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渗透 德育 以学生为本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尊重他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地确定德育的层次。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 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 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 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一.内容中渗透
德育,既是体育与保健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与保健教学内容广泛,又为实施德育提供了丰富材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
体育锻炼运动量大,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体育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
体育与保健教学的规范化要求高,操作必须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示范、讲解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体育与保健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使用教具面广,在组织学生搬放,使用运动器材的过程中,能直观而自然地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
体育与保健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师通过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的创设,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就能取得明显的集体主义教育之功效;
体育教材可以结合许多事物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身处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达到身体锻炼和陶冶情操的目的。等等。
下面是3则范例:
例1.在六年级教材《奥运会简介》教学时,结合现代奥运会的历史发展过程,让学生来分析讨论中国为何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以此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2.在高年级在学习体育课堂常规,如体操项目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球类项目练习时的听哨音停、迅速归队,练习时的团队协作;体育课必须穿球鞋、运动裤,可防滑、防震、防伤害事故、提高成绩;爱护场地器材;测验时成绩如实登记等等,通过以后的课的学习,逐步得到巩固,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养成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良好习惯。
例.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以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二.过程中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几则范例。
例1: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2: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3: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还表扬了他们,以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三、评价中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
2、言行避免粗暴;
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在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范例:六年级上篮球课时,一学生擅自将抢用低年级同学的篮球,任课教师及时制止时,该生竟然还用方言对该教师出言不逊、强词夺理,故意在低年级学生面前给该教师难堪,该教师为了不影响上课,下课后将这名学生找来谈话时,那为学生仍时强词夺理、态度极差。这时办公室另一位教师看处这位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但为了面子仍故意不认错,便出面与这位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师:你是几年级几班的?
生:六(2)班的。
师:难怪!六年级学生师本校的最高年级,资格最老、知识面最广、能力最强、辩论水平也最高。请你把课上发生的情况再描述一遍好不好?
生:恩……(不作答)
师:知识多了,相信更懂道理、更知道明辨是非,是不是?
生:略点头!(脸开始变红)
师:我们来试想一下,如果六年级的同学都与你一样,情况会怎样?
生:(明显不好意思了)
师:你再冷静一下,想想这件事该如何处理才体现你平时做事、做人的原则?
生:(片刻,转向那位;老师)老师!我刚才太冲动了,很对不起,保证以后再不发生类似的事情,请你原谅!(并鞠了一躬)
教学中处处有生动的德育题材。如何捕捉鲜活的事例,如何把握身边的契机,以上的事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四.形象中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
体育教师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至关重要。
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体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教育科学》2001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