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惊醒的古诗
半夜惊梦的诗句
(一)
梦醒朝阳欲冉升。荷花宝塔映天空,
凡生漫漫全虚渡,人世悠悠任百宁,
对酒当歌随意去,欢声笑语过余生,
悄悄晨日周而始,一任红尘片刻功。
(二)
锦字托邮差,日日牵思到站台。
过尽人潮皆不是,悲哉,双眼望穿不见来。
红泪染尘埃,宽了榴裙瘦了骸。
此病年年还岁岁,堪哀,一缕芳魂哪里埋。
(三)
雨打漂萍风吹絮,梦醒何处心未知。
半生坎坷得与失,万种豪情随风去。
秋来赏菊东篱下,放牧心情性自怡。
品茗观云读诗文,花落自有花开时。
(四)
梦里诗章未成行,忽醒点键挽灵光。
曾惜花容忍折枝,怎晓秋色难寻香。
激情赴志一路歌,傲骨凌风两鬓霜。
世事恍若浮云过,悲欢离合梦一场。
(五)
闲观风致静养心,恬淡自得悦怡人。
品茗览卷脱世俗,聆乐吟诗爽精神。
游山戏水融自然,引朋唤友汇灵魂。
嚣市喧街非吾向,但欲简约胜甘霖。
(六)
翻身跌坐不知时,历历春山唱竹枝。
空好骊音天外断,薄凉庭月幻中持。
长惭悟浅心余苦,忍教情多泪洗痴。
树影萧萧凭我执,挑灯犹读葬花诗。
(七)
长夜风轻,清宵碧月,幽幽宅院深深。
未睡观星,薄云太白难寻。
提壶欲饮清茶茗,醒倦容、阵阵寒临。
思佳人,五味齐生,片片痴心。
郎情纵有千般意,却无高堂许,需自沉吟。
默默神伤,累人憔悴如今。
小桥汉水知音老,楚伯牙、寸断瑶琴。
问何时,携手伊人,同赏琼音。
(八)
春风一度种相思,最恨明知装不知。
离别煎熬无片语,眼前谈论有情诗。
凭窗远眺柳梢月,戏水遥思相约期。
借问郞君真假意,琴声重续已迟时。
(九)
夜鸟啼枝向月鸣,孤灯淺梦客魂惊。
屏中网友留言在,桌上香茗翠色清。
忍听英雄交响乐,怯弹贤士广陵琴
一壶浊酒当更漏,莫虑明朝阴与晴。
(十)
懒睁睡眼挑帘纱,独倚轩窗品落霞。
虽愿春长如铁树,也忧岁短若昙花。
红尘莫饮迷情酒,浊世当斟醒梦茶。
浅墨余香嘲幻景,半樽残月敬浮华。
(十一)
林静好成眠,欲待成眠觉意残。
石上飞泉鸣翠鸟,潺潺,此境何如晋七贤。
非是有名山,隐士遗风代代传。
向晚林中思旧赋,人间,正气从来念浩然。
(十二)
稚子纯真多信心,人情义理少疑云。
党国伟业千秋颂,领袖丰功万代存。
血溅山河平日寇,炮击台岛灭狂人。
愚民大梦一朝醒,共产妖言古未闻。
(十三)
夜读抱书眠,正抱书眠梦又缠。
隐约当年情脉脉,愁烟,江柳凄凄恨别难。
世事总无全,每对孤灯暗自怜。
换尽朱颜犹不悔,依然,只恋心中那片天。
(十四)
北乡子与南乡子,乡子何时倜傥来?
满腹愁肠杨柳岸,一帘好梦凤凰台。
天涯芳草朝朝长,海角鲜花暮暮开。
莫道江关飞絮雪,婵娟夜夜上崔嵬。
(十五)
夜色正苍茫,酌酒难消寂寞长。
欲向词中觅绝句,惶惶,搜尽枯肠又白忙。
学浅不堪当,怕对菱花懒弄妆。
勤读前人风雅颂,书香,伴我宵宵觅玉章。
(十六)
三月春风弄琴弦,一弦一曲度华年。
蝴蝶泉边鸳戏水,凤凰树下啼杜鹃。
塞北天高似云海,江南梅开花如烟。
夜阑多少心底事,南柯梦醒亦枉然。
(十七)
雨霁海棠红,小院芬芳绿意浓。
梅子熟时春已暮,清风,漫卷飞花不费工。
斜照入窗栊,只对春光情独钟。
愁向尊前抬醉眼,朦胧,星月沉沉在远空。
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原文及赏析
原文:
半夜银山上积苏。
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拈髭须。
译文
深夜下起鹅毛大雪,野草丛上覆满白雪,犹如一座座银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涛和沙渚上弥漫的水烟,这时间都没有了,变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饥饿的肚子里只有诗词,衣服上编织成结,潮湿的柴火像桂木一样宝贵,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珍贵,谁能和我在寒天里捻着胡须吟咏诗句?
注释
会黄州太守徐君猷携酒来访,苏轼就此事写下五首《浣溪沙》,称为黄州《浣溪沙五首》以别于徐州《浣溪沙五首》,此词为其四。
半夜: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王维《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银山:雪堆积貌。
积苏:指丛生的野草。范成大《古风上知府秘书》之一:“身轻亦仙去,罡风与之俱,俯视旧篱落,渺莽如积苏。”
九陌:田间的道路。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随车: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也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
捻髭须:捻(niǎn),同“捻”。捻弄髭须。沉思吟哦之状。
赏析:
苏轼注:“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可知这一系列诗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十二月,徐君猷携带酒到临皋亭探望苏轼。苏轼即景就事,油然生情,遂作此词。
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原文翻译及赏析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译文
深夜下起鹅毛大雪,野草丛上覆满白雪,犹如一座座银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涛和沙渚上弥漫的水烟,这时间都没有了,变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饥饿的肚子里只有诗词,衣服上编织成结,潮湿的'柴火像桂木一样宝贵,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珍贵,谁能和我在寒天里捻着胡须吟咏诗句?
注释
会黄州太守徐君猷携酒来访,苏轼就此事写下五首《浣溪沙》,称为黄州《浣溪沙五首》以别于徐州《浣溪沙五首》,此词为其四。
半夜: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王维《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银山:雪堆积貌。
积苏:指丛生的野草。范成大《古风上知府秘书》之一:“身轻亦仙去,罡风与之俱,俯视旧篱落,渺莽如积苏。”
九陌:田间的道路。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随车: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也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
捻髭须:捻(niǎn),同“捻”。捻弄髭须。沉思吟哦之状。
赏析
苏轼注:“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可知这一系列诗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十二月,徐君猷携带酒到临皋亭探望苏轼。苏轼即景就事,油然生情,遂作此词。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精】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
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明代:陈继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桐树一作:梓树;蟪蛄一作:草虫)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注释: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zhào)歌归去蟪(huì)蛄(g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zēng)。
棹:船桨,此指船。蟪蛄:蝉科昆虫,初夏鸣。鱼罾:鱼网。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初夏之夜,月色溶溶,桐花飘香。词人驾一叶扁舟,驶过曲折的柳湾和挂着鱼网的茅屋,听棹歌声远,蟪蛄幽鸣,愈显出夜色静谧柔美。下片以设问句点出有一池荷叶的桥边,从竹林中透出灯火和读书声的地方,正是词人结庐之处。画意浓郁,诗情荡漾,将读者引入优美淡雅、动静谐处的意境。全词清新柔和,流丽自然。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2
浣溪沙·感别
刘辰翁
点点疏林欲雪天,竹篱斜闭自清妍,为伊憔悴得人怜。
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相逢恨恨总无言。
刘辰翁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抒写男妇情别的词。“点点疏林欲雪天,竹篱斜闭自清妍”两句点明离别时间和地点,时间是“欲雪天”的寒冬季节。地点是“竹篱斜闭”的乡野居处,周围是疏落点点的树林,描绘出一幅冬季万木凋谢的萧飒景象。树林、雪天、竹篱,对客体的单纯描绘,“自清妍”,则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体审美观照。苏轼有诗句云:“江云有态清自媚”,刘辰翁词的“自清妍”似乎受到了苏诗的影响。妍,即美的意思。但苏轼诗句是用来衬托他贬官黄州时的狂放态度,而刘词却是为反衬出离别时的心绪:居处清者自清,妍者自妍,但都不管人间离别,作者以此无情反衬出有情之悲。而且这两句还用轻淡的笔墨画出疏丽的画面,为离别设景,这在其他离别词中还不多见,格调很是高远。
时间、地点表明以后,主角出现了。“为伊”句妙在一篇双关,男女之情思共述。主语虽自然是女方,但“伊”与“人”实际上又皆指男方。“为伊憔悴”一句显然是从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千古名句中(《蝶恋花》)变化而来。这句表明:女子因男方离别而悲哀伤身,形容憔悴,然而却更引起男方的无限爱怜之情。
“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两句,上句主语为男方,下句主语为女方。“欲与”虽然换笔写男方,但仍绾合女子,“那人”、“素手”即是素手者,女子洁白晶莹之手也。而且两句与上片文气衔接:何以“欲与携手”?正是紧承上片“得人怜”的具体表现;眼看就要分“手”,这里却偏偏写紧握素手,依依眷恋之情,溢于言表。“粉泪”低垂的是女子,“君”则指男方。泪洒情人之前,一则承接上两句,感其怜爱与楔手的情思,二则开启结句离情的表达。
总之,“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相逢恨恨总无言”三句,主语在男女方交转换,错落有致,笔法多变,但每句都一笔双绾,兼写对方;同时,文情层层推进,因果相连,细密完备:因憔悴而得怜,因得怜而携手,因携手而粉泪低垂。词句直率朴实,非但不觉粗糙,反而显出感情的深沉与细腻。
结尾“相逢”一句,才知这次离别,原是男女双方别后重逢而又告别在即,他们心理上经历了由长期离之恨,转而重逢之喜,即又跌入更长离别的无限痛苦。重逢之喜反而加深了重别之悲。“恨恨总无言”一句,正是这一心境的生动写照。无言之恨正是恨的极致,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这首词的特色在于:以通俗白描的语言,写出细腻委婉的离别心绪,以淡雅简练的笔调,写出深沉真挚的男女情愫,这代表了刘辰翁一部分词作的共同特点:即善用于运用、淡语、轻语写出情致宛然的意境。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宋代: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译文及注释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lán)干。
清明时节的雨水落在祭拜后残留的香烛纸钱上,桥下溪水碧绿,桥外燕子衔湿泥筑巢。白日渐长,独自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
香火:香烛纸钱.用以祭祀鬼神。燕泥寒:燕子衔湿泥筑巢。日长:春分后,夜短日长。
脱箨(tuò)修篁(huáng)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刚退去竹皮的竹子正散发着嫩绿之色,刚掉落花瓣的新杏,还未散发出酸味。如此好的江南美景与谁一起观赏呢。
箨:竹皮,笋壳。修篁:美好的竹子。篁:竹.褪花:花瓣掉落。与谁看:与谁一起观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明时节的雨水落在祭拜后残留的香烛纸钱上,桥下溪水碧绿,桥外燕子衔湿泥筑巢。白日渐长,独自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
刚退去竹皮的竹子正散发着嫩绿之色,刚掉落花瓣的新杏,还未散发出酸味。如此好的江南美景与谁一起观赏呢。
注释
香火:香烛纸钱.用以祭祀鬼神。
燕泥寒:燕子衔湿泥筑巢。
日长:春分后,夜短日长。
箨(tuò):竹皮,笋壳。
修篁(huáng):美好的竹子。篁:竹.
褪花:花瓣掉落。
与谁看:与谁一起观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北宋灭亡的时候,作者流落江南之时创作的,此时的作者正值中年,满腔爱国热情的作者,看到眼前的美景,想到灭国之痛,写下这首用江南清明之美景来衬托对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的作品。
赏析
这首小词写于南渡后的某个清明节。全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和忧时伤事的苦闷心情。
上片抓住清明时节江南特有的风光展开画面。“雨湿清明”,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状了江南一带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香火残”,指清明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碧溪”,写江满溪碧青色的春水。“燕泥寒”,说南来的燕子正啄着带寒意的泥土准备筑巢。词人面对以上这些风物,不由得件件触起深沉悲凉的感慨。由清明扫墓而联想起自己逃离家乡客居江南,无法祭扫先人之坟;由燕子啄泥做窠,而联想起自己四处飘零无以为家,更由霏霏淫雨,料峭春寒,而联想起国事的暗淡艰难。透过歇拍“日长独自倚阑干”的背后,可以想见词人心中蕴含着多少辛酸沉痛的潜台词啊!上片中迷漾的景色又正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一种深沉动人的韵。
下片写江南美好的春景及悲苦的心绪。首句描画出刚脱了笋壳的修长的新竹青翠欲滴,散发出一片耀眼的绿色,沁人心脾。次句化用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蝶恋花》)句意,状写新近褪落了娇艳花瓣的杏花杏子尚小,嫩绿而酸,清新可爱。这样美妙的江南春色是多么令人心花怒放,神怡颜开啊!然而词人笔锋陡转,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既与上片歇拍孤独怆然韵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烙上了时代的印记。这正是朱敦儒南渡后中期词作的可贵之处。这首词如同这一时期其它同类题材的词作一样,如“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苏幕遮》)’“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念奴娇》),“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四望烟波无尽,欠青山”(《相见欢》),以真性情写真景物,将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相交融地交织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4
原文: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宋代]苏轼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译文
隐约见到一个女郎的盛装映照在浅浅的溪水中,天空云气稀薄,稀疏的小雨下个不停,路面上泥泞倒也无多。送君地在何处?在戏马台西。
干涸的池沼已经涨满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树林深处传来了黄莺的啼鸣。行人断肠之处,青草是那样凄凉迷离。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缥缈(piāomiǎo):高远隐约的样子。红妆:一说为随行女仆,一说为彩云。
君:指颜、梁。颜即颜复,宇长道,颜渊四十八世孙,赐进士出身,官至中书舍人兼国子监直讲。《宋史》有传。梁即梁先,字吉老,通经学,工小楷。苏轼在徐州曾与二人交游,并有诗。古台:即戏马台。故址在今徐州市彭城县南,相传为项羽所筑,又名掠马台。
废沼:干涸的池塘。
凄迷:形容景物凄凉而模煳。善住《送中上人归故里》诗:“野花秋寂历,江草晚凄迷。”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大半写景,写景却栩栩如生,或视、或听、或声、或色,描绘一幅真切动人的送别场景,上片先写在戏马台西送别友人时的眼前景物,下片拓展意境,进一步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加深了依依惜别的情意。
寓情于景。这是这首词一个最显着的特点。全词大半篇幅写景,有点泼墨如云的劲头。
上片先写在戏马台西送别友人时的眼前景物:远处,隐约见到一个女郎的盛装映照在浅浅的溪水之中,天空云气稀薄,零星小雨仍在下着,路面上泥泞倒也无多。
而随着词人在郊野上行进的脚步,下片也拓展了境界:昨夜大雨滂沱,原来干涸的池沼已经涨满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树林深处传来了黄莺的啼鸣,前方还有扑入人的视野的大片入秋枯萎的野草。这种种景物只有“红妆照浅溪”略具美感,而因“缥缈”充其量带有几分朦胧美,其余基本色调则是灰暗、荒凉。所以尽管词中对有关情事仅略予点明——“送君”、“行人肠断”,见出送别之意,对抒情主人公触目伤怀,感极而悲的情绪,还是可以深切体认的。质言之,词人是借萧瑟、凄凉的秋景,来写伤别之情。
诗中有画。这体现了词人在创作中的一种审美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来自对唐代诗人与画家集于一身的王维诗、画作品的深入体悟,也与词人持有诗画一律、诗词一体的艺术见解密不可分。在这首词创作中,词人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方面的功能,运用白描手法,将远近、高下、隐显、明暗等不同的景物收入画幅,绘出了一长幅秋景图,就是这方面一个成功的例子。
对面着笔。这可以从末句“行人肠断草凄迷”看出来的。词人说,面对一片凄凉而模煳的衰草,友人会极度伤心的。单就这一句而论,可以说是情景交融,而从表现别情的角度来说,则是从对面着笔。当然,写友人离别的悲伤,乃是为了深一层地表现词人自己的悲伤,因而有花面相映之妙。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5
原文: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
劳人只合一生休。
译文
已经习惯了天涯路远的奔波,没必要再添加无谓的要愁。天又冷了,眺又衰了,又是一年秋天来临。不要因为满心的愁绪醒来而又去登楼远眺。
一生劳碌,陪伴我的只有代地的老马。就连天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牛郎也在笑话我的形单影只。要劳之人只求走完自己的一生才能好好休息。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此词为平韵四十二字体。
浪愁:空愁,无谓地要愁。宋杨万里《无题》:“渠侬狡狯何须教,说与旁人莫浪愁。”
漫:副词,休、莫、不要。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萧萧:形容马嘶鸣声。代马:北方所产之马。代,古代郡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曹植《朔风诗》:“仰彼朔风,用怀魏都。愿骋代马,倏忽北徂。”刘良注:“代马,胡马也。”
寂寂:形容寂静。牵牛:天牵牛星,俗称牛郎星。此谓天上的牛郎尚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而作者却难以与妻子团聚,故而这人间的“寂寂”连牛郎也为之发笑。
劳人:要伤之人,这里为自指。《诗经·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眺眺。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高诱《淮南子》注:“‘劳,要也。’‘劳人’天要人也。”
赏析:
此词当作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后的一个七夕,其时纳兰性德身处牧场,有感于分离而作此词。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纳兰性德由司传宣改经营内厩马匹,常至昌平、延庆、怀柔、古北口等地督牧。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6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译文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钓竿,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夜来池阁秋风冷。
当年像双燕呢喃话归,清晨时劳燕分飞,各自西东,仿佛随着春意终结,水面上莲荷凋谢了艳红。瑟瑟西风吹过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叶子先自飘零。
注释
浣溪沙(huànxīshā):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一作“纱”。有杂言、齐言二体。
铜花:铜镜。比喻水波清澈如镜。古代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
纤钩:新月影,如钩,弯细的月影,约农历初二、三时的月亮。冷来秋:指比秋天还冷
水花红:水边红蓼(liǎo),也叫水蓼,茎叶呈红色。晓:清晨时分。
水花:荷花。春休:春天结束。
梧井:井,即露井,无盖井。叶先愁:树叶先凋谢。梧井,取前《解连环》(暮檐凉薄)“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词意,因梧桐落叶最早,由其叶落,即知秋至。
赏析
此词乃是借写西湖秋夜之景,以此来怀念旧人之作,全词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绘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优美。当时波平如镜,月影在水,而词人只觉得梧桐叶落,一派秋意,生动描绘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图。“冷不收”是词人的刻意之言,说铜镜被遗落在凄冷的夜晚没有人收。陈洵在《海绡说词》里说:“‘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玉人垂钓理纤钩”营造了一个虚幻美丽的景象,写词人看见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现了一位“玉人”。这位玉人就是传说中的月宫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实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虚假的,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显示出词人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后一句说池阁月夜冷寂方知已经人秋。“月明池阁”,点明词人身在池阁,欣赏月明西湖之景,而“夜来秋”写出词人在池阁上辗转难眠,只感到阵阵秋风袭来,分外奇寒,暗喻内心的凄凉。
下片回首当年与情人离别的情景,以西风井边梧桐落叶的萧瑟景色渲染悲凉气氛。
词人与情人在拂晓告别,看见湖水上的红莲都凋谢了,瑟瑟的西风吹得梧桐叶纷纷掉落。词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劳燕分飞,花自飘零人自悲的凄惨景象。“水花红减”描写了西湖水面上娇艳的荷花凋败的景象,词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暗含对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一句写景,却不仅仅是写景,景中见情,将词人悲切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西风”句是指西风吹拂梧桐,树叶瑟瑟抖动,如同悲秋,暗寓词人对飘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词意境朦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创作背景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得名。又名《小庭花》、《玩丹砂》、《怨啼鹃》、《浣纱溪》、《掩萧斋》、《清和风》、《换追风》、《最多宜》、《杨柳陌》、《试香罗》、《满院春》、《广寒枝》、《庆双椿》、《醉木犀》、《锦缠头》、《霜菊黄》、《频载酒》、《减字浣溪沙》。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见唐词,仄韵始自李煜。《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多用对偶。
上片“波面”三句写景。言园内水池中波光微漾,看上去恰似铜镜上的花纹一样。然而深秋月夜池水阴冷沁人肌肤,因此不敢伸手去收拾整理这面“铜镜”。池边耸立着的石笋在月光中倒影水中,这倒影与月牙之影,好象一位佳人在池边手理丝钩钓鱼消遣一般。清冽的月色下,池塘楼阁显得更加寂静,秋夜的寒气也就显得更为浓重。
下片“江燕”三句因秋而兴愁。言词人见到燕儿南归,知秋已更深矣,因此呢喃的燕语,词人听来就象是在与他话别。此是燕归,也是人归也,所以触景生情,陡生愁心。词人又见池中红荷枯萎,恰似春尽时的落花一般,更使他感到时不再来的悲哀。最后见西风扫落梧桐黄叶,更添一重愁心。此非叶愁,实是词人愁老之将至,青春不再重现之愁也。下片全从词人自身之愁而加诸外物:燕、花、叶,使之皆含愁情。
《海绡说词》云:“‘玉人垂钓理纤钩’,是下句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纤钩’是月,‘玉人’言风景之佳耳。‘月明池阁’,下句醒出,《解蹀躞》‘可怜残照西风,半妆楼上’,半妆谓残照西风。西子西湖,比兴常例,浅人不察,则谓觉翁晦耳。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7
原文:
浣溪沙·杨花
[明代]陈子龙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高高的专门送别的章台旁缭乱飞舞,在重重的帘幕前的春天阳光中翻腾,可怜啊,它这样无境止地光泊,但又有怎样的办法不让它飞扬。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光摇洒落于花丛阴影下,又被温熙的和风吹拂到华美的高楼的西边,如那在天涯光泊流离的旅人一样,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注释
百尺章台:典出韩翔的爱情故事,详情参见韩掬《章台柳》及妻柳氏《杨柳枝》(本书第十二辑)的注释。“章台”,原系汉长安的街道名,多设歌楼妓馆,遍植杨柳,唐宋诗词中却成了秦楼楚馆的代名词,吟咏中常用之。
重重帘幕:喻指陈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碍。“春晖”,指春光。
玉楼:华丽的楼房;亦指仙人居处。
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间的情意。
赏析:
上片“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是对柳如是处于名妓生活的写照。这里明写杨柳,暗喻柳如是之姓,语意双关。“百尺”,指柳如是当时居住高楼,名望甚高,难以攀折。“撩乱飞”,”思绪撩乱纷纷之意。“重重帘幕”,指柳氏所居之深宅大院,甚为豪华。“弄春晖”,指舞弄着“春色”,正在走红。整个两句,描写柳如是当时在妓女界的名望、地位及其豪华生活。对这位功名未就、生活拮据的年少书生陈子龙来说,自然既存爱慕之心,又”怜惜之意。遂”“怜他漂泊奈他飞”的感慨。柳如是幼年即为周道登玩弄于股掌之上,年十五流落风尘,漂泊的命运犹如杨花柳絮,引起陈子龙的怜惜与同情;加以对柳如是深情相爱,但由于自己生计尚不富裕,家”嫡妻把持,无法将柳如是救出水火,结为鸾风,在这无奈之中,只”像杨花一样,任他随风飘荡了。
下片“淡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这里将柳如是的未来生涯,继续比作杨花柳絮,作动态的描述加以警告。此处“淡日”,指暗淡的日子。“软风”,指柔和的微风。就是说,不须要强劲的风,即可轻轻地将花下的絮球吹到楼边墙角,了它残生。这里”着深刻的含义,作者向他的恋人柳如是提示:不要只看到在这青春盛日,被那名流学士竞相追逐的繁华似锦的生活(指上片“重重帘幕弄春晖”的盛况),还须想到日后年老色衰,渐渐为人所弃的暗淡日子里的悲惨处境。上片一个“弄”字,下片一个“残”字,上片渲染“春晖”,下片揭示“淡日”,一前一后,遥相唿应,一喜一悲,相互映照,很是值得玩味。最后以“天涯心事少人知”作结,含蓄”致,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就是说,我的这一番心事,是很少”人知道的,您可知否?真是语重心长,含情脉脉,其中蕴藏着多少感人的肺腑之言!至于此处的“天涯”,究竟指的是:人在天涯,寄语情怀;还是人在咫尺,心怀天涯之事?又,这番“心事”,究竟指的是:恋情堪虑的心事,还是事业抱负的心事?都未明言。所”这些,留给读者去品味吧!
陈子龙在这短短的小令中,感情丰富真挚,笔调高雅蕴藉,非大手笔莫能为之。由此即可看出他真情实感及其文学才华。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8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古诗简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翻译/译文
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名香将尽,残烟依旧飘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燕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抢先玩起了斗草游戏。江边的梅子已落,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注释
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淡荡:舒缓荡漾之意。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之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之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⑶玉炉:香炉之美称。沉水: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⑷梦回:从梦中醒来。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花钿: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⑸海燕:燕子的一种,冬天到南方过冬,春天回北方筑巢,又名越燕。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参加者多为青年妇女与儿童。一名斗百草。
⑹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⑺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技高胆大者可腾空而起,并可双人并戏。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参见《事物纪原》卷八。
赏析/鉴赏
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9
宋代:苏轼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采桑子
宋代:晏几道
春风不负年年信,长趁花期。小锦堂西。红杏初开第一枝。
碧箫度曲留人醉,昨夜归迟。短恨凭谁。莺语殷勤月落时。
水调歌头(管待李参政壁劝酒)
宋代:魏了翁
落日下平楚,秋色到方塘。人间袢暑难耐,独有此清凉。龙卷八荒霖雨,鹤十州风露,回薄水云乡。欲识千里润,记取玉流芳。石兰衣,江蓠佩,芰荷裳。个中自有服媚,何必锦名堂。吸取玻璃清涨,唤起逍遥旧梦,人物俨相望。矫首望归路,三十六虚皇。
江城子(重阳)
宋代:李处全
一番风雨一番凉。炯秋光。又重阳。潇洒东篱,浑学汉宫妆。今日且须开口笑,花露,鬓云香。
泼醅新取淡鹅黄。趁幽芳。趣飞觞。落帽当时,□发少年狂。万事破除惟有此,尘外客,醉中乡。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0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同是瀛洲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鉴赏
首句故事源自唐太宗设文学馆。唐太宗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诗文中常用“登瀛洲”或“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之一,另二仙山名蓬莱、方丈。“册”,册封,特指皇帝的诏书。该词起句便见不俗,将此日参加中秋宴会的十八人比作仙境之人。张孝祥《鹧鸪天·送陈倅正字摄峡州》亦有句:“人物流册府仙。”
“结社”,组织团体。“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诗。”(唐·许浑《送太昱禅师》诗)次句巧妙地将“结社”二字拆开,一作“聊结”,一作“社中莲”,由此又将今朝宴会比之于晋慧远集高僧名儒结白莲社于庐山东林寺。庐山白莲社数百人中,其间誉望尤着,为当世推重者,号社中十八贤。晁补之于《白莲社图记》亦有记载。
第三句作为上片结语,是说当筵演奏琴曲《胡笳十八拍》助兴,坐上十八客酒兴更高。“胡笳”,国古代北方民族一种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蔡琰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写下《胡笳十八拍》流传于今。“按拍”,击节,打拍子。今宵按拍赏音,不禁抚今思夕,感慨万端,自是豪饮痛醉一场。
换头用“封姨”对应时节,切合“十八”。“封姨”,古时神话传说中的风神,亦称“封姨”、“十八姨”、“封十八姨”。(唐·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诗文中常作为风的代称。由于中秋季节犹有余热,词人便在此时召唤风神送来凉爽,清涤晚暑,以助酒兴。
接下一句说酒后更有品尝,以切“十八”,并扣题中秋。上品新荔名“十八娘”,宋·曾巩《荔枝录》:“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苏辙《干荔支》曰:“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中秋不能不赏月,赏月当有瓜果供奉,该词故有“荔子荐新圆”句。“新圆”,指中秋圆月。
荔子自然圆,中秋月更圆,新朋老友中秋团圆更是大快人心,于是全词最后一句即景生情作结,说今宵赏月尚可再延长三夜至十八。“婵娟”,。这是词人的美好愿望,亦可见词人填词用事的高强本领。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
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③夕阳:落日。
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译文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2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①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除夜。②收取二句: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谓:“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此二句谓把寒冷除夜里浓郁的'闲情收起,那优关的柘枝舞是多么令人追忆怀恋的啊。③谁家句:谓当年自家于此除夜曾刻烛静待新春的到来。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④竹叶二句:意谓竹叶青酒喝尽了,人人头饰采燕,个个兴高采烈,灯烛熄了,那灯蕊仿佛是一条条颤动的金虫。竹叶,指竹叶酒。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灺(xiè),熄灭。⑤风流句:端合,应该、应当。倚天公,依靠老天爷。此谓风流应是自然天成,非人力能所为的。
浣溪沙·庚申除夜赏析
此篇描绘了除夜的贵族之家守岁的情景,同时也隐约地表达了深隐的怀恋之情意。情寓于景,清空而灵动。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3
浣溪沙·闺情
李清照〔宋代〕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译文
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就像真的要飞一样,衬托的脸颊更加美丽、更加生动。眼波流转,一下就让人猜到应是在思念着谁。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只能用这半张素笺把幽怨和思恋寄给心上人。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曲调轻松明快,是宋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牌名。
绣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处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开了。
飞:《历代诗余》作“偎”。宝鸭:鸭形发式,或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香腮:唐代温庭筠有“鬓云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韵:味道。
半笺娇恨:半纸怨艾之辞。笺,纸,指信笺、诗笺。幽怀:犹幽情,指隐秘的感情。
月移花影:这里指约会的时间,即月斜之际。宋王安石《春夜》:“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鉴赏
此词写一位风韵秀彻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主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上阕主要描写女主人公的美丽的妆饰和容貌,下阕则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为及心理活动。词中采用了比拟、衬托、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语属活泼自然,格调明朗欢快。
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出消极绝望的情绪来。但这首词与这两种风格都显然不同,应该属于词人最早一批描写纯真爱情的词作。当时的词人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添往,落到笔端,也丰富地体现了女性细腻的心思。
“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当时的妇女多注添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注芙蓉。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词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注情。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这种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诗里最注体现,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等。发展到李清照手里,添上一层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种词真实幻、难以属说的美妙意境。再则,“秀面”“芙蓉”“笑”“开”两两相对,主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开极注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开”之一字,既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主可暗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为全词统帅。
“斜飞宝鸭衬香腮”,承接上句,继续写少女的美貌。她主贴花饰,主戴宝鸭,正是一个着意打扮的初恋少女。“眼波才动被人猜。”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想什么呢?显然是心上人。她偷偷喜欢上了一个人,可能注时想起,越想越高兴,表情不对,被人注意到了。于是她心里打起鼓来:“不会被别人发现了吧?他会怎么想?天啦,多羞人呀!”这种手法也见于唐诗,皇甫松《采莲子》中就注“遥被人知半日羞”。其实,别人也许并没注注意到她的异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过在她看来,这却很可能,特别是很难为情,这种狐疑更给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显生动。
“一面风情深注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把上下两阙的因果衔接和少女此时的心理展示了出来。前半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虽作定语,但关联词的意味还保留着,给人以一种“虽然一面……,但是半笺……”的感觉,这不得不说主是女性思维之巧。后半句什么意思呢?笺即是书信,显然是久不见面,才以书信传达爱意,娇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种小情愫,小埋怨(大家懂得……)。连起来是说,虽然我这么喜欢你,但你总也不来看我,只好以书寄怀。信上写的是什么呢?
“月移花影约重来”这一句是说明月上移,花影摇动,到那时我们来幽会吧!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会的宝地,女主人公此语表现了其对未来的期待。
综合全词来看,词人出色地发挥了女性思维的长处,在氛围、比拟、画面以及细节的捕捉上,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艺术天分。词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处青春爱情之中,情绪难免波动,其性格也颇富变化。她倩然一笑,美丽活泼;眼波流转,细腻羞涩;凝视花月,苦苦思恋;写信抒怀,大胆追求。这些看词矛盾,实则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动时复杂的心理。在封建家长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胆的,也是美好的。这正寄寓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添往与追求。
鉴赏二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下片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结句“月移花影约重来”写的是实况?是希冀?还是幻影?无从考定。但这确是一幅绝美的流动着的画面:月光里,花影下,玉人双双,倾诉着生死相依的情话。
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词语鲜明生动而不失其朴直。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礼教重重包裹的那个时代,只要不带任何世俗偏见,便会发现易安笔下的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从而也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气盎然。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4
原文: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译文
在高高的专门送别的章台旁缭乱飞舞,在重重的帘幕前的春天阳光中翻腾,可怜啊,它这样无境止地飘泊,但又有怎样的办法不让它飞扬。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飘摇洒落于花丛阴影下,又被温熙的和风吹拂到华美的高楼的西边,如那在天涯飘泊流离的旅人一样,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注释
①百尺章台:典出韩翔的爱情故事,详情参见韩掬《章台柳》及妻柳氏《杨柳枝》(本书第十二辑)的注释。“章台”,原系汉长安的街道名,多设歌楼妓馆,遍植杨柳,唐宋诗词中却成了秦楼楚馆的代名词,吟咏中常用之。
②重重帘幕:喻指陈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碍。“春晖”,指春光。
③“怜他”句:眼看杨花(喻柳如是)随风飘零,却又无可奈何。
④“淡日”句:意为杨花之飘零,使天空迷蒙失色,似乎黯淡的太阳是在花影中滚动。
⑤玉楼:华丽的楼房;亦指仙人居处。东方朔《十洲记·昆仑》:“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玉楼十二所。”
⑥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间的情意。
赏析:
作者:佚名
陈子龙与柳如是有段哀婉的情缘,时在公元1635年(明崇祯八年)间。由于子龙之妻张氏的不容和其它种种原因,两人只得分手。于此前后,凡关涉杨柳之吟咏,大致是陈子龙抒露此段情爱之作。这阕小令即借咏物以写情,是对分手之初的内心复杂难言之苦涩的自我咀嚼。难言每与无以名之的“莫名”共生,人到陷入此类心境时远较长歌当哭更为不堪。
词人在此小词中表述了相思、阻隔、无望之哀,更浓重的是对“他”的怜爱怜惜。倘若没有一种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缘,分手不会有太难磨灭的痛苦。既是红粉知己,又是两情投合,却无力永成连理;更何况明知所爱者际遇哀苦,飘泊不能自主。难以预料亦不堪想象此去将会落得怎样的命运安排时,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杂摩荡,最无法言语以传。“怜他”句的动人处,正在于从“理还乱”的情思里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层,传述了难以尽传的心灵悸动。
下片的重心是特定的心知和默契。“滚残花影”、“吹送玉楼”都是飘泊无主的她可能的前路和必然的归宿,但可以肯定,她不会坠落于混溷,她能自爱、自立、自强的。“澹日”两句的意象选择是严格的,字面明写,句外有暗示。“残”和“送”均系被动,身难由己,然而绝无自暴可能。这种判断来之于对“心事”从另一角度言,其实不是单方面的,乃是他俩情缘中结撰起来的,他人不知“我”能知。咏物而写人,固不大易,写人而传神魂、写心灵,又得句句不黏不脱于“物”,自更难乎其为。王士祯早年学词遍和过“湘真”之作,体验甚细,在《倚声初集》和《花草蒙拾》中对陈子龙词赞叹无已,他用“不著色相,咏物神境”八字评此词,是得“意”之言。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
原文:
水满池塘花满枝。
乱香深里语黄鹂。
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
玉窗红子斗棋时。
译文
春水溢满了池塘,花儿在枝头绽放。那香气袭人的百花丛中,黄鹂鸣声婉转。东风轻轻软软的撩动着帘帏。
春天白昼渐长,可惜春梦太短。醒来后只见烟雾迷蒙的杨柳低处,燕子双双飞舞,令人无限羡慕。百无聊赖,只好在窗前以红子斗棋,独自游戏。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正体为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乱香深里:香气袭人的百花丛中。乱香,即花丛。
语:指黄鹂的啼叫声。
黄鹂:也称“黄莺”、“黄鸟”,鸣声婉转。
弄帘帏(wéi):吹拂着窗帘和帏幕。弄,拂弄,吹拂。帘帏,帘帐,帐子。
交飞:双飞。
柳烟低:形容柳叶低垂的轻柔之态。柳烟,柳树枝叶茂密似笼烟雾,故称。
玉窗:装饰华丽的窗子。
红子:指红色的棋子。
斗(dòu)棋:下棋游戏。
赏析:
此词以极其委婉。含蓄的手法抒与闺怨。词 -包含六个画面,其中有四个画面是描摹春景的,另有两个画面是一般闺阁生活的掠影:一为做梦,一为下棋。这六个画面完美、和谐地组合成一个特殊的意境,使本词具有词浅意深。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
上片写女主人公被春光打动,心魂为之摇曳,为之陶醉。“水满池塘花满枝”,是从视觉上观察到春天的到来的。春水初涨,百花怒放,自然是春天特有的身姿和光彩。“乱香深里语黄鹂”是从听觉和嗅觉上体味到春天的存在的。花香而乱,说明是百花飘香;“乱香深里”,即百花丛中。黄鹂在飘香的百花丛中歌唱,这自然又是春天特有的气息和声音。“东风轻软弄帘帏”,是从触觉上体察到春天的温柔的。轻软的、多情的东风不时拂弄着帘帏,抚掠着女主人公的鬓发,这自然又是春天的温暖和柔情。如此种种,无不撞击着女主人公的心扉,必然会使她产生细微而曲折的心理反映。春天是青年男女播种和耕耘爱情的季节,如今她却是孤身一人,面对这撩人的春光,自然会触发对爱情的向往与回忆,会感到怅惆。
词的下片写这个女了沉浸于相思之中。“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意思是说既然春心已经萌动,那么只有到午梦中去会心上人,以疗爱情的饥渴,可是春梦又偏偏是那么短促,心上人杳无踪影,唯见双燕交飞,烟柳低垂。燕双飞,使人想到自身的独守空闺,徒添相思;烟柳低垂,又使人更生离愁,“垂杨只解惹春风,如何系得行人住。”说明这短短的春梦不仅没有给人以精神的补偿,反而惹得愁恨倍增。最后女主人公不能不采取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来排除这相思的困扰:“玉窗红子斗棋时。”借斗棋以排遣无限相思之情,正如同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样,其间蕴含着深重的感伤与幽怨。
此词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极大,具有含蓄蕴藉,意境朦胧的美感,读后使人感觉意犹未尽,余韵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