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程式研究——起霸


    在传统艺术中有着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明珠,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失去它们的光泽。但是作为拥有它们的主人并没有完全的认识它们,尤其是从理性的角度,尚待它的主人们进一步的研究、认识……

    起霸是传统形体舞蹈的典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表演程式之一,是京剧艺术魅力的最好体现。我们知道:程式是相对固定的格式,在艺术上就是相对固定的结构;同时程式又是一种规范、一种限制。程式来源于生活,它要规范已经进入程式(艺术结构)的生活原素,又要限制那些不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生活原素进人程式,而这些都是通过无形的艺术规律起作用。而起霸的形成与发展,证明了程式的辩证关系的特征。

    一、起霸的产生

    一切程式的来源都离不开生活,起霸也是如此……
    起霸来源于明代剧作家沈彩所作的《千金记》,该剧以韩信为主线人物表现了楚汉战争的故事。起霸是其中的一出戏,表现的是气吞山河、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出征垓下之前,整盔束甲,检查自己上阵前的准备情况,试验自己穿上铠甲后的活动能力如何的生活场景。当时扮演项羽的演员--陈明智以及参与创作的前辈艺术家,依据戏曲舞台艺术的规律,大胆的创作,在出征准备这种规定情境中塑造了活生生的项羽艺术形象,表现出了霸王勇贯三军的大将气度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由于这段形体舞蹈以生活为基础,在规定情境中恰当地表霸霸王的人物形象,此后,在这种规定情境中表现将帅风度及威武英姿时常常被套用,并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地精练及概括,经过几个世纪的磨炼,终于形成了今天这种既有丰富的表现力又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表演程式。

    二、起霸的生活依据

    起霸来源于生活,它作为一种程式结构,无论从实践上或者理论中都是经得起推敲的,那么,什么是起霸的生活依据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在任何舞蹈艺术中,其动作成分都有表意性、装饰性、技巧性之分。表意性的舞蹈动作就是从生活中直接摹仿或经过提炼、加工后的舞蹈动作,而装饰性、技巧性则是本舞蹈形式所拥有的不具有表意功能的舞蹈动作。其中表意性成分的舞蹈动作的多少,则反映出该舞蹈程式距离生活的远近。
    我们先来分析起霸的动作。起霸中具有表意成分的动作是“提甲”,在以铁器为主要武器原料的时代,这种以铁为主要原料的锁甲是专用于骑马打仗的,而起霸则是徒步行走,其重量可想而知,所以徒步行走必须提着甲。“抬腿”是检查自己脚部的活动能力,“跨马”则是演练上马是否便当,“理袖”是对上肢甲叶的检查,“整冠”、“紧甲”则是较容易理解的生活动作。装饰性的舞蹈动作有云手、按掌、托掌、运靠、抖旗等,技巧性的动作有跨腿、踢腿、控腿、翻身、涮腰等。这样,我们就较明确了:表意性的舞蹈动作是形成起霸这一程式的中心舞蹈动作,没有这些动作则不能成为起霸,所以中心动作是相对固定的,不能随意地免去。

    三、起霸的结构与

    我们知道起霸是项羽垓下之战前,身披铠甲的一段徒步行走的生活行动,正是在这种规定情况下,起霸的结构不能复杂,因此,选择了舞台方位4点与8点之间的4-8线路为单一的起霸戏,在这单调的线路上三次单调的反复进退,在这看似简单、枯燥的舞台调度中都是与起霸的美学风格,同时也是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协调统一的。如果换成复杂的线路,起霸那种以稳重为主的风格特点则荡然无存。这就是反映的内容与表现的形式必须完整的统一。
    在的处理上,也是突出重点,简单明了。在起霸的完整套路的打击音乐中,用了4个“四击头”这种具有表现力度的锣鼓点。一个用在上场,两个用在跨马,最后一个是用在整冠紧甲上,这种用法,其目的就是重点的突出与强调,因为这4个“四击头”恰恰是在起霸最为重要的具有表意成分的舞蹈点上,这更说明这些表意点的重要性。
    起霸的音乐也是相对固定的程式。其主要套路是“缓锣”收住后,吹“挑子”以此来烘托气氛,现在已很少用了,“四击头”上场,然后是“一锤锣、长尖、回头”的组合锣鼓,中间以“四击头”三次反复,形成了起霸的程式结构。

    四、起霸的审美特征

    起霸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式,是在不断的被套用和完善的情况下形成的,当我们谈到起霸的审美特征时,就不得不谈一谈在起霸的美学风格上起决定作用的靠及旗。
    起霸在创作之初是否已有靠旗并没有具体记载,然而,起霸这个具有再现性质的叙事性舞蹈在向塑造一种气氛或情绪的表现性质的过渡中无疑靠和旗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靠和旗使起霸这段舞蹈如虎添翼,形成了起霸独特的美学风格--稳重。在稳重中做到“稳中有刚,刚中涵柔”,在起霸的舞蹈动律中做到静(停顿、亮相)如青松泰山,动(小动)如太极八卦,欲左先右,行肩跟臂,舞则要虎虎生威的风格特征。当然,这些表现形式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稳重,同时,一切表现形式都服从于所表现的内容,这一内容就是人物总体形象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