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民间舞蹈


       布朗族主要聚居在云南保山、双江、镇康、云县、永德、耿马、澜沧、墨江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边沿一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励满、打洛等山区,景洪和励腊县亦有少数分布。

  布朗族先民史称“濮人”或“扑”、“蒲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根据布朗族群众的意愿,统一定名为布朗族。

  布朗族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布朗语文,与佰语,崩龙语,克木语有亲属关系。

  长期分居云南各地的布朗族,由于所处的地理,历史条件的不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至建国前夕,双江、云县、永德、镇康、保山、墨江等县的布朗族已发展到封建地主经济阶段;而西双版纳、澜沧等地的布朗族,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发展缓慢,仍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同时,还保存部分氏族公社,被史学界称为“活”的社会发展史。

  布朗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面貌,也因地区差异和受相邻的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西双版纳、澜沧一带的布朗族住“干栏”式楼房;保山、临沧地区的布朗族,住房则多为土木结构的平房。

  临沧、思茅地区与西双版纳地区布朗族的服饰基本相似。临沧、思茅地区的布朗人,妇女子着筒裙,腰间拴腰带,小腿上缠护腿布,戴银耳环和手锡,牙齿染成黑色;男子穿黑色大面襟上衣,下穿肥大长裤,头缠青色或黑色包头,有的还带手钧,赤足。西双版纳地区的布朗族,妇女穿无领左右两衽青或黑色紧身短衫和右开襟,宽下摆紧身衣,衣无纽扣,用细布带系于右侧,筒裙的上部织红、黄、黑、白相间的横条纹,下部为黑色脚边绣红、黄、绿丝线彩横条;男子着无领对襟衣或白衬衫,黑色或白色大吊档裤或中式长裤,头缠青或黑色包头内或白色毛巾。

  由于地区差异和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各地布朗族的节庆也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