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最后的小脚女人村仅剩13人


古代的三寸金莲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们所了解的有关小脚的故事,似乎只能当做记忆而存在着。而在现实生活中,仍存有“三寸金莲”,她们在演绎着自己独特的悲喜人生。随着时间的流失,如今健在者仅剩下13人。

在福州市最东部、距台湾马祖仅0.5海里的福建省连江县苔菉镇北交村,那里八十九岁的老太太几乎个个是“三寸金莲”,她们至今仍保持着缠足习惯。

三寸金莲的由来

古人的选美,首先就是比脚。而比脚选美又有很多的称谓,比如说“赛足会”、“晒足会”、“莲足会”等。这种选美比赛出现在明代正德年间,而又以山西和直隶两地最盛。当时每逢佳节庙会,集市之上士女云集。这些女性或围坐于空场,或坐于车中,盖着盖头,不能让人看到脸。但是她们在这时候会把自己的秀足露出来,当然,她们都穿着鞋袜。而由男性在一番品脚论足后,依次定出状元、榜眼、探花。那些名列前茅的女性,会因此远近闻名。而那些待字闺中者,也会因一个好名次而使自己身价倍增,非常容易物色个好人家。

高龄老妇人至今仍保持着缠足习惯

林美凤独自坐在木凳上结渔网,见有人要拍照,非要进屋换好衣衫,重新裹脚后才肯出来。她是3岁开始缠足,16岁作为童养媳嫁给了当时村里最能干的渔夫,“从前裹脚时,比谁家女儿脚裹得最小,成年后就最多人上门提亲。”而婚后的日子,除了补鱼网和料理家务,林美凤也曾因女红(即妇女所做的手艺及成品)做得好,有出外务工的机会,但却遭婆家断然拒绝。

村里缠足妇均为童养媳

在苔菉镇,小脚女人由于缠脚不能务农,也不能走远路,大部分甚至连苔菉镇都没有走出去。因为当地交通不便,使外面新思想不易传进来;其次当地人都以捕鱼为生,女人无需干重活,只要在家相夫教子即可,因此许多小脚女子甚至连村里都未走遍;

此外,北交村并不富裕,村里的裹脚女人均为福州长乐和连江其他村嫁进来的童养媳,而当时娶童养媳的标准就是比小脚。北交村所属的连江县苔菉镇,有900多年的历史,在清朝末期,苔菉曾有过包括举人刘品华在内的“七贤士”,当时读书人对小脚文化的坚守,也使这里的缠脚观念更加根深蒂固。

解下缠足布反而不习惯

在新中国成立后,小脚解禁的消息传入北交,一批人开始放弃缠足。但当时30多岁的林依姐知道后却害怕得躲了起来。当时村里一些缠足的姐妹和她一样跑到山里,她们实在无法接受这种“自由思想”,总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生活状态就要被破坏了。避过风头后,林依姐又回到村里,她也因此成为了最后一批裹脚女人。

“后来,只要别人看一眼我的小脚,我就怀疑他们要强迫我解开,从小(裹脚)习惯了,放开了反倒不知怎麽生活。”另一位小脚老人陈木楠也曾放弃过,但放足后却脚掌肿大,无法行走,只得又缠回去。“现在很后悔,当时不应该缠回去,再坚持一下,也许就好了。”

不过村中也有例外,苔菉镇文化馆的林师傅保存着北交村吴氏家族小女儿在解禁后,迫不及待换上新皮鞋的留影。

他介绍,当年的吴氏家族称得上苔菉镇北交村一带的望族,吴家小女儿作为少数受过一定教育的女性,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解开缠脚布,成为少数“新女性”。但当时已40岁的她,小脚早已成形,由于解禁后买不到正常尺码的皮鞋,只能穿儿童皮鞋。

缠足似乎还有另一个目的。由于脚小不便于行走,让女人缠了足就可以防止“红杏出墙”。如同古代埃及的男人不给妻子鞋穿;中世纪的欧洲男人为女人制作了贞操带。而实际上,在贫穷落后的中国,除了少数的富裕人家女子外,大多数小脚女人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她们付出的艰辛,要远远超过一个天足的女人。

缠足作为一种习俗,也造成了另外一些习俗的形成,如古时候山西大同的赛脚会,就是女人们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小脚,以博得好评为荣。

缠足,在历史上也曾被禁止过。清康熙帝曾明令禁止,太平天国也曾颁布过类似法令。

直到清末,海禁大开,在外来的文化和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呼吁声中,缠足的风气才非常缓慢地走向灭亡。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乡村缠足才逐渐被废除。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有一双被称为“解放脚”或“半裹脚”的妇女,而那些真正的“三寸金莲”已越来越少见了。

点评:女为悦己者容。在古代男人眼中,一个女人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脸蛋,而是一双莲足,也就是所谓的“三寸金莲”,女人为了男人们,忍痛裹足。裹足的陋习始于隋,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小脚是最美的,妇女们也将裹足当成了一种美德,不惜忍受剧痛裹起了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