结,展现的是民族文化包容心理。龙船节与狮灯会同时并举,也充分体现了盘瓠文化兼容并包的文化标本特性,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高效能交融同化功能的大文化气度。
3、研究苗族文化典型范本的学术价值。对于失去文字的苗族而言,现存建筑、口传文学、民俗程式,成为研究民族历史的主要依据。麻阳境内已查明的18处盘瓠庙及其遗址,其分布实际刻写了苗族在辰水流域迁徙的历史轨迹,《麻阳龙歌·根源歌》是一部苗族辰水迁徙史书,上面记载了苗族从沅水迁入辰水的大致经过,对考证苗族历史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现保留完好的8处盘瓠庙,以及临河划船、背山舞狮的五月半习俗,则是研究苗族建筑艺术和民族风情等民俗文化的活教材;世界罕见的保留完好的“盘瓠图腾”浮雕,对于研究“盘瓠族”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等都有不可替代的学术研究价值。
4、打造文化交流平台特定时段折现的实用价值。麻阳苗族盘王节已经成为地域性的文化活动,盘瓠庙成为展示民间民族文化的平台,方圆数百里苗民及信人云集节会现场,人们的交流,不仅仅是情感、文化、生产经验等精神层面的交流,而且包括生产产品等物质的大量交流,增进民族间团结的同时,也促进了地域经济的发展;五月龙船竞技,则不仅是全民性的体育竞技活动,由于盘瓠龙船竞渡的独特性,特别是时间与盘瓠狮灯会一样定于农历五月十五,与其他地区端午节相隔10天,吸引了全国、甚至世界范围的人们赶赴麻阳苗族盘王节,而且盘瓠狮灯会则因其奇异性和古朴性,也成为吸引外来眼球的理由。麻阳苗族盘王节独特魅力,不仅能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有序交流,同时也构建了地域性和谐社会发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