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理念


 

要正确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并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尤其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理解与积极探索。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非是要让学生“我行我素”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决不是让学生“我行我素”。教育是一种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力的活动。从广义理解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它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中)。从狭义理解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可见“我行我素”不是教育,而教育就是要把自然人培育为社会人。

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为本,就必须坚持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的基本宗旨。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年的成长是由三维世界构成的。其一是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理解、融合,即学会生活;其二是对知识世界的认知、构建、积累,即学会学习;其三是心灵世界的唤醒、感悟、完善,即学会做人。在这三维世界中,知识世界是人的生命以外的东西,学生原来就不具备,需要通过学习,完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积累、构建,它是学校能给学生最直观的东西,也是学校最显而易见的教育任务,即传统教育观中的所谓“教书”。而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则是与人的生命连结在一起的,人一生出来就要开始学习,并且终身都要学习。学校对学生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开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育人”。众所周知,教书容易育人难。因为教书的本意是教学生学习功课,把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这种“传递”把教育当作一种简单移交知识的途径,而育人则要教会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去主动适应生活、改变生活、创造生活,它对学生如何走好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说,“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课改中只有坚持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的宗旨,才能解决好学生终身体育与适应社会、服务祖国和人民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问题。

二、重视学生的运动情感体验,并非是要否定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是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情感”则是“兴趣”的调节器。良好稳定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动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巨大的调节作用,它能使后进者急起直追,失败者燃起信心,冷漠者唤发热情,悲观者勇气倍增。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但是,这决不是要贬低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既是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学习其他目标的重要载体。学生主要是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实践来获得情感体验的。所以,那种“淡化技能教学”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三、重视体育学习的过程评价,并非是要否定体育学习的终结评价

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既关系到教师的教,更关系到学生的学,因而它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基本上是以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作为评定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惟一依据,这显然是片面的,没有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清况、进步幅度等,有利于克服传统评价的种种弊端。但是,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并非是对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历来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如果只要过程不要结果,就必将产生形式主义的倾向,就不可能保证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

评价的方式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它们都是打开学生心灵智慧的金钥匙。总之,在体育教学中重视构建多维的综合学习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