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际乒联对竞赛规则的三项改革,使中国乒乓球队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规则下,乒乓球运动将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对新规则及其带来的新变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就基础训练如何适应新规则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乒乓球 新规则 基础训练
近几年,国际乒联对竞赛规则做出了三项大的改革,第一是增大比赛用球;第二是每局比赛改为11分制;第三是实行无遮挡发球。从目前执行新规则的情况来看,中国乒乓球队称雄世界乒坛的三件法宝(发球、速度和战术)逐渐失灵,我国的乒乓球运动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女子在亚运会上的败北和男子在济南世界杯赛以及荷兰公开赛中的失利。其实,我国乒乓球界对国际乒联这三项改革并不是没有准备。今年2月25日,国家队总教练蔡振华在石家庄备战亚运会时,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三项改革,尤其是无遮挡发球给中国队带来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但实践表明,我们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规则,或者说还没有找到一条在新规则下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克敌制胜的新的法宝。因此,研究新规则下训练中的一些新的课题,已经刻不容缓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应当看到,不管是什么项目,任何规则的修改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比赛中的一些变化,而是创新,它包括技术、战术的创新和训练观念的创新,涉及到的是训练的方方面面,影响到训练的全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训练是优秀运动员登顶世界最高峰必须经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无疑,新规则的执行,对基础训练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1关于新规则
1.1大球
2000年2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决议,把原38毫米直径的乒乓球增加两毫米,为40毫米,俗称“大球”。球重增加了2克,为27克。并在2000年10月1日起开始使用。其目的是减慢球速与减小球的旋转,增加来回球。据专家分析,改大球后,球体重量增加8%,体积增大16.635%。从理论上推断,和小球相比,球的旋转减弱了13%,球的速度降低了23%。
1.2 11分制
2001年4月26日,大阪世乒赛期间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通过,把原有的每局21分制改为每局11分,每轮发球由5个改为2个。原有的比赛方法如三局两胜、五局三胜制,改变为五局三胜或七局四胜。并在2001年9月1日起开始执行。其目的是缩短比赛时间,方便电视转播,增加广告服务。改用11分制
的比赛以后,比赛时间明显缩短,但比赛的偶然性也明显增加。
1.3发球无遮挡
2001年4月26日,大阪世乒赛期间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举手表决“通过”。发球新规则规定,当球被击中时,发球选手或他的双打队友的身体与衣服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在球与网之间的范围内,选手的身体及衣服的任何部分都不可介入由球网与球虚构形成的三角区内,从而结束了隐蔽式发球的时代。并在2002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目的是减少发球的威胁,增加相持球的机会,提高乒乓球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
2 新规则新变化
从竞赛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新规则的原因,不难发现,它是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任何规则的修改总是抑强扶弱,在新的平台上推动运动向新一轮均衡发展,国际乒联所推行的三项改革概莫能外。中国乒乓球队长期雄居世界乒坛,首当其冲面临新规则的挑战。其实,新规则的实行并非单单对中国队不利,这个新课题同样摆在了世界各队的面前。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张燮林指出,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事物都有下定的规律,现在就要看谁能更快地适应这一变化,更快地掌握比赛的节奏和规律。那么,新规则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呢?
2.1发球技术的变化
从原来的隐蔽到现在的无遮挡,要求运动员必须重新研究发球技术,改变发球方法。它包括(1)发球的站位和发球时身体的运动轨迹:(2)发球的动作结构和肢体发力的顺序和方式:(3)发球时抛球的方向、角度、高度(不得低于16厘米)。
2.2相持技术的变化
对发球动作的限制和发球动作的公开化,不仅降低了发球本身趵质量,而且也降低了接发球的难度,加上大球的旋转相应减弱,比赛中吃发球的现象明显减少,球的来回增多,实力球增加(据统计相持球增加了10%到200%),相持阶段各种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有利于运动员发挥自己的技术功底和技术优势。
2.3战术意识的变化
由于发球威胁的减小,围绕发球组织的战术也逐渐式微。11分制比赛中每轮发球只有两个,配套战术使用的空间缩小,迂回的余地不大。相反,球的来回增多,相持阶段的战术运用显著增加。
2.4心理因素的变化
三项改革,缩小了强手之间在技术上的差距,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短暂的比赛中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已成为制胜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新规则下的基础训练
新规则是给乒乓球运动装上的一架新的驱动器,并没有改变运动本身的性质,它需要的是运动内部相关因素之间的进一步磨合与调整,更需要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予以突破和创新。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说,要在世界乒坛继续保持领先,就必须尽快、努力适应这种新的赛制:要在训练中探索新的规律,进行技术和战术创新。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认为,长期以来,中国乒乓球人才培养形成了一套模式,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新规则的实施,使前三板对抗程度降低)相持阶段对抗增多,这暴露除了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从技术、战术和运动员意识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和调整,必须适应新的规则,建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显而易见,新规则的执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乒乓球训练的整个大局。那么,基础训练阶段应当如何面对呢?
3.1必须创新训练观念
3.1.1改稳为凶,以力量为主,强化“主动发力是制胜基础”的观念。
无论是哪种进攻技术,衡量其技术质量的标准,都应把力量放在首位。没有力量,就没有速度,没有旋转;也就没有威胁,没有优势。要弱化过渡球的观念,减少过渡性技术,强调主动发力。
3.1.2改近为远,以中远台为主,一强化“相持搏杀是制胜关键”的观念。要改变越快越好,越近越好的观点,克服只重视近台技术,而忽视中远台技术的倾向,加大中远台技术的练习比重。使近台技术(前三板)和中远台技术紧密结合,重视和加强相持中搏杀技术和战术的运用。
3.1.3改练为战,以对抗为主,强化“一切从实战出发”的观念。
对抗的原则要贯穿于训练的始终,要树立没有对抗的训练是无效训练的弱点,培养队员快速进入状态和保持对抗状态的能力,把提高训练质量落到实处。
3.2必须调整训练内容
3.2.1重视发球和接发球的训练
无遮挡发球只是强调发球动作的公开化,没有对球的旋转、落点、速度等进行限制。因此,基础训练阶段,发球训练的重点必然是在对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上提出新的要求。针对新规则,要加强和改进反手发球、下蹲式发球和“拍发球的训练,尤其是抓好反手发球技术的练习(如转与不转,侧上、侧下,长短结合等)。任何一种发球都要力求做到配套,即动作相似,但旋转、落点和这度不同。同时,要把发球与发球抢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前三板的优势。不仅如此,还要把反击接发球抢攻的练习加以配套,提高积极防守、后发制人的技术能力。
执行新规则,无疑,使接发球的难度有所降低,但并不意味着接发球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接发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无论规则对发球作何种限制,提高接发球质量仍然是训练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基础训练阶段的接发球训练,要解决的重点首先是对发球的旋转判断,其次是按发球的方法。其中,核心技术是如何先发制人,抢先上手,用进攻手段来接好发球,其后才是采取防守性技术,用过渡的手段来处理好接发球。但这些过渡性技术不应当是消极的和被动的,如通过挑、撇、高吊提拉和摆短等快速多变的接发球技巧过渡,达到控制对方,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的目的。
3.2.2加大相持球的练习比重
过去,由于强调“前三板”,对近台尤其是对发球抢攻练习安排的比重较大。新规则执行后,应及时予以调整。要在继续抓好“前三板”的基础上,注重由近及远的进攻性技术练习,提高中远台步法的灵活性。中远台对攻、对拉(包括正反手)和大力扣杀的练习要成为相持技术练习的主要内容加以强化。要针对大球的特点和打相持球的需要,强调发力,重视和加强队员的力量训练。要研究和不断总结相持阶段的战略战术,不断丰富战术内容,形成近能快攻,远能搏杀,以速度上手,以实力制胜的打法特点。
3.2.3强化积极主动的意识和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11分制的比赛具有很大的机遇性和偶然性,任何顶尖选手思想稍有松懈、情绪稍有波动,或进入状态稍晚,都有可能在和实力较弱的选手交锋中败下阵来。因此,必须从现在起,要把对队员的意识培养和心理素质训练,真正列为基础训练阶段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质性内容抓紧抓好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在谈到11分制比赛时说,“什么是拼搏,就是一上场就拼命、就搏杀。以前四平八稳不行,‘保’的思想也不行,从第一分开始就要猛打,下分下分地拚,必须有搏杀的勇气”,“而且更为紧要的,是培养运动员比赛一开始就立刻进入状态,立刻拚搏的心理和精神”。现代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就是抢、拼、夺,这在德国的波尔和中国台北的庄智渊等一批新生代选手的身上已经显现了出来。无论从打法特点和技术风格,从速度和力量以及精神和心理状态上,都代表了今后一个时期内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徐寅生的讲话,既是对中国队最近几次比赛失利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优秀选手的充分肯定,也是就11分赛制对运动员意识水准和心理素质要求的高度概括。意识的培养,在基础训练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阶段没有抓好,就会葬送一个队员今后成为高水平选手的前途。意识和
心理素质虽然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需要按照学科提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增强和提高,但意识和心理素质最终必将依赖相应的技、战术得以体现。
所以,结合技术训练进行意识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必须变革训练手段和方法
3.3.1要形成以对抗为主的练习氛围
当今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己促使比赛进入了技术、战术、身体、心理等全面对抗的阶段。新规则实施后,更加剧了这种对抗的激烈程度。因此,在基础训练阶段,坚持对抗原则,创设对抗环境,实施对抗的训练方法,无疑对加强训练的实效性和培养运动员的实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技术对抗,它是全面对抗的直接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各种打法在特长技术或主要技术之间的对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没有致人于死地的“杀手锏化第二是“前三板”,即抢先上手,力争主动的技术对抗;第三是相持中太力抢攻的技术对抗。那么,练习时,就不能仅从技术掌握的角度来考虑,而要以对抗的方式来安排。对抗增加了练习的难度,运动员掌握技术的进度会慢些,但所收到的训练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3.3.2要咬住阶段训练的主要技术不放松。
顾名思义,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抢先上手、先发制人和中、远台的大力搏杀是这一阶段要求运动员掌握的主要技术。教练员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明确阶段的训练的要求,有系统、有计划扣有目的、分步骤的完成训练任务,而不能忽略整体,“见木不见林,见小不见大”,更不能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克服和避免训练的一般化和泛泛化,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而较好的抓住关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技术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为运动员将来攀登技术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
3.3.3要使技术、心理、体能训练一体化。
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的一体化,是系统训练的必然,也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现实需要,强调一面,而忽略另一面,都有可能使训练事倍功半。
目前,要重点加强心理训练的比重,首先,要培养队员的思维品质,要求他们了解和掌握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技术和这些技术在整个专项运动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把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下起,启发运动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是通过主要技术的练习,提高运动员对这些技术在本质和规律上的认识,从而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造能力;再次是通过主要技术和其它技术的练习,可以使运动员建立起对主要技术之间、主要技术与其它技术之间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促使知识和各种技能相互转化和迁移。在意志品质方面,要培养运动员敢于搏杀、一拼到底、毫不松懈的战斗作风。学会心理调控的手段和方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
4 必须抓紧研究,勇于探索
今年9月1日,国际乒联的三项改革才全部到位。我国研究新规则下乒乓球运动的规律也才刚刚起步。今年2月,国家科研人员驻扎正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包括对开局、中局、结局的详细研究,收集命中率、使用率等相应的数据,为尽快建立新的训练体系打好基础。可以预料,新规则的实施,必将。引起我国乒乓球训练理论、体系、模式和方法上的一些变化。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我国选手在最近的国际比赛中接二连三的败北,虽然与执行新规则有一定的联系,但仍然还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中国乒乓球仍是世界乒坛之首,国际乒乓球的整体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过分渲染新规则带来的影响,有可能使人忽视对乒乓球自身技战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实际上,由于技术和打法上缺少创新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更甚于新规则。最近,中国名将与波尔、庄智渊等人交锋时的战况表明,这些欧亚新秀发球更有威胁,进攻上手更快,前三板原来是我们的看家法宝,现在反而成了人家的杀手锏。这样下去,即使中国队适应并掌握了11分赛制的节奏和比赛规律,如果技术打法依然保守,相互对抗中照样会处于不利位置。因此,作为从事基础训练的教练员来说,应当认真分析 。
目前世界乒乓球运动所发生的一些变化,了解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抓紧研究新规则下基础训练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勇于探索,大胆革新,为确保我国乒乓球长盛不衰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吕国庆·无遮挡发球规则将对中国乒乓选手产生较大影响 人民日报·2002.2.25
2、徐庆和·无遮挡发球引起的新变化·乒羽资询网技术频道·2002.11
3、三件法宝在失灵——蔡振华话国球危机·央视网乒乓球·2002.11.5
4、国球还没有陷入低谷蔡振华发誓恢复铁碗治军·央视网乒乓球,2002.11.24
5、11分制:几家欢喜儿家忧·中国体育在线·2002.9.5
6、阎志强·先行攻克“11”分制中国乒乓开始二次创业·中国体育在线·2002.11.14
7、国球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尹霄访谈录·新体育·中国体育在线·2002.10.16
8、评论:新规则并非拦路虎·央视国际CCTV.COM 20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