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喜庆食俗


居住在滇西的阿昌族,每遇红、白喜事或佳节,在食俗上会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十分有趣。

婚礼食俗

阿昌族迎亲时,岳父要为女婿准备好午饭,菜多是圆滑松软的花生米、豆腐、肉丸一类。吃饭时,岳父给女婿一双约一尺半长的竹筷。筷长菜松软,女婿得下大功夫才能夹起菜,刚要送到嘴,菜就掉了,逗得大家笑弯了腰。这顿饭除了制造欢笑的气氛外,岳父还在欢笑声中观察女婿是否机智和镇静,加深对女婿的了解。

结婚仪式结束,男方家的客人快散完时,岳父家要送来一个“小饭盒”(里面装一只熟鸡和饭)。

同时新娘的女朋友也来送一个“大饭盒”。先是新娘到半路迎接,接到离家约500m处,众客人便坐下不走了。新娘说:“辛苦了,请到家里坐!”众姑娘回答:“你好意思说,姐夫都不请我们,你家在那里我们都晓不得,咋好意思去!”这时新郎在小伙子们的簇拥下来了,小伙子们说:“请到家里坐!姑娘们娇嗔地说:“姐夫都不叫,你们喊有什么用!”新郎只得上前弯腰作揖,请姑娘们到家里坐,姑娘们走10来米后又不走了,新郎只得作揖再请,这样30多次才把客人请进家。

新娘的女友把大饭盒的鸡肉和饭装在碗里,让小两口换着吃,希望他俩同甘共苦,吃到快饱时,寨里的小伙子进来把堂屋门关紧,端着饭菜,唱着劝饭山歌,请众姑娘再吃一碗:“红米糙饭格是不合口?腌菜素饭格是不合心?一碗红米糙饭吃不完,一杯淡酒喝不尽!”姑娘们接着唱:“红漆桌子黑漆边,八碗九碟摆中间,我们一人吃了半斗米,淡酒当作酽酒饮。”对歌对到半夜,小伙子让姑娘们离席,并把她们送回寨子。这天,新郎舅舅家坐的那桌席上,一定要有一盘菜——猪脑子拌莱,没有这盘菜,他们就不吃饭。招待客人结束,舅舅回家时,要给他“外家肉”。这“外家肉”就是要砍猪尾巴连着一只猪脚,一刀肉恰好是250g。给“外家肉”是为了表示不忘记娘家。

婚后第二天,女家请客。席间,新郎要到桌前弯腰行礼说:“家常素饭随便请!”这算是认了亲戚。下午,男方的媒人领着8~10个老人,由两个姑娘挑着礼品给女方送彩礼。彩礼送到,摆席吃饭,姑娘们乘新郎不注意时给新郎抹黑脸,逗得大家哄堂而笑。

姑娘们说:“大家记不记得新姐夫,脸黑掉一半的就是!”新郎要回家了,调皮的姑娘冷不防把一串猪骨头挂在新郎肩上说:“肉我们吃光,剩下的骨头请你带回去!”又引起一阵大笑。出了寨子门,新郎才把猪骨头甩掉。婚后第三天,女家送“大饭盒”给男方,大饭盒里有4斗糯米饭,还让牲口驮着4箩谷子(每箩17.5kg),给小两口做谷种,嫁妆也同时驮到男家。这些人走出男家回转时,都要被敬茶,并祝他:“请骑大红马(指喝茶)回去!”喝完茶再敬酒一杯:“请骑大白马(指喝酒)回去!”

泼水节食后

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上午,阿昌人穿上节日的盛装,都上山争采鲜花,女的插在头上,男的别在胸前,真是人人花枝招展喜迎泼水节。下午4点钟左右,全村中、青年男子汇拢在一起,前面一人舞着弛名中外的户撤刀,后面几个人跳着象鼓舞,率领众人向山里进发,边走边放枪。上山后,在椎栗树前呜响鞭炮。众人跪拜椎栗树,然后采花。主要采椎栗树花、杜鹃花。接着人人挥舞着花枝,在山坡上纵情地跳起阿昌族的民间舞蹈。

跳够了,一路上敲着象脚鼓转回村寨。衬里的妇女做好了苏子粑粑(沾着苏子的干汤圆)。一听到男子鸣放的铜枪就知道采花的人群快进村了,立刻挑选10来个姑娘端着苏子粑粑到村外迎接。男子向姑娘献上一束花,姑娘把一盆一盆的苏子粑粑送过去,请采花人吃粑粑。吃完后一同欢歌纵舞回村,把采来的花一圈一圈地扎在竿上,扎成花塔。第二天、第三天是向花塔泼水,称“浇花水”,第四天男女青年敲着象脚鼓到井边互相泼水驱魔除瘟。

第五天晚上,一个村的小伙子相约到另一个村去串。一进村,汇集在一块的姑娘们把小伙子们请进一位姑娘家,然后到另一家按一个人一只鸡,做出八大碗待客,以显示她们的好客之心以及高超的烹饪技术。夜里约两点,全部用鸡做成的八大碗菜摆上了圆桌,姑娘们客气地说:“来串的小伙子啊!我们做了点饭菜,好吃不好吃,去尝一点!”小伙子们不吭声,姑娘们只好再请一遍,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一直对歌到天亮。临走时,小伙子们把事先凑好的鸡钱藏在墙洞里,或者压在碗底下,让姑娘们找。然后拿起自己碗里的鸡头告别姑娘们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