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创世史诗《十二奴局》


《十二奴局》是一部在哈尼族民间广泛流传的创世史诗,也是哈尼族人民长期集体创作的长篇巨著。它以哈尼族传统说唱"哈巴"为传演型式,在哈尼族各支系均有流传,尤以云南红河南岸哀牢山哈尼族主要聚居区的元阳、红河、金平等地的唱本较为系统而完整。"奴局"是哈尼语,相当于汉族文体中的"篇"、"章"或汉族曲艺中的曲目。"十二奴局"即十二路歌的意思。即是说,史诗的演唱内容从大体上被划分为"十二奴局",涉及到哈尼族先民对于宇宙自然、人类发展、族群历史、历法计算、四时节令、农事活动等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每一个奴局"之内又包含若干个有联系而又可以独立存在和演唱内容,也就是哈尼民间说法"十二奴局,七十二个哈巴"的由来。"十二奴局"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秩序,常常是根据不同场合(多为节庆和重大的祭典)和需要选唱其中有关的部分。每个部分既可独立存在,又可连接起来演唱,总称为"十二奴局"。

一、开天辟地

远古的时候,天地混沌不分,造天的神朱比阿龙在属龙的那天,把天一片一片辟出来;造地的神朱比拉沙,把地一块一块开出来。由于天造得高高低低不整齐,地造得坑坑洼洼不平坦,他们借来天神莫米的金耙、银耙和黄牛、水牛,把天地耙平了。又用金子做太阳,玉石做月亮,银子做星星,使黑暗的天地有了光亮。天上的龙俄求与地上的动物卑甲阿玛为争霸天地而战争,俄求呼出的气成云雾,卑甲阿玛呼出的气成山风,它们的吼声成雷鸣,汗水成雨点,战刀碰出的火花变成闪电。

天神莫米从天上派下两个人种,男的叫依沙然哈,女的叫依莫然玛,只有一只独眼。他们结成夫妻,生下一个葫芦团,划开后出来七十七种独眼人……。莫米换了代新人种,长着两只眼睛在膝盖上……;莫米又换来人种,一代又一代,直到生出两只眼睛长在鼻子上的人。依沙然哈撒兽种,依莫然玛撒鸟种;兽种变成螃蟹,螃蟹进水抱蛋,抱出七十七种走兽;鸟种变成蝙蝠,大风把蝙蝠吹碎,变成七十七种飞鸟……。他们又接着撒草种和树种;草种变成谷子,谷子变出七十七种粮食;树种变成大树,果子被鸟啄破,变成七十七种树木。鹌鹑划出地界,戛卡(动物名)辟出大路,欧卡(动物)开出水沟,螃蟹分出水,鸭子引出水,喝泽美膀(动物)造出田来,阿妣仰遮把寨子建起来,欧巴、欧牛取寨名,遮依遮车挖出水井,欧比吉莫、龙冲牛斗管水井,可阿、可遮盖房子,收洛阿秋燃火种……万物皆有,神人相安。

二、天翻地覆

天地之间没有柱子撑着,天坍了下来,地翻了上来,洪水泛滥。世上幸存下来的只有躲在大葫芦里莫鲁和沙崩两兄妹。兄妹俩从毒蛇口下救出小鹰,老鹰报恩把他们从悬崖的大松树上背着飞到了地面上。兄妹分头去找人,一个人也找不到。通过水中测树叶、山上滚石头、问天神等占卜验婚,兄妹结成一家传人种。他们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们长大后分了家,大哥住高山,后来与大女儿成婚;二哥住山腰,后来与二女儿成婚;小弟在平坝,后了与三女儿成婚,人类一代一代繁衍发展开来。天神莫托库鲁舍派来阿朗和阿汪两位神主,在天地之间立起金银铜铁四根柱子,并用金银铜铁锁锁住天地,两位神主向万物、动物和人类打木刻发誓,永远不让天坍下来。不让地翻过来。

三、杀鱼取种

洪水把草木五谷冲走了,人们祈求天神莫米给种子。莫米告诉人们种子被大鱼吃进肚子里了。九个姑娘找来葛藤,撕出葛麻纺成线,经过千辛万苦织出了鱼网;十个伙子到四方赶街,历经曲折,找来铅巴来坠好鱼网,撒了三回鱼网,打起大鱼。人们经过多次失败,最后才把大鱼杀死,从鱼肚中取出各种各样的种籽,世上又有了谷子、荞子、高粱、棉花、包谷、黄豆、南瓜、麻、树种和草种。

四、砍树计日

在烘阿宗娘的地方,小姑娘尖收因不堪九个哥哥的欺压,离家出走,四处讨饭。来到阿姆山时,她的拄棍突然变成一棵大青树,遮住了天、盖住了地,从此分不出白昼与黑夜,尖收倒地变成?quot;哒嘟哒"鸟。世上的人派出百兽到树顶寻找日月,猴子一去贪玩不返,松鼠一去被太阳迷住不回,野鸡一去被美景迷住不返,蝙蝠一去被太阳刺瞎了眼回不来,燕子去而归来却说不清实情,蜜蜂去了回来,向人们献出个巧计:树叶挡住了日月,用箭射穿树叶便能见光明。神射手阿戛拉开弩弓,射下一张牛皮大的树叶,人们只见到一线阳光。哈尼、彝家、汉人、傣家一起商议,砍倒大树见日月。可是不论怎样砍,大树落下的刀口第二日又复原。后来一个傣家人留下守工具,半夜听见守林的鬼神在议论,原来不抹鸡屎砍不倒大树。这样人们知道了大树不倒的秘密,便顺利地砍倒了大树。大树共有十二杈,一年就定为十二个月;每一杈有三十根树枝,一个月就定为三十天;每根树枝上有三百六十片叶子,一年就定为三百六十天。

五、火的起源

……人类从岩洞中搬到森林里居住后,马鹿麂子整天被人撵得不停脚,便向天神莫米告状。天神被吵得发了怒,立即丢下几颗巨大的火雷使森林着了火。人们撕碎烧熟的麂鹿脚一吃,倍感味美,便向莫米求火种,可天神不给。哈尼族先祖锐腿雷领着族人从山上滚巨石撵跑上山的麂鹿时,发现了石头摩擦能起火,便留下了火种。莫米因人们打得猎物不献祭而降下大水浇灭了火种,人们献祭后,莫米便叫人们今后要守规矩,下功夫去找火种。后来锐腿雷又从一篷绒草上发现了天神赐给的火种。人们把火草带回到石洞中收藏起来。

六、三种能人

遥远的天边有三棵白、红、花的大树,树上分别开着三朵花,三朵花里有三个神奇的蛋。人们请太阳和月亮来抱蛋,过了九十天,三个蛋里出来三种能人:头人、贝玛和工匠……。然后分别讲述了头人不同的管职,工匠不同的制作和祭司贝玛的各种职事。

七、建寨定居

远古的哈尼师厄地方,觉麻、觉车和觉冲三兄弟住在云雾腾腾的森林里,为野兽和毒虫所扰不能安居,便离开去寻找传说中富饶的土地。走了两个九天九夜,来到一个好地方选址安寨。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在山上挑选出最好的树木,在山坡上找到黄生生的茅草,在箐沟中割到牢牢的藤子,在山上找到俏生生的竹子,然后,又找到打土基的红土、选好牢固的地基,择好佳日立柱,盖起了新房,立三个石头当锅庄石。灰兰兰的炊烟升上天,引来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这里安寨。人们在寨边找到一眼清澈的龙潭,便砌成水井,用红公鸡祭献天地,让天神地神保护龙潭。

八、生儿育女

天上有滴红通通的血,忽然掉在大地上,粘在拱土的猪身上;狗去咬猪时又粘在了狗的身上;女人去打狗时又粘到女人的身上。这天上的血是人要发展兴旺的血。血在女人身上开花后,怀胎九月便生下了孩子。生育的人家煮糯米饭送给寨里的长老乡亲,杀鸡给新生儿取名,儿子的名要连父亲的名。孩子象小山雀一样会叫了,象小瓦雀样会说了,象竹子一样一节一节地长高了。

九、祖先迁徙

"哈尼人最先住在哪个地方?后来为哪样又要搬迁?前前后后在哪些地方栽过磨秋桩?是哪个祖先,给我们找到了这可爱的山乡?"哈尼先民最早居住在一片金子般的大江畔,因异族人的侵侮、洪水等自然灾害及哈尼与异族联姻后为争夺土地和财富而起的纷争等原因,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迁徙,其路线是诺玛阿美(古地名,据传是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附近)─?quot;洪阿"(据传今昆明)坝子,──窝你(即今开远)──勒昂(即今建水)---腊萨(即今元江)──额咪(水尾的意思,指今红河口)──南洼(在今元江县境)──江外(指红河南岸)──米尼坎(即今红河县境),就此定居下来。

十、孝敬父母

哈尼人时时都在牢记父母养育儿女的恩德:"不象摘多衣果一样容易,不象撒荞子地一样省力;花费的心血象流水一样多,使出的力气称难称。"哈尼人代代都深谙:"爸妈的恩情重如山,要时时刻刻记在心里;对自己的爸妈,要尽力服侍孝敬到底。"

十一、觉车赶街

觉麻三兄弟建麻密寨后,到各地去赶街。街市上的民间贸易一片繁荣、人声鼎沸。最先建街的是觉车,最早建起来的是烘阿欧德额里街,最热闹的是汉人地方的斗楚街,以及觉车转遍了各个地方后,在世间建起七十七个街子……

十二、四季生产

从冬月一直到过"十月年",日月更迭,自然枯荣。随着大自然的春生秋藏,动植物的变化,岁时节气每至时,哈尼人都在进行着相应的生产、农事活动,出现各种风俗仪礼。如三月栽秧,四月"仰阿娜"(农歇仪礼)后蓐秧,五月" 扎"(打磨秋),六月祭谷神,七月吃新谷,八月祭守谷仓的谷神,九月耘田挖土,十月过年、祈天神地祗和寨神福佑等等。

《十二奴局》是历史的产物、劳动的产物、生活的产物,更是人类语言的产物、思维的产物。它毫不逊色地充当了历史的伴侣和时代的镜子,艺术地反映了哈尼族人民所经历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生动地再现了哈尼族先民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类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史诗融幻想与现实为一炉,集哲理与想象为一体,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瑰丽诗篇。总之,《十二奴局》作为一种释源思维的艺术产物,以神话的方式,解释了开天辟地、日月沉浮、洪水滔天、兄妹传人、磨石取火、杀鱼取种、战争迁徙、安寨定居、猎渔牧耕等等的由来和衍成。这一系列由人类童年时代所具有的幻想所构成的神话诗篇,情节离奇,色彩斑斓,具有无穷的魅力。《十二奴局》的异文本较多,又名《窝果策尼果》。本书引例为哈尼族歌手张牛朗、白祖博等演唱,赵官禄、郭纯礼等搜集整理的新本,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另有朱小和演唱、史军超等搜集整理的《十二奴局》,载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学选集》第一集;还有刘辉豪、白章富搜集整理的《奥色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