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活动课程的探讨


(一)我国学校课程结构改革与活动课程
  学校课程结构的改革是80年代以来我国学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它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学校课程改革中的主要反映之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小学增加新课程,增添新内容的要求十分迫切,教育工作者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解决科学发展的无限性与学校课程门类、课程内容和课程时数有限性的矛盾,主要应当依靠调整课程结构,加强课程基础性的办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改革与实验研究。国家教委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在1986年制订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第一次在五四制学校开设了选修课,这是课程结构改革深入发展的表现。随后在1992年正式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第一次将活动课程列入课程计划,并增加了地方管理课程。与此相适应,1989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在课程结构上也作了重大改革,开设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四大块”课程结构。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实验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1993年10月,国家教委开始研究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并于1996年3月正式颁发供试验用。这一课程计划的结构又进一步作了重大改革,如扩大地方管理教育的权限,国家开设的课程有必修、限选、任选学科,有些学科还分为Ⅰ级和Ⅱ级,或作为全体学生共同必修,或作为分科选修。此外,将音乐、美术学科合并为艺术欣赏,出现了由相邻学科合并而成的综合课程形态。特别是专门开设了活动类课程,将班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和科技活动列入活动类课程,进一步以教学文件的形式确立了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地位。课程结构的这些变革对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活动课程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活动课程?为什么把课程一定要划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而且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为了弄清楚什么是活动课程,首先应将与活动课程相关、类似或容易混淆的几个词加以分析和界定。
  1.活动
  在心理学中解释为“人与周围现实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或“被共同目的联系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各种动作的总和。”在哲学上,活动是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教学角度看,“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所以,不论课程形态如何,只要有教学,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就是互为主客体并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学也是一种活动,教学活动与教学以外的一般意义上的活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活动过程,这与学生完全自主、独立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区别。
  2.课外活动
  是指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或以学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学生中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课外活动主要的特点是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或者是一部分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组成的兴趣小组、社团等从事自主的、独立地活动。它不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也不是课程中限制选修或任意选修的内容;课外活动中有的有教师参加,有的是学生自己组织活动。
  对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有一种认识是把课外体育活动单纯地作为体育课教学的延伸或补充,或称为“第二课堂”,这样认识问题,实际上是把课外活动又纳入课堂教学之内,无法实现课外活动的目标,体现不了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体育活动虽然具有作为体育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的意义,但最主要的弊端在于它仍然是以单一学科课程模式看待课外体育活动,并将它也纳入到学科课程或课堂教学系统,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与部分有体育特长学生进行的课余运动训练都属于课堂教学以外的教育活动,都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那种把教师精心指导下的课余运动训练也笼统地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组成部分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商榷。
3.活动课程
  对于活动课程的研究,人们常以杜威及其追随者克伯屈等人的“儿童中心主义课程”作为活动课程的开端。
  美国学者R.S.蔡斯在其《课程设计:有代表性的模式》一文中,对活动棗经验课程的显著特征、长处及缺陷进行了归纳,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外学者所谈的活动课程的本质。蔡斯认为,活动棗经验课程有三个主要特征:(1)课程的结构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2)合作计划,即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追求的目标,规定查阅的资料,计划实施的活动,安排从事评定的程序等;(3)把重点放在所学习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上。活动棗经验课程的长处有三点:(1)学校活动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基础,因此学生的动机是内在的,不需要从外部引起;(2)满足了学生的个别差异;(3)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有效地对付课外生活的技能。活动棗经验课程同样有三方面缺陷:(1)以学生感觉到的需要和兴趣为基础的课程,不可能保证为生活作充分的准备;(2)内部缺乏确定的水平结构,即没有确定的课程组织形式;(3)内部缺乏连续性(序列)。
  我国学者对活动课程作了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已出现十几种有代表性的活动课程定义和一些有关活动课程特性的分析,为了较全面地〖ZT(〗了解活动课程,现将这些研究成果一一列出,以便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1)活动课程“就是指以儿童的生活活动为课程的内容,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由儿童通过自己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取得经验,掌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知识,培养兴趣、能力和各种品质的课程理论。”
 (2)活动课程“就是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 (3)活动课程“有时也叫经验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
  (4)“经验课程与传统学科为中心,依据科学和学科的逻辑性编订的学科课程不同,它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也叫做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 (5)活动课程“亦即经验课程或设计课程。……它是以兴趣领域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活动多,科目少。编班是有弹性的,学生随着兴趣之转移可以进入其它班级。一切是儿童中心,学生中心……”  (6)活动课程是指班团活动、晨会、体育锻炼、科技活动和文体活动等,在从前的教学计划中,活动课程即课外活动类,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把活动作为课程纳入周课时表。”
 (7)活动课程“是以充分全面有特色的发展学生基础素质为目标,以最新信息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按照各种实验活动项目的特定活动方式组成的一种辅助性课程形态。”
 (8)“活动课程是以学生发展、知识体系及社会需要等因素为依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课程。”
 (9)活动课程“以指导学生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而设计的一系列以教育性交往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项目及方式。”
有些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活动课程的特性,如:活动课程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主;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特长;活动课的弹性大、组织灵活;活动课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再如:有的学者认为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创造性、超前性、广域性、多样性、实效性等特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活动课程是多种课程类型中的一种。它的核心是把课程视为“有计划地学习经验”,在国外也称经验课程。与其它课程观点不同,“活动课程是以儿童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类型。它根据学生所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学习单元,主张让学生‘从做中学’,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重要的问题,并增广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活动课程的目的必须有弹性,既能指导活动,又能为活动所改变;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当前的经验发生联系;教学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逐步扩充学习单元并组织教材,强调打破学科的界限;教学过程中强调儿童自主活动,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教学评价侧重当前解决了什么问题,学生的兴趣有无增广和加深。活动课的优点是可以较好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密切与实际生活活动的联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课的弹性大、组织灵活,可以使学生获得即时信息等。与学科类课程相比较,容易忽视教育中关键性的社会目标,不利于系统、连续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人类文化遗产,课程内容庞杂,缺乏内在的连续性等,因此要注意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互补性。以上可以看出,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类型,具有相对完整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体系,在教学实施上是师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具有一套教学操作模式。活动课程纳入课程计划以后,又以法定形式构成课程的一部分,成为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的正式课程。
   4.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区别与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课程是课程以内的课,其活动是课程意义上的活动,而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课程以外的活动。第二,活动课程实施形式是教学,同样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教学活动过程,而课外活动的实施形式是学生独立、自主的活动。第三,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都有组织、有安排,但活动课程的组织和安排是系统的、长期的,课外活动则多是临时的、短时间的。第四,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都与学科课程有一定联系,但是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既相辅相成,又保持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课外活动则是游离于学科课程而存在。第五,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活动课程与总的课程目标保持一致,在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课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满足学生的爱好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以及帮助学生度过课余闲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