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作源
什么是幼儿动作,当然是幼儿自己跳出来的那些童真童趣的动作。婴儿从出生开始,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掌握一系列动作,从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到走、跑、跳、蹲。幼儿需要吃饭、穿衣、运动、游戏和交流,这些生活内容就构成了幼儿最初的原态动作。那么幼儿舞蹈的动作“源”就是幼儿最初的、开始的、最熟悉的、最贴近生活的幼儿原态形象动作。
之后随着独立活动能力的逐渐提高和幼儿生活视野的扩大,他们会观察到小动物、植物的动态表现,并喜欢去模仿,使得他们的原态动作发展的更加丰富多彩。然而这些动植物在他们的眼里与成人眼里的动作表现是不一样的,比如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老师经常教孩子双手摸着胡须走,可当我问孩子们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孩子们就都在地上爬着走,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所看到的小花猫是四脚着地爬行,并没有用爪子去摸胡须,根据幼儿的想法我们在编小花猫的动作时就突出猫的爪子,幼儿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眼里的小花猫,它那轻柔的步态是别的动物所没有的,挠痒痒,舔爪子有机的构成了小花猫特有的个性特征。看来只有在这样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去发展、变化,才能真正创编出幼儿眼里的小花猫的动作,而不是老师主观的告诉幼儿猫的动作表现,这就提示我们动作的源即是从动物本身的动态来考虑,同时还要了解孩子眼里的小花猫是怎样的表现形式,所以这个“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因素。
我们在编课程中小老鼠坐火车的舞蹈时,首先到孩子们中间去观察,当我问小班幼儿小老鼠是怎样走路的,孩子们把两只小手像小爪子一样的放在胸前四处跑动,这说明在幼儿眼里的小老鼠是这样的一种动态。我们根据幼儿的想法,沿着幼儿的思路和动态去变化和发展老鼠的形象动作。老鼠在走的过程中是敏捷快速的,那么动作就需要有钝挫的舞感,于是身体立直,然后弯腰,双手同时上下动,这样酷似小老鼠动作的舞感就编出来了。我们又看到幼儿在表演老鼠时有左右看的动作,根据老鼠的那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四处搜寻的样子,我们编出了双手保持住老鼠的形象动作做快速向旁平移,头迅速拧向另一方向的动作。这个动作即生动的表现了老鼠的形象特征又符合孩子眼里的哪个诙谐调皮的老鼠样子,所以每次做到这个动作时孩子们都会乐的连续做好多次。
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动作源,比如小班幼儿的洗手,这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动作,我们观察到小班的常规培养洗手中有几个步骤,这些步骤配上音乐就可以做洗手的动作练习,而这些真实洗手的动作就成为我们编洗手舞的动作来源,在编这个舞蹈中,我们变化发展了洗手的动作,并配上童谣来做,“前搓搓,前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手心,上搓搓,上搓搓,前搓搓,前搓搓,小手洗得真干净!”使动作在节奏、空间中发生奇妙的变化,它比洗手练习更艺术化了,动作的根有了,怎样开出的花幼儿也能感受到,幼儿体验到就是这些生活中的不轻意的动作也可以用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从生活中提炼动作的方法,给人留下信手拈来,兴之所舞的印象,仿佛完全没有事先的策划,但就是这种似乎人人可为、简单自然的动作,经过我们有意安排的简单重复,也能产生非常强烈的结构感,使得外貌相同的动作超越原有的生活形态,它摆脱了原有的使用内涵,从而产生舒适而不僵化的视觉效果。
看来寻找动作源,它不是孤立的为舞而舞的动作表现,而是一个舞蹈编排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深入生活。
二、动作的形象性
幼儿看事物的第一反应是形象,它是什么?形状、颜色、味道都是幼儿第一的直接反应,他们对形象是最为敏感的。当幼儿看到一只小猫时,猫走路的步态、声音以及猫舔爪子的动态,幼儿都非常的感兴趣,他们乐于去模仿小花猫的这些动态。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始终是从形象出发,因为形象富有真实感,即神韵相似,不只是形似,神也得似,能达到“可意会,可相见”。那么“形象自然逼真”就不是实体的机械复制,或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的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也就是艺术化的形真。如在我们举办的教师培训班中有一位教师编了一个小螃蟹晒太阳的故事,当这位老师确定了自己的故事内容是晒太阳后,她就迅速捕捉螃蟹留给她的印象,用最具形象的动作来表达螃蟹是怎样晒太阳的。她横着走了出来,并自始至终都保持住了螃蟹的形象动作,没有出现一会是螃蟹、一会是人的动作。就动作形象而言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像不像,另一个不只是外形模仿,而是你要为这个会享受的小螃蟹确定一个你认为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形象,也就是赋予一种你个人的“态度”,就是把个人的情感渗透到其中,这里包含了“内在的形”和“外在的形”。比如说你认为这只螃蟹是懒洋洋的出来,那它一定是非常缓慢的伸开四肢晒太阳,所以态度有了具有个性的形象特征自然就有了,也就是内心与外在都统一在一个“懒”字上,动态也是懒洋洋的。有了螃蟹晒的动作原形,发展“晒”就很有光彩,这样晒、那样晒、晒不够再翻过来晒,肚子是晒着了也晒得过瘾了,可矛盾冲突来了,翻不过身来了,这个发展是准确的、精彩的,重复就是力量,就是一个“晒”子,这样晒、那样晒、翻过来晒,就非常清楚的表达了“晒太阳”也就是你发展的部分,如果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就是你详写的部分,那么一系列的螃蟹形象动作就有了。
三、动作量
舞蹈是由若干个动作编织起来的,是用身体表现出的典型形象动作,它强调的是动作形象的发展和变化,许多老师习惯用图解式的方式来编动作,就是歌词说什么就做什么,这样做的结果是动作的量增大了,也不是在一个形象动作中来发展变化的,所以使动作变的没有规律,缺乏形象性,尤其是小班孩子,很难记住这些杂乱的动作。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看到,如果我们保持住一个形象动作,再发展出两到三个形象动作对小班孩子来说就足够了,孩子们就会很快记住,动作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用形象动作来说明什么。从幼儿对动作的记忆来说,他们很难一下子记住那么多即没有规律、又没有形象的动作,在我们举办的教师培训班里有一位老师在演故事部分编了一个螃蟹理发师,巧妙的用螃蟹的两个大钳子做出了剪长发、短发、卷发的动作,如果从量来看就是一个“剪”的形象动作,发展出了剪短发、长发、卷发的动作,这样的动作如果让孩子做,他们会很快就记住的,因为它准确的抓住了螃蟹的大钳子这样一个具有特点的典型形象动作,而这个形象动作是反复在说明剪头发这一件事情,这个反复说明的本身就发展了幼儿的表征行为,原来头发是这样剪那、样剪的,幼儿就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捕捉理发时留给他们的种种印象,从而做出剪发的形象动作来,那么这个动作量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了。
四、动作的难度系数
对幼儿来说动作有了,自然也就发生了动作的难度系数,舞蹈中最难的是脚的变化,比如小班孩子就很难完成踏点步、吸跳步的动作,双手也只能做同时运动的动作,而不能同时做左右手不一样的动作,节奏也不能做的很快,动作之间的变化也不能做出复杂的迅速变化的动作,也就是说幼儿的动作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成人能做的他们就一定都能做。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要先看幼儿的动作难度能做到那一步,我们就把动作的难度系数控制在那一步,比如在小企鹅上课的舞蹈中,企鹅的脚是直着快步走,这个速度就不能很快,也不能走的太长,除了这个步法之外,我们又发展了双脚向前直腿蹦跳,以及直腿抬脚左右晃动,就这三个脚下动作对小班幼儿来说是能够完成的,并且准确表达了企鹅那短短的腿,快步向前走的形象,而脚的动作已有了三个,那手的动作我们就没有太多的变化,而是基本控制在企鹅的形象上,这样的动作量与难度系数都控制住了,孩子们就能够很好的完成。
要让幼儿跳自己的舞决不是一句空话,要尊重幼儿的想法来寻找动作源,要顺着生活的逻辑线来发展变化动作,才能使幼儿真正使用好“动作”这一身体的材料来发展幼儿的智慧,正如夸美纽斯说的:“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培训学校(中国幼儿舞蹈艺术教育启蒙教程《童乐舞》课题)
主编:杨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