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体育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地位及作用。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促进作用,且因其强烈的实践性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校
On the Pesition and Function
ot P.E to the childrens' Nental Health at School
(Shandan Senior High , Gansu , 734100 ,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posi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role it plays in school teaching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on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at school, adopting documental materials and logical analyses . It shows P.E , for whose practicality and unreplacability, plays a unique and positive role in students'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improvemeat . It is one of the ways in carrying o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t school .
Key words : Physical Education ,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 school.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的内涵之一。它旨在根据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笔者认为,立足学科教学,发挥学科优势,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未来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主渠道。本文仅从体育教学这个角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谨与广大同仁商榷。
1. 体育教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祖国传统体育和养生学历来重视人的情知活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如气功、太极拳等都是在意念的主导下“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会神”,通过一定的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使“心灵交通以契合体道”,进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们用自我精神驾驶形体的能力,增进人的固有机能,以达到精神与形体的高度统一。《内经》强调在进行养生锻炼时,不仅要练形,而且要练神,素有“善养生者养内”的养生思想。传统武术更注重“艺无德不立”,把体育道德涵养如理想、情操、精神生活等视为养生之道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重视心理调节作用,追求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
现代体育运动主要起源于生产劳动,但同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教育的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竞技运动(Sport)在古代法语中为“dosportor”,意为“使兴奋”、“使愉快”、“忍耐”、“情绪转移”等,就包涵着明显的心理调节的内容和方法。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首次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阐述。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是无德智也”。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运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加科学、辩证地阐述了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确立了体育锻炼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体育教学涉及到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运动的方方面面,自然就秉承了其重视心理调节、追求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因其强烈的实践性而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具有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2. 体育教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1 磨炼意志,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
体育教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是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而且要经过一个不断反复的练习过程。这样,某些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就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磨炼与升华。如球类能够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沉着、冷静、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及集体协作精神;武术对学生的目的性、坚定性、自制性、勇敢等意志性格特征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中长跑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及战胜困难的决心,等等。特别是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练习,都存在着成功与失败的交替进行,在这种不断反复的交替中,学生不断忍受失败的痛苦,尝试成功的喜悦,胜不骄;败不馁,用成功酿造自信,在逆境中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不断磨炼,逐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对挫折的耐受力,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2 渲泄情绪,缓解压力,调节心理平衡
学生负担过重、社会及家庭的期望值过高、升学及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等给大多数学生带来了极大的生理负担和心理紧张。其情绪状态呈以下特点: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等,很明显,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心情不好时,就去打一场篮球或踢一场足球或进行远足就会感觉好受些,这实际上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转移情绪的方法缓解了紧张的心情。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但伴随这一心理现象的却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当人在从事运动时,主管运动的神经中枢兴奋性加强,主管学习的那部分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则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而得到了积极的休息。同时,运动时引起血浆中某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的水平下降或不变或不再升高,使精神刺激大大减小,从而使高度紧张的大脑神经得到了松驰,缓解了精神压力。
2.3 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强烈的实践性,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懂得只有通过自身主动自觉的活动,才能将运动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个性得以优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4 自我调控,增强对行为的责任能力
体育教学因其活动性、实践性等特点,有着较为特殊的课堂常规来要求全体学生遵照执行;游戏、教学比赛等形式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则规定以保证学生在公平、合理、合法、有序的环境中进行竞争;形式多样的分组练习、比赛等明确了个人在活动中充当的角色及应承担的责任,并要求自己为之努力奋斗等等,使学生在游戏娱乐的同时养成了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了自我调控能力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能力。
2.5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美在运动中,体育教学中蕴藏着大量的美学因素,一次漂亮的投篮、一记强劲的射门、一次成功的过杆飞越、一段优美流畅的舞蹈、一趟纯熟的武术套路等,无一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快乐。这是因为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遵循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节律等特有的要求,而且还能运用和谐、对称、统一、节奏和造型等形式美的法则,做到造型优美、技巧娴熟、柔中有刚、动作舒展而有节奏,使学生沉浸在力与美、乐与舞的熏陶之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其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4。
2、谷世权等,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1.3。
3、郑和钥,邓文华,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中国学校体育[J].2001.2.6。
5、人民教育[J].2000.1.5。
6、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心理学》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5。
作者简介:梁剑,1968年生,甘肃山丹人,中教一级。199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研究方向为中学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在《中国学校体育》、《田径》等刊物上有数篇文章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