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学音乐兴趣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与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能产生欲望,诱发学习热情。兴趣的培养需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材趣味化;二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三是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四是鼓励创新,培养幼儿的理解力与创造力。
  [关键词]  兴趣 培养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幼儿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在以往的歌唱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只把幼儿会唱当成主要的或唯一的目标,忽视幼儿歌唱的能力、创编能力及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确立歌唱活动的目标,不但要求幼儿会唱歌曲,还要考虑是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歌唱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和歌唱要素,但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歌唱教学方法来对待孩子,应该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让儿学歌,并激发他们学习唱歌的兴趣。
  
  一、教材趣味化[2]
  
  在我们接触的各种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儿学歌,有些歌曲歌词太陈旧偏离幼儿生活经验,幼儿很难理解。有的歌曲节奏过于复杂,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的歌曲音域过宽,影响幼儿的发声,所以歌曲的选择直接影响歌唱的质量。我们有必要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或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如:“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可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这样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再加上教材的恰当处理和教学的充满趣味性的设计,就能吸引孩子学习。将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等发展目标有效地融入教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学目标层层递进,能力培养逐步渗透,使教学用书真正能够起到吸引孩子、提升孩子素质的好教材。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让音乐与日常教育有机结合,选择幼儿一日活动的背景音乐,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科学选择各类歌曲或乐曲,既能让幼儿欣赏,又有提示功能。如:在来园时播放轻松愉快的乐曲,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幼儿锻炼时选择一些活泼有力,带有进行曲形式的乐曲,让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午餐时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有利于幼儿心情愉快,增进食欲。午睡时播放恬静、柔和的摇篮曲,不要求幼儿马上闭上眼睛,幼儿边听音乐很快就入睡了,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耳濡目染,让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积累经验,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发展。
  
  三、创设情境,积极引导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创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歌唱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导入环节
  要使活动感兴趣,从一开始就很快地进入状态,这需要在导入环节上下功夫,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调整至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歌曲《小雨沙沙》,由于它是描绘春雨的歌曲,因此,很自然地把春天联系起来了,用一段引人入胜的语言来唤起小朋友对该课的兴趣。“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来了,花儿开了,小鸟唧唧喳喳地叫起来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衣,小动物们在树林开起了音乐会,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小朋友们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利用幻灯,显现出 “小雨、种子生长的画面”,在教师指导下,就会很快学会歌曲。好奇是幼儿显著的心理特征,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活动中,教师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动作演示,使整个活动充满情趣。
  对故事情节较强的歌曲,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围绕歌词内容简单讲述故事,对旋律上有一定难度的歌曲,则可采用难点前置导入,如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此外还可采用其他导入形式,如动作导入、游戏导入、朗诵导入、绘画导入等。根据不同歌曲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导入。由于不断变换导入方式,常给幼儿以新鲜之感,小朋友们兴致盎然,以莫大的兴致投入到歌唱之中自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在导入环节中,加上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性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的、多彩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幼儿的兴趣会很高涨,激发他们的主动学唱的热情。
  (二)情趣发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3]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只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使其善于感受美和表现美,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大家知道声乐课唱歌前须练练声,幼儿也可以,但必须选择适合的且幼儿感兴趣练声曲。
  将幼儿喜爱的事物“拟人化”,设计富有情趣的发声练习曲,让幼儿探索不同角色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演绎,激发学习兴趣。如练声曲:
   1234 | 50||55 | 50 ||
  火车 怎么 叫?(教师)呜 呜呜(幼儿)
  幼儿在有趣、多变的模唱中乐此不疲,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发声能力,为情感表现打好基础。需要提醒的是,教师指导幼儿歌唱时不要让他们大声喊叫,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好好唱就是使劲喊, 这样特别容易损伤他们稚嫩的声带,尽量以轻声为主, 幼儿歌唱时追求自然美好的声音慢慢成为习惯。再教师给婴幼儿出示的练声曲音域不能过宽,四五度到七八度不要超过c调。
  (三)预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里姆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4】幼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新年好》是一首孩子们喜欢的幼儿歌曲,学唱前我们可以这样:首先在教室里进行场景布置,教室正中间摆上一棵挂满礼物和彩灯的“圣诞树”,教室四周挂上红灯笼、小鞭炮等装饰品,使教室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让学生在“新年好”的音乐声中进教室入座。在这样一个充满温馨的意境里,多媒体播放“新年好”,加上教师带感情范唱,自然孩子们会带着情趣较快把歌曲唱好了。
  (四)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们要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孩子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以《新年好》为例,设计开展“新年舞会”这一活动环节,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新年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舞会中”让学生可以扮成不同国家的小朋友来参加,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不同的舞蹈动作或打击乐器围绕在“圣诞树”周围,在“新年好”的音乐声中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四、鼓励创新,培养幼儿的理解力与创造力
  创新来自幼儿的动口、动脑。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训练,而更应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思维。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教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当前,有些人却错误地理解了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在教学活动中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只是自己一味地唱“独角戏”,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幼儿只能简单、机械地重复模仿,使幼儿对音乐的反应迟钝。所以,在教学时,更应强调幼儿的兴趣性,只有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才能主动地参加到活动中去,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一定的音乐技能。
  在活动中,应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如教唱歌曲《迷路的小花鸭》,当孩子们会唱后,教师可以这样启发性地就问:“第一段和第二段演唱的感情是否一样?怎样演唱更好一些?”经过讨论,孩子们主张两段演唱时的感情不能一样,第一段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很伤心,应该唱得慢一点,表情不能笑,要难过。第二段小朋友帮助小花鸭找到妈妈很高兴,应该唱得快一点,表情要高兴笑起来,在孩子们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一首比较恰当的表演唱,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国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也道出了兴趣对求知的重要性。今天的幼儿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唱唱、跳跳、玩玩,而是要紧紧地与“培养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联系起来。我们应该以孩子为本,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需要。把握孩子的特点,在“激发”“引导”过程中去挖掘孩子歌唱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的积极心态和愉悦的体验,使歌声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并成为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伴着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