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化的古诗词


写文化的古诗词

写文化的古诗词

形容文化底蕴的诗词

  中华民族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时间的宽度、广度,更能体现在文化的延续性上。从历史的尘埃中走来,你能清晰地感受到中华语言艺术的博大精深,其深度与光度是他国语言所不能匹敌的,诗词便是如此。它岁着历史长河,一泻千里,连绵不绝……

  形容文化底蕴的诗词

  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中华民族的语言系统中,诗次都占有极高的地位。而且语言艺术的问民会彼肩接踵地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史而传承、接替。那么,为什么诗词这种语言形式能在数千年的基础上不断繁衍、升华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古代的诗词最具有民族性,就好比一具五脏俱全的人,是血肉铿锵的。诗词的发展史也好比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史。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词人以及名垂千古的诗词名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任何其他的物质文明所能取而代之的。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诗词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呢?这无非体现在它的广博性,也就是诗歌的繁多芜杂,以及诗词的适用性。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是厚厚的文化底蕴。从一种形式到两种形式,从豪放派到婉约派,文化底蕴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斑斓的历史画卷,画卷的长度为五千年,宽度为任何领域的极限。总之,我敢说中国古代经典诗词绝对不单单可以用纷繁芜杂来简单形容!

  白居易、柳永、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王冕、晏殊……诗词大家实在太多了。不仅仅大家多,且中国诗词的数量应该说也是骇人听闻的`。白居易2888首,李白7000多首,杜甫3000多首……但你可曾知道,这么多的诗词加在一起只是整个慰问化发展史的冰山一角,又或如沧海一栗罢了!可是历史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文化底蕴的积蓄中,又有多少文学瑰宝流离失所,潜藏在历史的缝隙中,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一大损失,也是古典诗词的一大损失……古诗词们,我只有对你哭!

  以上所说的是诗词的广博性,下面我们来简单谈一下它的适用性。

  适用性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诗词的实用性。那么为什么说诗词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呢?因为它是由广大人民在生产、劳作过程中所创作出来的,与显示生活休戚相关,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中国文学来源于生活。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描情的、有状景的、有议昔的、有哲理意义的、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也有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

  精彩纷呈,华美夺目,却又来源与生活这个大框架中,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这正好体现了它的适用性。你又可曾知道,我写出这样的文章还不是受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影响。

  总之,我国的诗词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艺术财富,我们不能屏弃它,而要运用脑髓,拿来!

  推荐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夏景

  [明]朱瞻基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