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或小蕾初绽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花的海洋中有几棵“无精打彩”或“半萎半枯’的小花。是任其自然,还是多费心思去探究如何让他们融入花海中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认真仔细的揣摩学生心理,找出问题症结所在。有学生无精打彩,是认为体育课总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枯燥乏味而又厌烦;而“半枯半萎”则主要由于有的学全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课有害怕恐惧心理,从而缺乏动力。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就要对症下药,我通过向前辈学习和从体育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消除体育课的枯燥、乏味,就要在课中多滋加新生事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有滋有映,动起来生龙活虎。
我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体育教学也应追随语文教学的步伐,渗入情境教学的成分。教育心理学认为,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催人奋发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1、恰当的语言描述与合理的场地布置感染学生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我利用教材形成以主教材为主体,各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由单一运动形式变成全面多样的运动会,让每个小朋友以小动物身份来进行练习比赛,使他们克服胆怯心理,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轻松榆快的氛围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如:由主教材30米和游戏绕物赛跑可设想成“小鹿赛跑”;由素质练习角力可设想成“小山羊角力”由兔跳设想成“小兔蹦蹦跳跳比赛”等。从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使他们得到了教育,又增加了体育的趣味性,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2、运用儿歌渲染气氛
游戏教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通过通俗易懂的儿歌辅助游戏教学,例如模仿小白兔的动作进行接力跳游戏,可一边游戏一边喝儿歌: 小白兔,跳跳跳,
两膝夹个小沙包。 跳到草地吃青草, 吃饱肚子往家跳。 看谁最先跳回家, 大家夸他“妙妙妙”。使活动中的学生寓情于境,产生乐教乐学的气氛。
二、比喻联想,激发情感。
在体食教学中运用比喻联想,是丰富学生感情的一个重要方法有些动作可通过教师生动活泼的语言,用类似的事物来比喻强调说明动作规格和注意事项,能使学生产生一对新鲜好奇之感,在领会动作重点之下愉快的进行尝试练习。如:将体操的团身前滚翻整体动作比作一个“球”滚动,抱膝,缩头紧团身、翻滚就是球滚动,用以强调动作的流畅性。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克服了动作的重点,带动了难点。
三、点拨提示,启导情感。
好的教学语言有一定“粘性”会启导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在体育课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教材的教学内容提炼成“儿歌”、“顺口溜”等,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如:“三步一呼一吸”用以提示学生在中长跑练习中要注意呼吸的节奏运用:“两臂棗摇得好、两腿棗抬得高、两眼棗看前方、身体棗不摇晃”来教学齐步走,通过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这些口诀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运用电教,丰富情感。
通过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学生付出了较大的体力,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一、二个韵律舞蹈,尽可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中消除疲劳,恢复心率,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为下次练习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愿学乐学的气氛。
通过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在教学的内部机制上稍作调整,有针对性的把情感培养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涓涓入海流”的良好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