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苗族婚恋习俗
恋爱
苗族青年男女在结婚之前的恋爱称“坐妹”。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一般在农闲季节,最活跃的是逢年或过节。过节时吹芦笙、唱歌、跳芦笙舞是寨与寨青年互相接触的好机会,男女在初次相识或未建立感情之前,彼此间先互相观察对方的家庭情况及思想表现。有的地区苗族男女青年还有赶坡的习俗,坡会这一天,青年男女身穿盛装,汇集在山坡上一起吹苗笛、木叶,跳芦笙舞,尽情歌唱,倾诉衷情。晚上热情地请自己所喜爱的人到家里“坐妹”,日子长了,情感加深便结为夫妇。
此外,男女青年彼此邀约背工上山生产,在劳动中互相了解与建立更深的感情,背工劳动是他们接近和恋爱的方式之一。
“坐妹”在夜间进行,唱得高兴时通宵达旦。父母亲对青年人的社交活动,从不干涉。男女坐至夜深,有时女伴拿出米、酸鱼肉煮宵夜请男青年吃。有些地方男青年初次到妹仔家“坐妹”时,妹仔起来迎坐后,男青年拉一拉妹仔的手,妹仔不管男的长得好丑,喜欢不喜欢,都要伸手给男青年拉“一下,这是礼节。
“坐妹”开始,在人较多的情况下,由一个人唱歌、两个吹苗笙的伴奏。陪伴的人走后,剩下对对有意的青年男女,便开始唱情歌,歌词即兴编出。如果对方也有意,双方对唱,以苗语来唱。唱她们的劳动生活和爱情,互相倾抒情怀,歌词朴实生动。男女青年选择对象的标准一般是看对方的田地、房屋、兄弟多少,男的喜欢女方的性情温柔,能织善秀。
青年一般注重人品父母侧讲究田、地、山林、房屋。
订婚
男女恋爱达到高潮时,行动特别亲密,便私下订立婚约(苗语:都蟒),男的送给女方一个银手镯,女的赠给男方一件衣服或青色两头绣花的长条头巾。交换信物之后,便公开恋爱,以取得父母的支持和旁人的羡慕。
有些青年男女经过恋爱产生爱情后,不交换信物,又不便直接向父母说明,便叫要好的朋友或姐妹向父母提亲。若子女找的对象合自己的意,则主动托房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中年人到女家说亲。女方同意后,两家就订婚,订婚不用送酒肉财礼,只凭口头约定并订好婚期就成了。亦有父母包办婚姻的。
在一些地方有还姑娘的习惯,即姑女和舅子结婚。现在舅表结婚的现象还存在。
结婚
苗族青年婚嫁时间多在农历十月至次年开春之前举行,正月初二至元宵节为最盛。结婚的头天晚上,男家请人蒸糯米饭,由新郎和两个伙伴三更天将新娘接走。有的地方新娘出门时由一个中年妇女用一个饭箪装好三筒六抓米和两条干鱼,给新娘拿到夫家,按规矩要用右手中指挽着走,不管路途多远,不能换手或放在地上,半路不出问题,意味婚后夫妇生活美满幸福,苗语叫“做命”。
米鱼带到男家后,先用来敬祖先,留三天后才能给夫家的亲人吃,谓之吃亲人饭”。男方接新娘回家时,若未到吉时,就在邻居家等至吉时才能进屋。新娘进门时,屋里由一位中年妇女在桌上筛一杯米酒,放上一盒糯米饭和一大盘酸鱼。有些地区在火堂边的楼板上先摆好一盘肉,三杯酒,三杯茶,两条大酸鱼。新娘进屋后,面东而坐,中年妇女给新娘尝酸鱼,喝一口米酒和吃一小抓糯米饭,吃过东西就算是男家的人了。有的地方新娘入门时,必经脱下鞋子,意为夫妇合好。
吃过饭后,便送新娘回娘家,送亲队伍由一个中年男子挑着一头是糯米饭,一头是鸡、鸭、蛋品、酸鱼的担子走在最前面。有的地方规定,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一定要单数。若新娘在邻村,在半路上由一群孩子搭好一个用草做好的草桌(苗语:阿顶)、送亲队伍在“阿顶”上放上一抓糯米饭和一块酸鱼。队伍过后,躲在附近的孩子出来高高兴兴的拿起糯米饭和酸鱼回家去,这叫“吃新娘饭”。
若路途太远,送亲队伍可以在半路上住宿,天亮再赶路,而送亲队伍挑担的中年男子、新娘和女伴们则不能在半路住宿,只能连夜赶至男家,所挑的担子一路上不能放下地,累了由一个男子帮挑。送亲队伍走近女家村寨时,女方的亲戚朋友吹着芦笙迎接,并从寨旁鸣鞭炮至女家门口,女家亲戚朋友也在门口放鞭炮表示热烈欢迎。送亲队伍走到女家楼梯脚时,女方的亲戚即来接担子在,楼梯口放上一大缸糯米酒,对前来送亲的人每人敬一大碗,喝完后才进屋,再摆酒设宴招待客人。
吃至下午,女方以男家送来礼品的一半或一半多还给男家。有的地区规定送给男方的礼品一定要双数。表示夫妻双双和好。把新娘送回男家,同样设酒宴招待客人。当天晚上新郎新娘不同居。若是同村人结婚,女的当晚回娘家住,若是路程远,当天回不了,在男家与陪伴来的女伴住。婚礼过后,双方家里再邀请自己的亲友喝喜酒。
新娘回家后不落夫家,待女的有孩子以后才长住夫家。苗族结婚时没有陪嫁。男女青年婚龄一般是二十岁以上,有些地方规定,男的要单岁数才能结婚;女的要双岁数才能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