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志唢呐“活芯”


    “活芯”是什麽?

    活芯是一个可以自由伸缩的铜芯,用来辅助传统唢呐演奏半音及转调。在拓宽唢呐艺术表现空间上,具有现实意义。

    传统唢呐需要改革吗?

    在现代乐队合奏及独奏中,传统唢呐的适应力已明显落后。多数演奏者碰到的问题是:

    1. 演奏半音把握性差、音准不稳定、音色不统一、速度慢等,甚至有些音阶很难连续进行。

    2. 在进行中,远关系转调,在短时间内无法换乐器。

    3. 各种调的唢呐太多了,修理哨片及保养方面较烦琐。

 

     “郭雅志:小发明 建大功”

    1993年2月27日,首都各界专家二十馀人,出席了部主办的唢呐活芯技术鉴定会。┅陈自明、王铁锤、宋保才、胡志厚、李真贵等相继发言:“一个创举”、“小发明、大成果”、“为事业立了一功”、“具有推广价值”(中央学院《音院信息》1993/3/25/第126期/肖勇)

    活芯的原理“很简单”

    在唢呐的铜芯上加装弹簧和活动管,使其按照设定的距离在唢呐杆上自由伸缩,以改变乐器振动气流的长短。

    准确地进行伸缩动作,使乐器的每一个音孔都可以产生小二度(约50个音分)升高与还原的变化。

    在一般速度内吹奏出十二个半音,并可以快速地进行各种转调。

    不同于西洋双簧管、加键唢呐

    活芯不改变传统唢呐的结构,只是取代原来的铜芯。它可以与任何品牌的唢呐相匹配,而无需另购乐器。目前有三种尺寸,可以配在:D、C、Bb、A、大G和大F调,这些唢呐上面。

    “无敌”的装备

    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阎惠昌先生,非常重视民族乐器的改良与应用。因此,
本人得已长期在中乐团进行活芯的实践。

    一个职业乐团的高音唢呐乐师,具备了以上五支唢呐,那麽就能很好地适应大部分传统及现代风格的乐谱了。无论五线谱及简谱,即使多麽复杂的乐句,有了活芯助阵,一切将变的轻而易举。

    当然,演奏者要有良好的音准感觉,并熟练地掌握活芯的演奏技巧,才能有所做为。

    活芯的魅力

    它建立在传统唢呐的音色、技巧等所有特点之上,演奏者不仅可以施展所有传统技法;同时,利用活芯伸缩这一小动做,即刻提高了对半音、复杂调性转换以及大幅度滑音的演奏能力。以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变成了可能。(不要忘记:我们要甩掉“老土”的帽子)

 

    专家的语评

    陈家齐:(中央音乐学院唢呐教授)
    ……对于演奏临时变音和转、离调较多的现代作品,会感到有"活芯"装置的唢呐比传统唢呐具有更好的表现效能。(写于1993/2/25)

    胡海泉:(著名唢呐大师、中国电影乐团国家一级演员)
    ……既能保留传统的演奏风格又能吹奏十二平均律的乐曲,这就是他改革最成功之所在。(写于1995/10/10)

    赵松庭:(著名大师、1993年度部乐改评审专家)
    “……东西小、思路巧,改革很成功!……要有投入市场的策略”(1993/10/6)

    周东朝:(著名唢呐演奏家、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
    ……还可以省略一些不常用调号的唢呐,如:B、C#、F#、Ab等。┅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使用报告 写于1993/2/16)

    王甫建:(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系主任)
    曾言:“要求唢呐声部只用传统大小唢呐,全部配上活芯,我喜欢这种声音。”

    孙沛元:(高雄国乐团唢呐演奏家 “吹鼓吹”网站站长)
    ……密集的转调,特别是该调性乐器的远关系调时,活芯的功能就得以更好的发挥了。 (摘于“吹鼓吹”网站1999/12/20)

    龚林:(日本华乐团艺术总监)
    “……这个改革很聪明,……了不起!”(在香港中乐团举办的“探讨中国音乐在现代的生存环境及其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2003/3/24)

    获得奖项

    唢呐活芯,是本人于一九九二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期间,发明研制的。此成果于一九九三年十月,获得中国文化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於1993年6月,取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专利号:ZL 92 2 08183.2)

    活芯的推广

    已经长期应用的单位有:香港中乐团、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另外,一些已经拥有活芯的,活跃於当今舞台上的唢呐演奏家有:

    周东朝(中广民族乐团)、刘英(上海音乐学院)、李光才(中央民族乐团)、石海彬(中央音乐学院)、冯小泉(流行音乐人)、郭进才(高雄国乐团)、斩世义(新加坡华乐团)、肖晨光(广东民族乐团)、葛基力(香港中乐团)、李清芳(香港中乐团)、罗行良(香港演艺学院)等。

    值的一提的是,于1998年,本人曾碰到胡海泉之子胡卫刚先生(原中央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用活芯唢呐完成了一首难度较大的乐曲,令人佩服!

    一些作品与乐评:

    萨克斯管协奏曲:《中国畅想曲》黄安伦曲,郭雅志移植唢呐谱。

    1995年6月,首演于中央音乐学院院庆45周年音乐会。

    “……何以能将其中离调、转调和诸多变化演奏的如此从容流畅呢?……这种新式‘武器’就是他发明的唢呐活芯”(中国《音乐周报》总第596期/李亚)

    唢呐协奏曲:《唤凤》 秦文琛曲(郭雅志参与乐曲《思》)

    1997年5月22日,首演于《北京音乐厅》。

    “这种高难度技巧对於传统唢呐来说,是很困难的。它们只有由唢呐演奏家郭雅志所发明的活芯唢呐和具有高超演奏技术的演奏家才有可能胜任”(中国《人民音乐》总第376期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李吉提)

    唢呐独奏:《喜开镰》(郭雅志移植于广东音乐,编华彩段)

    1997年7月,演出于《北京音乐厅》。

    ……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尤其是新加入的华彩乐段中,郭雅志把唢呐活芯的魅力尽情地展现了出来, 而使人们看到唢呐活芯的强大生命力。(中国《音乐生活报》总第213期 听《管笛 古今神韵》音乐会/夏怡)

    唢呐与钢琴:《》 付涛涛编曲(郭雅志参与乐曲《思》)

    ……充份展现了活芯对於快速转调方面的性能,解决了长久以来唢呐不便於转远关系调的困难。(“吹鼓吹”/孙沛元)

    活芯不是“神话”

    正如“吹鼓吹”中,孙沛元先生的分析:

    活芯也不是没有问题。大家知道活芯虽然可以伸缩,但是底下所有音孔还是固定的,所以对每个音孔来说,音准改变的比例是不同的。愈是靠近上把位的音孔,改变比例愈大。

    所以当活芯转换长度时,必须使用与原来不同的吹奏口形控制,来平衡上述的比例差异。有时候也会有超出控制范围的误差产生,也就是说最上面或者最下面的音准误差较大。这一点是必须靠着敏锐的听觉来校正的。

    调整活芯音准误差的一些方法:

    筒音、下把位第一孔音偏低时,调整唢呐碗及伸缩距离调整、放大音孔;上把位 第七、八孔音偏高时,调整伸缩距离临时缩小音孔(用胶条或黄蜡等), 用半孔指法。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众所周知,形成一件完美的乐器,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并不断改进,才能有用武之地,造福于人类。

    “活芯”是我在唢呐改革方面的一个出发点,相信还有很多事情要我们去做。希望与更多的朋友,共同探讨、携手并进。(郭雅志 200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