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快乐生活感言


小镇的快乐生活感言

我们的小镇观后感1

  在本周周四,我们在活动中心观看了《我们的小镇》,整部戏演员们都在很用心的演,观众也比较积极的配合着。我在看完这演出之后,感触也很深。

  第一幕,演的是小镇的一天,那是那时候是主角们小的时候,表现出他们的天真,两小无猜。第二幕是演主角们成年后,情窦初开,两情相悦的美好画面。第三幕是女主死后的追悼会以及亡灵返乡之后发生的事情。

  在看完整部戏之后,我感觉这部戏就是为了表达人活着才是最美好的,只有在活着的时候真正认识到此时此刻生活的价值,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但是人活着的`时候,总是不会发现自己到底有多幸福,相反,他们总是抱怨生活,抱怨麻烦,抱怨一切令他们不爽的事。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吧生活过的这么盲目,更多的,我们要多一双眼,一双能发现生活幸福的眼睛。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真的很美好,别等到失去了就才后悔。尽管生活中有着总总的不如意,但是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如一句戏中的台词“没什么可以认真的”,没错,这种心态我们可以面对烦恼,面对痛苦,面对人生。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面对困难挫折和痛苦时,这种心态往往能让我们更冷静,更能度过这艰难的时期,没错,没什么可以认真的。

我们的小镇观后感2

  《我们的小镇》是美国剧作家桑顿怀尔德的作品,该剧曾获1938年美国普利策奖。作者桑顿?怀尔德坚信,在活着的时候真正地认识到此时此刻生活的价值,生活才会是有意义的。作者用低入泥土的视角,讲述着日常生活中周而复始的小事,用平常的点滴展现了生活中存在的威严与平凡。该剧导演对该作品进行了改编,将故事从20世纪初的美国小镇带到每个人身边,旨在让人们体会到,在任何年代和地域,琐碎和平凡贯穿于每个人出生、成长、恋爱、婚育和死亡的过程中。夜语剧社希望透过这部戏传递给观众一种优雅、清新的气息,让观众在喧嚣繁忙的的都市生活中寻得片刻的宁静、平和与愉悦。

  此剧以两个家庭为主线,叙述了一群普通而快乐的人,生活在一个恬静而普通的小镇。如同你我一样,他们平平凡凡地经历着出生,成长、婚育和死亡。当因难产离世的女主角艾米莉的灵魂回到曾经记录着她的笑声的地方,她才猛然发现,那些平凡和琐碎,那些平淡和简单,是那样的美好和珍贵。原来活着的人们从来没有认识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剧情的缓缓铺开使《我们的小镇》平凡而宁静,然而生活的真谛就蕴含在这一片静谧之中。你是否记得第一次青春的萌动?你是否安然享受父母为你的付出?你是否在婚礼前慌张无措?你是否面对死亡充满恐惧?请走进《我们的小镇》,请走进夜语剧社。

我们的小镇观后感汇总「最新」

  《我们的小镇》这个话剧提供了一个视角——死后的视角。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中都要经历无数的离合悲欢,抱怨和痛苦、快乐和幸福,与我们相伴。但它们究竟有什么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从“死后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切,就是假设我们死了,并且有机会重新看一遍曾经的或此时的生活,看我们曾经或此时是怎样生活的,也许,一切不自知就会被唤醒,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为何。用死后的视角看待生长的命运,恬淡而不悲观,澄净而不伤感。

  第一篇:看《我们的小镇》有感

  如果说布莱希特的“间离”戏剧方法直接受梅兰芳京剧演出的启发的话,那桑顿·怀尔德的戏剧观念之中国因素就要复合得多了。因父亲曾任美国驻华总领事,怀尔德少年时在上海、山东烟台生活过若干年且接受教育(其时恰逢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共和兴起的时代风云变幻中),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对其有所影响,及至成年,在其戏剧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京剧的独特形式亦予他不少启悟。《我们的小镇》这个剧本,在二十世纪三〇年代的美国剧坛算是个“异类”,从形式到内容,均有出人意表之处(如舞台上“没有帷幕,没有布景”,舞台经理既是无所不知的叙事者,也是身处其中的演员),而作者对生死的思虑与体悟,对我们而言,或许有着某种东方式暗接款曲的熟悉感,因为那些凡俗的平淡,及平淡中隐藏的诗意与深刻。

  《我们的小镇》中,那个不起眼的小镇名为格洛佛角,镇上有几百户人家,共2642人,而剧中的三幕戏主要围绕吉布斯家和韦伯家展开,一切波澜不惊,出生、成长、上学、结婚、生育、死去,一代人、两代人,周而复始,每个人都是如此生活着。这让我想起美国另一位戏剧 -尤金·奥尼尔的名作《天边外》,探讨生活在别处这个话题,“海的那一边是什么?”“是天边。”“那天边外呢?”剧中的主人公一生渴望着“天边外”的生活,可终其一生也未走出小镇,徒然留下无限的怅惘和悔恨。而《我们的小镇》中的人物似不太存有生活在别处的想法,但并非他们全无困惑与梦想,此处生活的意义是他们,亦是这部剧作念兹在兹的莫大问题。

  与许多剧作将笔力灌注在第一幕相异,《我们的小镇》初始一直平静铺叙,第一幕“日常生活”、第二幕“爱情与婚姻”,淡淡而过,或有让人饮白开水般的不耐。但第三幕,不避“怪力乱神”,有了幽灵,有了穿越,有了哀伤,有了犹犹豫豫的放下,前面两幕的意义不再模糊,垫场不再是垫场,一切贯穿起来,获得了一种飞升。日常生活、爱情与婚姻,平凡得令许多人习焉不察,忘却此中的真意,而死亡及虚拟的穿越,让本来隐形的一切蓦然显影,重新曝于我们的眼前。韦伯家的艾米丽因难产而死,得知还有一次返回人间稍作停留的机会,她选择了自己十二岁生日的那天,虽然同时得到警告这样的重返是痛苦的,她仍然如此选择、不改初衷。因之,有了返回时限已到,艾米丽再次离别时如下的告白:

  “再见,再见,世界。再见,格洛佛角……妈妈,爸爸。再见,我的闹钟……妈妈的太阳花。食物和咖啡。新熨好的'衣服,还有热水澡……睡觉与起床。哦,地球,你太美妙了,以至于无人能认识你的好。”

  这种锥心的痛楚,是因为艾米丽意识到自己以前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忽视,于是在被带回坟墓的刹那,她仍要努力再回看一眼。“有没有人在活着的时候,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每一分,每一秒?”这是她面对舞台的诘问,痛入心扉,或许亦问入每一个人的心里。

  日常生活的缓慢流程有着极大的销蚀作用,一切的耐心,一切的尊严,在时光的消磨中损耗殆尽,似乎没有了重心与质感。但桑顿·怀尔德的戏剧叙述方式却使那难言的真相忽然拉至我们的面前,所有的不再影影绰绰,而是清晰可辨,纤毫毕现。艾米丽如是,而送报纸的男孩乔·克罗威尔更有着在剧作家艺术处理下微缩的一生,他刚在舞台上出现时,在派送小镇报纸《哨兵报》,边和吉布斯医生拉着家常,谈论谈论膝盖隐隐作痛什么的;而随后从舞台经理貌似随意的旁白中,我们得知乔非常聪明,高中毕业将获得麻省理工的奖学金,“本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但战争爆发了,他死在了法国。——所有那些教育都白费了。”死亡兀然扑至眼前,原本凡俗的日常生活顿时暗潮汹涌。我们若事先得知这一切,还会一任生活的漠然吗?

  桑顿·怀尔德对小镇日常生活的铺陈是异常散漫的,没有太多的戏剧性,没有特立独行的人物,没有抓人眼球的事件,一切的平常凡庸如剧本名字:“我们的小镇”,放之美国任何一个州皆可,或许放之四海亦皆可。甚至,舞台经理还请来了一位州立大学的农业学教授,给大家介绍格洛佛角的地理概况,诸如生成年代、气象学知识、人类学资料等等,与故事本身并无直接的关系,近似繁冗的旁逸斜出的枝节。这是对写实剧的一种近于“笨拙”的陷溺与戏仿,当进入的程度达至极限时,反讽的效果也就油然而生,刻画凡俗生活的戏剧泛出了隐喻的色彩,源于怀尔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最微小的事件找到最珍贵的价值”。大家对如此的一个小镇的感受是陌生与熟悉的混合,故事未必逐个经历,但人情与世态的相通却是不言而喻的。

  桑顿·怀尔德曾说,“我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新型戏剧家。我曾希望自己是。我希望能贡献一份力量,为他们的到来铺平道路”。事实证明,怀尔德确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创新者,他从无戏剧性中寻出戏剧性,从凡庸中提炼出诗意之花来,于他自己是抒怀之作,其间的隐喻亦为我们每一个人所见证。

  第二篇:《我们的小镇》观后感

  在本周周四,我们在活动中心观看了《我们的小镇》,整部戏演员们都在很用心的演,观众也比较积极的配合着。我在看完这演出之后,感触也很深。

  第一幕,演的是小镇的一天,那是那时候是主角们小的时候,表现出他们的天真,两小无猜。第二幕是演主角们成年后,情窦初开,两情相悦的美好画面。第三幕是女主死后的追悼会以及亡灵返乡之后发生的事情。

  在看完整部戏之后,我感觉这部戏就是为了表达人活着才是最美好的,只有在活着的时候真正认识到此时此刻生活的价值,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但是人活着的时候,总是不会发现自己到底有多幸福,相反,他们总是抱怨生活,抱怨麻烦,抱怨一切令他们不爽的事。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吧生活过的这么盲目,更多的,我们要多一双眼,一双能发现生活幸福的眼睛。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真的很美好,别等到失去了就才后悔。尽管生活中有着总总的不如意,但是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如一句戏中的台词“没什么可以认真的”,没错,这种心态我们可以面对烦恼,面对痛苦,面对人生。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面对困难挫折和痛苦时,这种心态往往能让我们更冷静,更能度过这艰难的时期,没错,没什么可以认真的。

  第三篇:观《我们的小镇》有感

  阅读《我们的小镇》,我会将这些字一个个置换成舞台演员的台词,会想到舞台上奔走不停的演员们将我读到的这些字,一句句地说出来。这和阅读普通小说的经验不同。普通小说,我对词语的体味更多地停在安静里,而《我们的小镇》是有声音的,阅读这样一个剧本,我常常会被里面念台词的人的语气吸引,甚至打断。

  是的,我被某个人的一句话带到自己的童年,或者我的故乡里。

  尽管是美国一百年前的作品,但是,作为一个小镇,它在世界上仍然有着时间的公约性。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这个被怀尔德无数次重复表述的小镇,仍然可以想到自己的故乡,甚至将自己故乡里的人和故事代入在这个剧本里。

  第一幕里的医生,他熟悉小镇上所有人的身体情况。他不由得让我想起我们村里的医生。而恰好,我的小学同学里也有一对双胞胎,这让我阅读时无端生出亲近感。当然,我乡村生活的记忆,并没有如此文明的秩序,比如牛奶工以及报社总编,可是,哪个村镇没有一个广播站呢?还有,虽然没有送牛奶的工人,可是我童年印象最深的,是摇着拨浪鼓在街巷里卖吃食的老人,他总能定期地将世界上丰富的味道传递给我们,即使我们没有钱买,但也总能凑在他的箱子边上,狠命地闻一下他出售的零食的味道。

  这种种的代入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一边阅读同时也一边梳理自己的乡村记忆。这些记忆有的脱离这个剧本,向着遥远的故事情节走了,让我忘记了阅读。所以,这册薄薄的小书,我读得很慢,却也因为这缓慢的节奏,而更加喜欢这本书。

  怀尔德的简介里有一段文字,非常吸引我———他竟然在中国居住过。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过美国驻华总领事,为此,他在烟台居住过,还在那里念过书。

  烟台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他造成影响,不好论述。但是,《我们的小镇》里所描述的熟人社会的亲情和友谊,的确有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相近的地方。怀尔德笔下有合唱团,我不由得想起乡村喜宴或丧宴上的响器班,他们吹唢呐、唱悲伤的地方戏剧,都是对我童年生活的文化补充。

  如果说《我们的小镇》第一幕是春天,是孩子童年或者少年的记忆,是一张青涩而泛黄的照片,那么,第二幕是堆满糖果的一场婚宴底片,仿佛,只要在暗室里冲洗一下,便可以将整个场景复活。声音和色彩随之而来。医生的儿子乔治要娶报社总编的女儿艾米丽,竟然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在结婚前的一天,新郎和新娘子不能见面。而结婚所展示的,不仅仅是青春和欲望,更展示了美国底层小镇的风情和民俗。噢,对了,还有音乐。我记下了那音乐的名字,是手风琴拉出来的《广板》。

  第三幕是伤感的油画,需要有光线直射过来,远远地看,才能分得清这底片上悲伤的层次。这一幕描述小镇上的死亡。自然,我在阅读的时候,又一次想到了我的乡村的死亡事件。和怀尔德笔下的死亡不同的是,中国乡村的非正常死亡,并未引起人的重视。这和中国的历史逻辑有密切关系,中国历史的逻辑从来是个体依附在集体甚至家国命运上,个体是不值得记录的,除非是英雄。而在怀尔德的笔下,每一个人的死亡都是小镇历史的一次重写。他们对个体的尊重在这张底片上被放大,个体因而显得饱满而生动。

  剧本和小说的区别在于,除了故事叙述的结构更为复杂以外,剧本有声音和人物活动的画外内容。比如在第三幕,除了舞台经理的画外解说,还有像回忆短片式的插曲。这种闪回一般的黑白镜头,插在正在进行的剧情里,让大家知道,故事是怎么开始或者结束的。

  已经死去的艾米丽,在小说的叙述中很难再度回到故事里,可是,在《我们的小镇》这个剧本里,她又回来了。不仅如此,她甚至还可以隔着死亡与现实的空间,和没有死去的人进行对话。这种“穿越”是超现实主义的尝试,是完全将时间打断,将故事正在进行的纵深打破。作者将情感放在了第一位。这个时间,剧情需要的不是逻辑,也不是时间的顺序,而是情感的满足。我想到什么呢,我想到我幼年时看到一出关于巫婆的戏剧———未成年死去的人,始终不肯离开家庭,每每在深夜的院子里哭泣,于是,巫婆便让死去的人的鬼魂上了她的身,和逝者家人对话。一问一答,俨然是活着时的样子。直到家人满足了死者的愿望,鬼魂方离开巫婆的身体。我每一次看到这样的巫婆演出,都兴奋不已。而怀尔德在《我们的小镇》里实现了这些。

2016最新《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

  《我们的小镇》话剧,作者用低入泥土的视角,讲述着日常生活中周而复始的小事,用平常的点滴展现了生活中存在的威严与平凡。下面是有关话剧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篇一

  5月6日晚上7点30分,厦门大学中文系2011年“中文有戏”演出季之经典剧目再现《我们的小镇》在建南大会堂倾情上演。演出持续了130分钟左右,高潮不断,掌声、喝彩声频频。剧组全体演职人员以严谨而生动的创作态度为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戏剧爱好者带来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话剧之夜,更是将厦大“中文有戏”演出季推向一个新高潮。

  《我们的小镇》是桑顿·怀尔德(1897~1957)的代表剧作,曾获1938年普利策戏剧奖。本剧以歌洛威尔小镇上两个家庭为主线,通过描写镇上居民的平凡生活,探讨了成长、婚姻、死亡以及生活的意义。本场演出的演员们来自各大院系各个年,级,皆是非专业演员,却以隽永真挚的表演使现场观众身临其境般经历着20世纪初的美国小镇的日常生活,感受着它们的所经历的悲喜哀乐。

  当晚,话剧在第二幕和第三幕皆出现高潮。第二幕的婚礼,扮演新人的一对演员伴着进行曲、花童的祝福和众宾客的簇拥步入观众席,观众们感叹新娘的惊艳,感慨新人的甜蜜,沉浸于婚礼的喜悦中,使得现场气氛雀跃不已。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穿的是她母亲当年结婚的婚纱,更是让人艳羡不已,也为话剧演出增添了一丝传奇色彩。而到了第三幕,葬礼的肃穆又使得现场陷入淡淡的感伤气氛中,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起伏不定。当因难产离世的女主角艾米丽的灵魂回到曾经记录着她的生活足迹的地方时,她才猛然发现,那些平凡和琐碎,那些平淡和简单,是那样的美好和珍贵。剧情到了这一处,观众深为动容,席间不断有人轻轻抽泣。而本出话剧的宗旨亦在此处展露无遗,活着的人们只有真正认识到平淡生活的意义,才能珍惜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

  话剧结束后,演出季总策划、《我们的小镇》制作人李晓红教授,导演09级硕士生江丽陈携各分幕导演和全体演职人员上台谢幕,整个大会堂再次掌声雷动。大家在回味《我们的小镇》所带来的精彩之余,亦对“中文有戏”演出季寄予了更多的期盼。

  《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篇二

  如果说布莱希特的“间离”戏剧方法直接受梅兰芳京剧演出的启发的话,那桑顿·怀尔德的戏剧观念之中国因素就要复合得多了。因父亲曾任美国驻华总领事,怀尔德少年时在上海、山东烟台生活过若干年且接受教育(其时恰逢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共和兴起的时代风云变幻中),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对其有所影响,及至成年,在其戏剧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京剧的独特形式亦予他不少启悟。《我们的小镇》这个剧本,在二十世纪三〇年代的美国剧坛算是个“异类”,从形式到内容,均有出人意表之处(如舞台上“没有帷幕,没有布景”,舞台经理既是无所不知的叙事者,也是身处其中的演员),而作者对生死的思虑与体悟,对我们而言,或许有着某种东方式暗接款曲的熟悉感,因为那些凡俗的平淡,及平淡中隐藏的诗意与深刻。

  《我们的小镇》中,那个不起眼的小镇名为格洛佛角,镇上有几百户人家,共2642人,而剧中的三幕戏主要围绕吉布斯家和韦伯家展开,一切波澜不惊,出生、成长、上学、结婚、生育、死去,一代人、两代人,周而复始,每个人都是如此生活着。这让我想起美国另一位戏剧 -尤金·奥尼尔的名作《天边外》,探讨生活在别处这个话题,“海的那一边是什么?”“是天边。”“那天边外呢?”剧中的主人公一生渴望着“天边外”的生活,可终其一生也未走出小镇,徒然留下无限的怅惘和悔恨。而《我们的小镇》中的人物似不太存有生活在别处的想法,但并非他们全无困惑与梦想,此处生活的意义是他们,亦是这部剧作念兹在兹的莫大问题。

  与许多剧作将笔力灌注在第一幕相异,《我们的小镇》初始一直平静铺叙,第一幕“日常生活”、第二幕“爱情与婚姻”,淡淡而过,或有让人饮白开水般的不耐。但第三幕,不避“怪力乱神”,有了幽灵,有了穿越,有了哀伤,有了犹犹豫豫的放下,前面两幕的意义不再模糊,垫场不再是垫场,一切贯穿起来,获得了一种飞升。日常生活、爱情与婚姻,平凡得令许多人习焉不察,忘却此中的真意,而死亡及虚拟的穿越,让本来隐形的一切蓦然显影,重新曝于我们的眼前。韦伯家的艾米丽因难产而死,得知还有一次返回人间稍作停留的机会,她选择了自己十二岁生日的那天,虽然同时得到警告这样的重返是痛苦的,她仍然如此选择、不改初衷。因之,有了返回时限已到,艾米丽再次离别时如下的告白:

  “再见,再见,世界。再见,格洛佛角……妈妈,爸爸。再见,我的闹钟……妈妈的太阳花。食物和咖啡。新熨好的衣服,还有热水澡……睡觉与起床。哦,地球,你太美妙了,以至于无人能认识你的好。”

  这种锥心的痛楚,是因为艾米丽意识到自己以前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忽视,于是在被带回坟墓的.刹那,她仍要努力再回看一眼。“有没有人在活着的时候,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每一分,每一秒?”这是她面对舞台的诘问,痛入心扉,或许亦问入每一个人的心里。

  日常生活的缓慢流程有着极大的销蚀作用,一切的耐心,一切的尊严,在时光的消磨中损耗殆尽,似乎没有了重心与质感。但桑顿·怀尔德的戏剧叙述方式却使那难言的真相忽然拉至我们的面前,所有的不再影影绰绰,而是清晰可辨,纤毫毕现。艾米丽如是,而送报纸的男孩乔·克罗威尔更有着在剧作家艺术处理下微缩的一生,他刚在舞台上出现时,在派送小镇报纸《哨兵报》,边和吉布斯医生拉着家常,谈论谈论膝盖隐隐作痛什么的;而随后从舞台经理貌似随意的旁白中,我们得知乔非常聪明,高中毕业将获得麻省理工的奖学金,“本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但战争爆发了,他死在了法国。——所有那些教育都白费了。”死亡兀然扑至眼前,原本凡俗的日常生活顿时暗潮汹涌。我们若事先得知这一切,还会一任生活的漠然吗?

  桑顿·怀尔德对小镇日常生活的铺陈是异常散漫的,没有太多的戏剧性,没有特立独行的人物,没有抓人眼球的事件,一切的平常凡庸如剧本名字:“我们的小镇”,放之美国任何一个州皆可,或许放之四海亦皆可。甚至,舞台经理还请来了一位州立大学的农业学教授,给大家介绍格洛佛角的地理概况,诸如生成年代、气象学知识、人类学资料等等,与故事本身并无直接的关系,近似繁冗的旁逸斜出的枝节。这是对写实剧的一种近于“笨拙”的陷溺与戏仿,当进入的程度达至极限时,反讽的效果也就油然而生,刻画凡俗生活的戏剧泛出了隐喻的色彩,源于怀尔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最微小的事件找到最珍贵的价值”。大家对如此的一个小镇的感受是陌生与熟悉的混合,故事未必逐个经历,但人情与世态的相通却是不言而喻的。

  桑顿·怀尔德曾说,“我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新型戏剧家。我曾希望自己是。我希望能贡献一份力量,为他们的到来铺平道路”。事实证明,怀尔德确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创新者,他从无戏剧性中寻出戏剧性,从凡庸中提炼出诗意之花来,于他自己是抒怀之作,其间的隐喻亦为我们每一个人所见证。

  《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篇三

  《我们的小镇》是美国作家桑顿怀尔德的作品,据称是张爱玲最推崇的剧作之一。没想到的是:此剧竟是采用实验戏剧的风格,它完全不同于大家熟悉的演员台上表演,观众台下观看的传统演绎方式。而是有一个全知的人物作为视角,不断提醒你站在舞台之外,拷问剧中人的生活,剧中情节的进行由全知视角带领观众不断提出问题,所以会有让现场观众参与其中的环节,然后通过一段情节试图解答。频繁的让局外人打断显然不符一般观众的审美习惯,结果130分钟的话剧只有一半的人坚持看完。但我反而有点喜欢,原因大致如下:

  1、全知视角的出现不断提醒我们正在进行的是戏剧演出,是审美鉴赏,注意到剧中的对话、人物表情、性格等。

  2、话剧或其他舞台艺术同样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不仅仅是娱乐之用。他提出问题引导观众对生活、生命思索,完成了艺术的形而上功能,虽过于直白但强于“神马都是浮云”。

  3、话剧的情节根据全知视角的提示,抢先于观众的思考,攫取生活片段集中展示对问题的解答。生活的平凡琐碎顿时有了意义的承托,与自己生活亦如是。

话剧《我们的小镇》观后感精选2016

  《我们的小镇》不仅仅是小镇的风情史,也写下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当然,还有喜悦和悲伤。下面请继续阅读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小镇》观后感篇1:

  在本周周四,我们在活动中心观看了《我们的小镇》,整部戏演员们都在很用心的演,观众也比较积极的配合着。我在看完这演出之后,感触也很深。

  第一幕,演的是小镇的一天,那是那时候是主角们小的时候,表现出他们的天真,两小无猜。第二幕是演主角们成年后,情窦初开,两情相悦的美好画面。第三幕是女主死后的追悼会以及亡灵返乡之后发生的事情。

  在看完整部戏之后,我感觉这部戏就是为了表达人活着才是最美好的,只有在活着的时候真正认识到此时此刻生活的价值,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但是人活着的时候,总是不会发现自己到底有多幸福,相反,他们总是抱怨生活,抱怨麻烦,抱怨一切令他们不爽的事。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吧生活过的这么盲目,更多的,我们要多一双眼,一双能发现生活幸福的眼睛。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真的很美好,别等到失去了就才后悔。尽管生活中有着总总的不如意,但是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如一句戏中的台词“没什么可以认真的”,没错,这种心态我们可以面对烦恼,面对痛苦,面对人生。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面对困难挫折和痛苦时,这种心态往往能让我们更冷静,更能度过这艰难的时期,没错,没什么可以认真的。

  《我们的小镇》观后感篇2:

  我们过着自己的生活,但很少自知这生活的意义。我们拥有自己的生命,却总是拿它做愚蠢和荒谬的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快乐来自于所拥有的`,而不是所没有的。

  怎样才能让自己拥有一份自觉和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小镇》这个话剧提供了一个视角——死后的视角。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中都要经历无数的离合悲欢,抱怨和痛苦、快乐和幸福,与我们相伴。但它们究竟有什么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从“死后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切,就是假设我们死了,并且有机会重新看一遍曾经的或此时的生活,看我们曾经或此时是怎样生活的,也许,一切不自知就会被唤醒,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为何。用死后的视角看待生长的命运,恬淡而不悲观,澄净而不伤感。

  把我们的生命纳入自然的秩序之中,我们便能拥有一份通达生命深处的宁静;把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小镇》观后感篇3:

  感谢冬冬邀请我去现场观看了话剧《我们的小镇》。亲临现场,真的感觉很棒。终于理解文艺生活的真正内涵。该话剧反映每个人出生、成长、恋爱、婚育和死亡以及生活意义的话剧作品。在活着的时候真正认识到此时此刻生活的价值,生活才会是有意义的。

  教导我们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从一个死者的角度从阐述生命的价值。假如给死者一天的时间,让他们回到自己曾经生活的世界,他们感受到的全都是美好。为什么我们活着的人不能试着转变一下思维去思考呢?无语横生的社会,我们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是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方式。真正放下是否观,放下得失心,我们才会真正的快乐。如果不能完全放下,那么偶尔的休憩总是可以的。

  远离城市嘈杂的喧嚣,在那儿,你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宁静,一片净化心灵的土壤,一份闲适的心情。

  我想我渐渐喜欢上了有主题的话剧及适当的文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