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厦门参加鼓浪屿(国际)钢琴艺术节的有关专家和权威学者对持续升温、牵动无数中国家庭的“钢琴热”发表见解。他们认为:普及钢琴教育是提高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改革开放的大潮,给人民的精神生活揭开了全新的一页。短短20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钢琴生产大国,以千百万少年儿童为主体的业余钢琴学习群体迅速崛起。对这一现象,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广仁,钢琴家、中国音协副主席鲍蕙荞,中国音协副秘书长顾春雨、厦门大学音乐系教授李未明及指挥家陈佐湟等都给予了一致肯定。 专家们指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急于求成,功利心太重。李未明说,现在学琴有几种心态:有提高素养,有望子成龙,有曲线升学,有附庸风雅。不同心态给学琴带来直接影响。琴童家长应端正心态,尊重艺术规律。周广仁说,音乐教育应是细水长流,浸润式的,不是短期突击,应付考级,拿大奖。让孩子业余学钢琴,应该创造一种欢愉的氛围,让孩子最终能热爱音乐,享受音乐,而不应强制式地让孩子接受音乐,痛苦地为学琴而学琴。陈佐湟说,千万不要把幼年就开始学琴的孩子往专业演奏家的路上逼,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专业演奏家的。如果让他们把学习古典音乐作为提高素养的一个方面,让他们能以自由放松的心态去欣赏这一人类共有的优秀文化遗产,孩子会终生受益无穷。 另一方面是师资比例严重失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陈佐湟认为,学生队伍高速增长使本来有限的师资更显匮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之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令人担忧。李未明说,尽快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是发展普及钢琴教育的当务之急。要有战略家的发展眼光和长远的发展规划,无论家长、社会和个人都要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