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作者:严芳    地址:南师大附小    点击数:92    更新时间:2006-1-6  近几年,随着小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笔者对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作 了初步的了解和分析,针对儿童的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求提高体育教学的效 率。
   笔者从本校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四个班随机抽出100名独生子女,与部分家长进行了座谈。调查结果表明:由 于独生子女大多在家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反映在体育课上有的表现为以我为中心,有的自制力差,不遵守纪 律;有的任性,缺乏责任感;有的依赖性强,怕苦怕累,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有的“不合群”,胆子 小,躲在一边不活动。他们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也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百依百顺;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有的家长在某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忽视了德、智、体、美、劳全 面教育。
    目前,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被家长和学校所重视。笔者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针对儿童的个性特征,在 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重视思想教育,抓好课堂常规
学生学习体育和锻炼身体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这方面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要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 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学应结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明确思想教育 内容,如纪律、意志品质、团结互助、文明礼貌、集体主义等教育。要力戒空洞说教,要把思想教育寓于教学 之中,通过某种教材,利用某个环节或采用某种措施进行教育。例如,课始根据教学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学生 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动员;讲评时,要注意表扬好人好事,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向学生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习态度,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进行竞赛与游戏时,要教育学生遵守规 则,讲秩序,要有集体荣誉感;在进行队列与队形调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优良作风,行动迅速、准确、协调 一致,养成服从集体,遵守纪律的习惯。
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简单责备、呵斥,有害无益。注意与兴趣是 密切相关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越稳定,因此,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大纲,结合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 情况,合理搭配教材,做到既有系统性,又有趣味性。例如,教学耐久跑时,不是每次课都围绕跑道跑,而是 采用跑走交替、计时跑、游戏跑、以及自然地形跑等多种形式,在作业条件更新的情况下,不觉疲劳地完成耐 久跑的教学任务。课中的准备活动要多样化,克服那种“慢跑一圈一套操”的老一套。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自 编多种徒手操、行进操、音乐伴奏的韵律操等等,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练习的积极性也就较高。课上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练、生动、形象,力求语言儿童化。实践证明,只要体育教学内容新颖、多样,就容易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意志训练
学习是一种有任务的复杂活动,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行动。在课上学生不但要学 习有兴趣的东西,而且要学习虽没兴趣但必须学习的东西,以达到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这就要求 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作出意志努力。体育课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体育课成为“愉快的课”。要改进 教法,通过有效的教法去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如“比比看,谁投得最远?谁跳得最高?谁先完成 ?”等等。这些方法都可激励学生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去争上游,实现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指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小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具体地说,就 是要在促进小学生身体、智力、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共同发展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发展。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上都要注意这一问题。例如,选择难度较大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采用成队的竞赛形式,以培养团结合作精神;采用男女学生合作的形式,以培养正常的交往能力等等。
几年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 心理特征并根据这些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 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