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包含: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
1、通过模唱、聆听结合舞蹈绘画和其他艺术途径等方法,感受体验我国汉族的风格特点与美学特征,了解我国的“号子、山歌、小调”的体裁,以及尝试进行民歌填新词的创编活动。
2、通过搜集民歌资料、小组活动等形式,感悟体验汉族民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培养亲近自然、劳动与生活的意识,树立热爱中华的信念。
活动建议:感知与体验
方案一:从歌曲演唱切入——歌曲《》
1、从歌曲的演唱入手,唱唱歌曲,感受歌曲中悠扬婉转的旋律特点、强弱规律。尤其是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的衔接部分很有特点。还可以请舞蹈基础较好的同学跟随着歌曲跳跳简单的民族舞蹈。
2、一曲,芬芳香四方,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歌。那么,美丽的茉莉花是誰采摘?这朵花是我国老一辈军队作曲家何仿采摘的,他从民间艺术丰厚土壤中采得。介绍这首歌民歌改编的作者——何仿及其曲调《茉莉花》。
3、聆听声乐和不同器乐的这首歌曲演奏,有、军乐队、大提琴的演奏,也有少年合唱、女高音独唱、流行音乐新编演唱的各种版本,来感受、比较一下器乐演奏和演唱歌曲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再通过流传于全国各地的如:河北、辽宁的《茉莉花》曲调的比较,进而简要介绍中国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特点(特征)。
4、通过欣赏、模唱、或视唱《》,尤其是第一乐句末的衬词“哟”长拖音(这是山歌在空旷田野演唱的典型的特征,可以和小调旋律比较)。熟悉基本旋律之后,再来听赏由钢琴、小提琴演奏的独奏曲,使学生带着熟悉的旋律,简要介绍中国民歌中山歌体裁的特点(特征)。
5、通过欣赏、影片片断、或在初步聆听《川江船夫号子》、《船工号子》的曲调,在了解整个乐曲面貌的基础上,请学生分别聆听《茉莉花》、《》、《川江船夫号子》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体验情绪上的差别,感受不同民歌的风格特征。引出民歌体裁中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选用其他一些有鲜明特征的小调、山歌、号子的民歌进行聆听比较,抓住民歌三种体裁的 风格特征和音乐结构特点。
方案二:从器乐演奏着手
可以请学生用课堂乐器演奏《茉莉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旋律曲调,或者老师示范演奏。对于器乐基础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请他们用课堂乐器或者自己擅长的乐器演奏民歌的主题旋律,用这样的方式来感受乐曲的旋律、风格特点,介绍民歌的体裁,从而导入新课,欣赏中国民歌。
创作与表演
方案一:可以请学生根据不同民歌的主题情绪,选用适当的速度在老师或器乐小能手的帮助下进行模唱、哼唱,并加上打击乐器伴奏。要求表现出两个主题不同的情绪风格,甚至可以根据对两个主题的不同感受,适当做出速度、力度的变化。
方案二:可以运用形体或者简单的律动,来表现对乐曲不同主题情绪、意境的理解。也可以用形体、器乐、哼唱等不同手段来表达两个不同的主题旋律,还可以根据民歌体裁上的特征,在老师的帮助下,用以上方法把特征旋律依次顺序演绎出A—B—C三段体结构。
方案三:可以请学生分组,按照自己擅长的特长,采用多种手段,如:为音乐配色彩线条、色块;为音乐配简笔画;为音乐配小乐器伴奏音响等等。
反思与评价
方案一:可以请学生对各组的表演做一个简单的比较、评价和改进,在这种活动中来检验学生是否了解“小调、山歌、号子”民歌体裁的风格特点。简单归纳三种体裁的风格特点及其特征等。
方案二:可以请学生用绘画手段表现民歌的三种不同风格,在这个基础上,举办一个“小小画展”(田园的风光、各种劳动的场面、城市里的风貌),展示这些学生的特长,请大家来评分。
方案三:利用乐器,做做“小指挥”,要求表现好乐曲的力度、速度,最好能加上感情的表达,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多种选择
1、在感知体验中,还可以从“比较法”入手。比如:欣赏速度、风格不同的号子、山歌、小调,通过对三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来比较感知民歌中三种体裁的风格,从而导入新课。在反思与评价中请学生讨论、归纳三种体裁的特点等等。
2、可以结合民歌的欣赏,在了解民歌风格的特点基础上,请学生多听不同风格体裁的民歌如:《》、《小白菜》、《月儿弯弯照九州》、《对花》、《上去高山望平川》、《对鸟》、《放马山歌》、《太阳出来》等等,通过相同风格音乐的欣赏,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种不同民歌体裁的风格特点。
3、还可以从影视中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民歌中的风格,了解民歌发展的悠久历史文化。还可以结合影片的故事情介绍来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在创作与表演环节中,还可以自编、自导、自演一出运用民歌曲调表演的音乐节目。
4、如果时间、师生条件允许,还可以利用乐曲某一主题旋律进行填词演唱。这种多方案、多可能性,甚至出现的那么多的“多种选择”,正是强调了课程教学内容的自行设计,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的较灵活的改编、选择、扩展与调整,以及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实施的进展灵活地构建课程提供了许多个可能的途径。
建议:
具体的落实到课程单元的设计。这里主要是指以主题实践活动的结构为主线设计教学单元。提倡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创设主题任务,开发选择课程资源,设计教学过程。
中学现在出现了两套版本的教材,如果我们都可以采用的话,那么老师们就很幸运了,这两套教材起码在我们目前对于课程资源整合能力还不够强的基础上,为大家整合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