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4古诗两首教案精品教学设计A案推荐,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古诗(加拼音)。(会的学生当小老师教教不会的。然后集体交流并书空古。)你会背几首古诗?(板书:首(加拼音))哪位同学认识这个首字?(指名读字、正音、扩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板书:课题)

  雨后的早晨,当我们从香甜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时,你有什么感觉?(生可以根据切身经历来回答,也可以想象着来回答。)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们有同感,他以诗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春晓(板书:春晓)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样记住眠、处的?(生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

  (1)眠是形声字;它是什么意思。

  (2)处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chǔ;与外区别;书空。

  3.说一说:诗中写了春天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点拨:(1)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的鸟叫声)

  (2)播放风雨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看到飘落的花瓣,你有什么感受?

  (4)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古、诗、首、眠、处、闻、声、多、知

  2.认读、组词,用到处说话。

  3.观察处、声、多、知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处、声、多。

  5.学生描红、临摹。

  六、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咏春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寒露古诗 推荐度: 寒露古诗 推荐度: 白居易寒露古诗 推荐度: 寒露古诗 推荐度: 寒露的古诗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古诗两首》教案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了《古诗两首》教案,欢迎欣赏与借鉴。


  教学目标: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说说自己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听老师范读,说说自己从老师那里听出了什么?

  2、自读课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读出诗的韵味。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诗的体会。

  4、展示读课文

  5、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认读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学生集体认读。

  2、指导书写

  五、拓展练习

  “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亲人,会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他们在干什么?谁送别谁?诗人离开时心情怎么样?

  2、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首古诗《赠汪伦》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习要认的字。

  3、同桌互相读全文。

  三、熟读

  1、自己试着按节奏读

  2、指名读

  3、有韵味地读一读。读出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4、请同学读。

  5、指名读

  6、学生自由背诵。

  四、指导书写

  1、自己边读边画出要求会写的字。

  2、指名读。你准备如何记住它?

  3、练习书写。


两首古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初步理解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自学、指导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情意目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懂得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思路:

  让学生在诵读中识字,通过多读,和生字见面记字形;尝试按“理解——交流——发现不懂的.词语——指导——加深理解”的流程学习古诗。鉴于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不需要理解的太深,能力古诗的大意就行。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读熟两首古诗,在读中和生字见面,自学生字。

  二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卡片,认一认。

  踏、客、赠、汪、舟、欲、踏、潭

  2说说自己是怎么记这些字的。

  3边读边找诗中的生字,和新朋友打个招呼。

  三由生字找出诗句,再理解诗句。

  1指名认“客、何”,这个字在哪句诗里面?读出句子。在诗里面指的是谁?贺知章为什么是客?真的是客人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抓“回乡”理解课题,过渡到第一句。

  从哪里回来?去干什么了呢?(简单介绍诗人生平)

  现在回到了老家,为什么被村上的孩子们当成了客人呢?(过渡到第二句)理解“乡音无改鬓毛衰”。

  2整体感悟第一首诗《回乡偶书》

  读一读,谈感受,想一想诗人回乡的心情。

  学习《赠汪伦》

  1认生字“赠”,理解意思。“汪伦”是谁?介绍汪伦和李白的友谊。

  2读一读,说说自己理解了什么。

  3抓重点字理解诗句。“舟:小船;将欲:将要”“踏:踏拍子”“不及:比不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4再读,体会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演一演,深化理解。

  老师和学生合作演一演《回乡偶书》,体会“鬓毛衰”“笑问”等词。学生合作演一演。

  五背诵古诗,指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

  六作业:

  1熟背古诗两首。

  2提高:搜集李白和贺知章的诗,背一背。

  板书设计:

  少小老大

  《回乡偶书》无改鬓毛衰

  相见不相识

  《赠汪伦》依依惜别之情:深千尺不及清

古诗两首教案

  一、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二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自学、小组合作

  学法:自主、小组合作讨论

  五、教学准备

  卡片、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像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想到了什么。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像,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像-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第二课时

  《山行》

  (一)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二)师生合作,解决疑难

  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三)启发想像。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五)指导写字

  (六)朗读、背诵古诗

  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附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于刘径残君菊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