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实施成功教学的方法,在营造一个教与学的民主氛围、激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再创造”、与其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渗透教学等方面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作一点力所能及的论述。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力求通过改变教师观念、改革课堂结构方法达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语]:创新素质培养、体育教学
一个问题
由于家庭的溺爱与娇生惯养,许多学生营养过剩或由于挑食、偏食而造成营养不良。他们怕苦怕累,意志薄弱,不爱锻炼,体质极差,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因沿袭课堂教学原本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的教学,课堂秩序井然,但由此而造成了“学生模仿练习,对所掌握的动作技术一知半解,不能发展创造性思维,主动参与性不强”的负面效应。因此,《决定》强调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论断。那么,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体育课教学会不会影响文化课的教学呢?本文试就其中的学生体育教学中培养其创新素质,实施成功教育方面谈一点认识与想法,以作为体育教学创新教育之张本。
两个目标
体育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与再创造”,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杜拉克相应指出“已知的事物经过重新的组合或再认就是创造”。那么作为中学教育一支的体育教学,其目标也应该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造就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这是时代的要求。而作为素质教育之重的创新教育也应成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她指的是“创造出某种新颖、奇特的与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旨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能力”的体育教学活动方式。
而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运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成功教育。也就是采用“多种激励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要尽可能的让学生人人获得成功。因为“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最强的内驱力”。
三项举措
一、营造教学民主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先导。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因为创新能力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在具体的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与自信力等心理品质与非智力因素。
体育教学中不讲民主,是直接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罪魁祸首。现今体育教学中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示范你练习,已经为各学科教学摒弃,这样的教学环境怎么不被视作学科教学的辅导教学或“鸡精”使用?因为他必然地使学生最其原始的创新欲望也被扼杀得一干二净。而一个民主的教与学的氛围,其手法就是教师在创新意识的驱动下,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练习要求,分别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在相机诱导的前提下,让众多的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教学的内容。
比如在课堂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时,我们可以先讲准备活动与整理运动的要求,准备活动的热身操主要是为课堂内容所作的准备,其节奏要求稍快,其目的是把身体充分活动开,而整理运动的舞蹈动作要求柔和缓慢,教师可以教些基本动作,也可以让学生学动作的同时,让部分有一定舞蹈水平或爱好的同学自行组合编练热身操,让一部分同学跟学同学,让其余部分的学生和老师练习等途径进行准备活动,整理运动亦如此。这样学生在其中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外就会自行地认真准备,在课内一展自身才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与创的活动中去,而作为教师,一方面其教学的目标就亦达成了,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更由此打开。
二、课堂教学的“再创造”,是创新教育的主途径。
荷兰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再创造”方法。他说:“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是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庆识灌输给学生”。体育教学亦如此。
教师教学完“上挑式”交接捧技术后,教学“下压式”交接捧技术之前,可先请五名学生出来,成一路纵队站位,每人间隔1.5米,从后向前连续用“上挑式”交接捧法,交接捧中不准移动握捧位置,以此,学生在观察中不难发现“上挑式”交接捧法的不足之处。此时此刻,适当的教师点拨,因其“上”则不行,可告知或提示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总结其缺点同时,通过变通手法,学生得出接法的“下”式,这样教师再进而要求学生去发现“下”式的动作要领,以此教师归结出其学生所指的方法“下压式”。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得到了体现,创造性思维与行动进一步得以加强。
三、以学科渗透激发学生联想,是培养创新素质的新方式。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同时,他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强调“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智力上的潜在发展水平,适当超前进行”。这样,在创新这个主题下,因其“各学科存在着的共通性”,作为学科教学之一的体育教学,应该也必然地与各学科有一个相通共融的特点。正因为各学科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沟墙,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对考试学科的兴趣,对其进行体育学科的方式教学。
例如在教学初一女生50m跑前,可适时地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数学题目问题:
1)如果老师考你今天50m,你在50m跑中跑多少步?
A、30步左右B、50步左右C、70步左右D、100步左右
2)你在50m跑中的速度曲线是以下的哪一种?
A、略B、略C、略
整班同学都感到既惊讶,又新鲜,体育老师今天怎么教起数学来了:我们跑过多少次50m了,可怎么就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呢?于是学生们纷纷对这道体育数学题展开讨论,针对第一个问题,同学们马上运用数学除法进行运算,得到第一个问题第A项意见:50÷30=1.66,另一部分同学马上说,“不可能,这都超过我的身高了”“跑动时步子加快,步幅应变小”等等;针对第二个问题,对于一个初一学生而言,曲线可能太难,不过就其样子,学生还是可以大致看懂的,“50m这么短,不可能减速”“我体力不好,应是越跑越慢”“因为最后有冲刺,应是C”等。通过教师的分析与学生的讨论,然后,我再让学生下跑道实践体验,这样,既注重了学生亲身验证与学生学科趣味,又以一个平常的数学题解决了50m短跑中的相关技术问题,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四点体会
一、为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力,必须按一定方式在学生中进行分层教学。
体育教学中“吃不饱”“吃不了”是通病。按其能力素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分层教学,这其实也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之必然趋势。有一项大学学生身体素质测验调查结果,达到高中及格标准人数仅占总人数的35.06%,不及格的却达64.94%,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长期积弊之所在。而分层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正是为更好地达到教师教学的终期目标: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与培养学生自身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必须借助于体育的人格教育力量,培养学生创新之品格。
教师可以结合讲解教材中的集体项目内容如球类项目、接力赛等,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在耐久跑、障碍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之毅力,不畏艰难之勇气,勇于拼搏之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与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领会到这一些,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为自己、为集体,智慧的火种从此埋下。
三、必须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模式,释放学生,还他们以自由的空间,培养其创新精神。
传统体育教学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模式已是昨日黄花。那种以教材为中心,力求把学生加工成“标准件”的教学,必然在组织教法中忽视学法、学生个性差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与当今所倡导之“素质创新教育”大相径庭。
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后果时”“就最大程度上”“表明这类参与学习比消积听从教师学习有效得多。”这样,以创新教学为目标的教学,释放学生,还其以自由的空间与时间,必然地带动了他们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执著追求。
四、要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必须先有具有创造能力型的教师,师资是关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全面推行,作为培养体育创新能力学生的教师也应面临着重新学习进修的必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目前的体育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学会学习方法为主;要求体育教学要和健身教育结合起来,和学科联系起来,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与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创新能力型的教师怎么能行。
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教海无边,教师也绝对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寻不见一条适合于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走创新教育之路,让他们在创新思维中体会成功,这样的教学势在必行。省优质课中江丽萍老师、廖土军老师的教学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什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拭目以待之!
一点呼吁:让天下所有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父母,让天下所有着力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老师,都来关心孩子的教育,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让他们在自我的学习中不断求新、求进、求发展!
阅读文献:
1、衢州市中小学体育论文汇编(第二集)1988.12
2、刘正平《浅论体育教学改革》转引自《中国学校体育》2000.2
3、夏志刚《展望21世纪的学校体育教学》转引自《体育教学》1999.5
4、《创造力素质与创造方法》,刘以林等编,华语教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