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探索


 

一、基本情况与问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了《义务教育体育(一~六年级)、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标准》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构建了《课程标准》的目标结构;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初中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思路,编写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教科书和教师用书。全国已从2001年秋季在27个省的38个试验区进行实验,以后采取滚动的方式逐步加快实验区的发展,到2005年秋季各年级学生原则上都要进入新课程。实验工作将会极大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改革和发展,给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冲击力。然而面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与观念;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竞技运动技术系统化传授;教学评价中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学生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重视不够等问题,作为中学体育教师怎样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验呢?

二、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思考

(一)加强学习,形成多层次、复合型知识结构

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课程标准》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进,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等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的全过程。新课程的改革者,给教师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使我们面临着新教学理念、教材和策略的挑战,面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需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信息,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武装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脉搏检测、科学减肥、营养学与平衡膳食、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搭设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平台,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不断进步或成功中增强自信,以及运动中的角色分配与遵守规则等。

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新课程实验要求我们要有常流不断的小溪,不断地冲洗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步伐。

(二)把转变观念作为课程实验的首要工作

《课程标准》建立了课程目标体系,是以目标的达成统领内容和方法,同时在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弹性和选择性,为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在实处提供了可能。因此实验中应把转变观念作为实验的首要工作。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的重点由传授向发展转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当代教学的最大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将教材转换成为“素材”,即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潜能,以实现促进学生发慌的功效和育人的功能。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学转变

让学生全面发展不是每个学生在每个地方都按统一规格发展,一刀切、齐步走。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传统教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教来定学,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发展。因此,要求我们从教向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学会锻炼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只教动作、教技术,至于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则很少教给学生,结果使学生虽然学了技术,但很少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要体验事物,感知动作,明白如何在生活和锻炼中应用。就是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有概括的认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参与、体验、学习发展自己对体育课的情感,从而热爱体育课。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为基本的信息交流模式。新的体育课程和教学要求我们把学生的个体自我信息反馈,向师生间、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转变,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

具体方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在加强学生之间横向交流的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贯穿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生动的状态,使体育课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展开的过程。

6.师生关系的转变

体育教学过程有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其中教师与学生则是有思维意识的活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通常师生关系表现有三种:①服从:借规章制度使学生无条件服从;②借教师的学识和人格魅力使学生向崇拜球星一样;③同化:指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平等对话的、民主协商的教学相等关系。课程实验需要师生关系“同化”与学生共同进步。(距离、声音、变化)

(三)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多种体育课程资源

20世纪的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许多学校和教师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利用有限的体育设施,达到最大的使用效果。实验中,我们有些学校的条件与教学条件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更需要我们挖掘校内外的体育资源,做好实验工作。

1.人力资源的开发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话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以及校医等人力资源的作用。在校外还可以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在家庭,应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督促、帮助的作用。

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出常用器材的新功能;要结合本校实际的实际,制作简易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不足的现象;要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等。

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现有运动项目的资源十分丰富,可采用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等措施,对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教材;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新兴的运动项目,如简易的攀岩等;要大力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4.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课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要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抓好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内体育比赛,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包括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等。

5.自然地理资源

主要包括利用空气、阳光、水、季节、气候,地理条件进行的各种各样体育活动。

6.体育信息资源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体育书刊等获取体育与健康信息,较发达的地区和学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得体育与健康的信息。

(四)继承中求发展,总结优势

建国以来我国颁发了六套体育教学大纲,对于近50年的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50年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形成了许多地方的名师、名法,对于我们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验中教师应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地归纳总结,挖掘前辈和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组合,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五)设计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指导

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是这次实验的显著特征。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就要转变学生的被动性学习,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实践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1.学习方式

①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的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并未作详细的规定。因此教师应搭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使不同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同目标和最适宜的方法。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按兴趣的选择;按能力的选择;按生活内容的选择;按完成动作的选择等。

②合作学习

无论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合作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多的体验。合作的基础是交流。如:体操动作中的保护与帮助,球类与接力项目中的群体意识等等。教师实验中可以多采用游戏、集体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⑧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样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必问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就越来越淡化。采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篮球“三攻二”技、战术学习中的针对防守者的站位(前后、平行),怎样运用突破、突分和传切,滚翻在实际生活中有哪微用途,跳远怎样选择自己的步点等等,在这些学练中引导学生思考,尝试和归纳,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④创造性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需“跟我学”就可以了。因此学生似乎也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教师做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考什么,我就做什么。学生无需思考多动脑筋,更无需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实验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挖掘其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的经验。如结合以前学过的滚翻动作,个人或与同学一起合作编排组合动作;编排韵律操或武术套路等。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挖掘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学法指导

①结合兴趣项目进行指导

教师根据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特点而设计兴趣化练习手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项目,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和身体锻炼的一种学习指导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而且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

②结合学习要点进行指导

教师运用准确、精炼的体育术语,提示动作的技术部分,启发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一种学习指导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抓住最佳时机,画龙点睛,引导学生领悟动作概念,鼓励学生掌握学法,运用学法,成为自觉行动。

③结合问题讨论形式进行指导

学生之间开展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时的一种学习指导方法。体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习惯与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④结合目标设置进行指导

目标是一个人在某种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某种特定的行为标准。体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测量动作,设置目标)学会设置多种目标:最理想,指超水平时应达到的;最现实,指正常发挥时应达到的;最基本,指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达到的。

⑤结合学习评价进行指导

每个学生都想在评价时得到好的成绩。教师应把握好评价时机,为学生搭设多种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使评价更趋向客观、公正。如学习过程中的表演、学习结束时的学习动作的创编和组合等。

⑥结合组织形式进行指导

组织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环节,不论哪种分组形式,如体能、水平、素质等,学生往往不愿意和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分在一组,教师应积极引导做好思想疏导,运用鼓励和激励等方式使学生积极接受不同的组合。

(六)投身实践,增强实验工作中的科研意识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施主要是基层教师去尝试,通过实践归纳、总结,从而为进一步修订《课程标准》和教材,推动课程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墨守陈规,要勇于创新、认真积累、总结和提高。教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有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造、创新精神,无论是在教学的组织、对教材的理解还是教学过程、教学风格上,新课程和教材都给教师以很大的空间。今后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学校一种样子,一位教师一种风格。

三、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案设计

现对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年级教学目标的设置、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提供了一些思路、步骤、示例和注意的问题。仅供教师们参考。各校教师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与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示例

七年级

1.知道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和意义,参与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2.完成和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的规定动作,了解所学项目的知识与简单战术。结合游戏等多种形式获得应用技能,区分安全和不安全的运动行为,发展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3.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练习手段,发展速度、灵敏、有氧耐力。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懂得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发展的益处。

4.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体育活动中初步建立自尊和自信,积极进取,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5.建立个人与群体的和谐关系,在体育游戏和比赛中能与同伴分配角色,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为初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八年级

l.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

2.完成和基本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中的规定动作,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简单规则。结合游戏和降低规则要求的比赛,提高技、战术运用能力。用安全的方法进行运动。发展体育的广泛兴趣、爱好,提高自学自练和自我保健能力。

3.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练习继续发展灵敏、速度和有氧耐力,知道营养需求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了解体育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4.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了解身心之间的关系。逐步掌握设置合适的体育学习目标的实际方法,增强自尊和自信,在克服困难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和活动的乐趣。

5.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建立体育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指出体育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结合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多渠道搜集信息,并能评说比赛和表演。为毕业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九年级

1.合理安排体育锻炼时间,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体育活动。

2.完成和掌握本年级选择项目的规定动作,通过运动实践提高对已学过的各项运动技术和战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熟悉所学项目的简单规则。活动中无粗野的动作。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一步提高自学、自练、自评和自我保健能力。

3.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知道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对控制体重的作用。

4.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

5.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了解一些体育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

为升入高中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奠定基础。

设置年级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确定学年教学目标时,既要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目标,也要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追求各领域目标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有机统一、和谐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增长知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体育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为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设置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到具体、明确、有层次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领域目标的设置,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的要求变为可观测的行为表现。既要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知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和学生的观察和评价。

3.学校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主体发展目标。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自我、认识和实现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教育能力;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对现实的选择和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强调学生有较高的成就感。强烈的竞争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以及合作交往的能力。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年度教学计划设置示例

七~九年级全年教学计划设计示例(供参考)

 

体育与健康课学年度教学计划内容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体育与健康学年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向学生开放,面向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趣以及知识与技能实际,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使上体育课和发展学生个性、表现自我联系起来。七年级以游戏形式为主,通过游戏去引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以提高技能为主,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着手,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索中求发展的能力;九年级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习惯为主进行学习。

2.内容选择应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以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转移,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的内容。强调内容的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和意识。

3.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应设计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例如把民族传统体育和地域体育内容引入课堂,并对此进行创造性的改编,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辨和创造性地学习、练习、运用的空间;学生自编自教徒手操以及对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如简化规则、修改内容、降低要求、改造器械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

4.重视学习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社会性相结合。一方面从科学理性出发,努力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另一方面从人文性、社会性出发,重视课堂教学中情感、意志、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强调群体间的社会交往和课堂教学环境的潜在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其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期教学计划设置示例(供参考)

注: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本校行政历,每学期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时数一般不少于16周(每周3课时),适当留有2~3周作为机动。关于单元教学时数的长短教师应根据选择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学校资源的开发等实际适当增加或减少。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期教学计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学期教学计划以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安排。为了集中时间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可采用单一的教学单元(即一个单元教授一个教学内容),如果受学校条件限制(如体育器材少)也可采用复式单元(即一节课采用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教学。

2.初中学期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强调基础性和全面性。课程标准水平四的运动技能目标,把球类、体操、舞蹈和健美操、田径、地域性运动项目都列为七~九年级教学内容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在安排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运动项目的多样化和全面性,不能只是安排一、两个项目。有些项目,如有氧耐力练习等,练起来枯燥、乏味、辛苦,学生兴趣不大,但却对学生身体健康有重大意义,还是必须年年安排,强化练习。发展有氧耐力,不仅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3.理论知识的讲授可采用集中讲授(通过安排理论知识课进行讲授)与分散在实践课中讲授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讲授的时间一般控制在每学期总学时的10%左右。更多的理论知识可通过实践的学习进行讲授,以利于学生锻炼身体。

4.《课程标准》拓展了体育课程的功能,把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些隐形目标显性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是,这几个领域的学习目标,一般都是通过运动技能学习的载体来实现的,即一个内容要完成多种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有多目标的意识,即在传授运动技能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技术、技能的目标,而且还要考虑其它目标的达成和落实。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示例(供参考)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单元学习设计方案示例

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年级目标分析学习内容。通过对体育与健康学习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分析评价,确定了体育与健康学习内容的基本框架。对单元的各项具体学习目标逐一进行具体分析。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如对“纵向分腿腾越”这一学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时,除了考虑学生对“分腿腾越”运动本身的技术外,还考虑通过“纵箱分腿腾越”这一内容还能教些什么。是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支撑跳跃能力,还是培养学生迎接挑战、跨越障碍的勇敢精神,以及腾越障碍的时空感知能力、灵敏的身体素质、对器械体操的认识理解等,即用分腿腾越作为“媒介”、“范例”,让学生感悟其中的生理、心理、技能、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及其价值。由于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内容具有各种功能,因此,在具体分析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内容时。应注意认真分析学习内容的多向性(即多功能性),考虑用学习内容“学什么”的问题,避免单一化片面地理解学习内容,克服为“教技术”而“教技术”,为“学技术”而“学技术”的盲目性。

2.单元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应根据这种差异性选择学习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各领域的水平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策略与方法。单元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其主体性的发展。体现这一特点,教学策略与方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参与。单元教学的设计应考虑学习主体在内部活动基础上,用现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外部世界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掌握知识与相关的思想方法,形成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主动参与的核心问题是学生主体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而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整体把握。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其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发展空间。

(2)合作学习。单元教学的设计应当非常关注课堂教学中群体间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积极建立群体间合作学习关系;采取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教师于权威、顾问、同伴三重角色的选择和学生于竞争、合作两种关系的处理中形成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这是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过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多样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不仅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有利于使其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其自我教育的水平,培养其社会适应性。

(3)自主学习及尊重差异。教学单元设计应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而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要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和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优势,不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长和鲜明个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区别指导,分层教学,使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4)鼓励创新。教学单元的设计应重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行为,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促其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4.充分利用课外体育资源,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能力。课外体育资源泛指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社区体育活动等。教师设置单元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课外体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培养学生持久的体育兴趣,提高体育实践能力。

(五)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计划设计方案示例

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指导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初中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本课试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自学自练能力,使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体验到学习和运动的乐趣。

1.教学内容设计

(1)活动准备:

①慢跑。

②小组结合跨越式跳高动作学习自编徒手操。

(2)技能学习:3~5步助跑跨越式跳高

①任选姿势跳低皮筋比赛(激发兴趣体验乐趣)

②不同高度跨越式跳高学习(了解起点,建立自信)

③逐步升级跳高练习(挑战目标,体验成功)

(3)放松整理:

①随音乐跳民族舞

②小结

本次课内容属于初中二年级学生跨越式跳高动作学习单元中的第4次课,发展灵敏素质,学习跨越式跳高。

2.教学目标设计

针对前三次课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生能说出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的动作要点;

(2)通过不同高度的选择起点练习,95%的学生做出3~5步助跑起跳动作;

(3)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

(4)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

3.教师指导设计

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本节课主要采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和不同情境的设置,结合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会看图和根据动作进行模仿,培养自学自练能力。

4.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针对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分组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指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想、看、练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完成练习。通过学生自身锻炼和观察别人练习,学会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组织设计

本次课采用目标动态分组,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自选练习起点,自行结组选出组长,对每一组提出不同的要求,依据每一位学生努力达到目标的情况进行升级,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通过目标动态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体验到学习和运动的乐趣。

6.教学过程设计

本次课教学过程大体设计三个阶段:活动准备、技能学习、放松总结。

(1)活动准备

包括课前安排和教学中的准备活动。

①课前安排:包括教师与学生共同熟悉练习,设计教学情境,安排所需器材及器材的摆放位置等。

②教学中的准备:通过小组自选自编徒手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热身活动使身体各关节和部位活动起来,为课堂内容的学习做准备。

(2)技能学习

本课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和小组长作用,以培养学生自主练习、自我调控能力。

学习步骤:

①激发兴趣,体验乐趣。小组任选姿势跳低皮筋比赛;

②了解起点,建立自信。自选适宜高度结合一、三、五步助跑起跳练习;

③挑战目标。体验成功,逐步升级跳高练习。

纠正错误动作: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同伴示范动作的观察,或与挂图进行对比指出其动作的正误所在;根据技能掌握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出练习动作的评价标准。

(3)放松总结

①通过随音乐跳民族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身心放松,让学生跳起来,笑起来。使紧张的机体得到调节。

②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告知以后练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课时计划示例(供参考)见表

人数:40人        男生            第6周2次课        任课教师

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组长签字:

体育与健康课课时计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课时教学目标的写法要求准确具体。不能只是大概意思或笼统粗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时间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要考虑到它既能直接指导课堂教学,又有利于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书写课时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考虑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1)对象。即应写明教学对象。

(2)行为。即应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做到什么(完成的行为)。

(3)条件。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完成行为的条件)。

(4)标准。即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行为水平)。如:

①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完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后,能做出5次以上的正确动作,准确率(投进)达到80%以上。

②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完前滚翻动作后.完成5次鱼跃前滚翻动作,并能做出明显的腾空动作。

③情感目标的衡量与判断。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并在各种活动中选择参加这类活动,至少有3人次以上;

2)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意承担义务,遵守有关规定等),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

3)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

教师应根据具体特点确定相应的学习行为,尽可能采用具有可观察性、甚至可测定性的行为动词,以增强情感目标的可操作性。

2.关注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场球赛,一次接力跑,一个游戏,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取得胜利。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在篮球比赛中,要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一场比赛的胜利,除场上个人技能、技术的充分发挥外,主要还有同伴间的默契配合,特别是个别运动技术好的学生,更应教育他们要与同伴相互配合,切忌“单干”。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甚至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就更大。

3.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师生间互助和反馈在课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和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都只有通过自身活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与行为方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在主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地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以自由想象与练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利用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给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倡学生的创造精神,勇于对教师的教进行质疑;能够自我表现,发挥潜力。同时,增加学生自学、自练的环节,给学生练习“自由度”,如篮球教学,我们可先让学生自由玩一段时间,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分析,另外,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不要从正面回答,而应高屋建瓴、启发诱导地反问学生许多问题。一旦学生想通了这些问题,原先的疑惑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交瓦式“答疑”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思索的乐趣。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学生健康心态。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争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先让学生练习几分钟,这样每一组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帮差、共同提高的气氛。进行比赛时,同组中的学生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任性、骄纵、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教师还可利用不同时间、各种比赛形式,如拔河比赛、长跑接力赛、球类比赛、田径运动会等,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培养抗挫折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5.认真备课,加强学法指导。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应在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中体现。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学会”所学内容。同时也要认真研究“导法”和“学法”,以便于在教学中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法,以使学生“会学”为目标,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自我体育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在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阶段,积极有效地指导学生采用相应的学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学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学法,使教与学活动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