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清明节不忘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描绘的中国乡村清明节的景象,在异国他乡—马来西亚有时也奇妙地映入我的眼帘。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国度。各民族都保持着他们的传统习俗,华裔也把多彩的中华传统习俗带到南洋去,每年都保持着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代代相传。中华传统习俗与当地习俗交融而呈现出特有的文化光彩。他们把对祖坟的祭拜一向看作头等大事。春节、元宵过后,清明节便是他们的重要节日了。

笔者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居住多年,那里华裔过清明节的情景历历在目。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马来西亚华人便倾家而出去扫墓。节日当天,川流不息的汽车从市区缓缓开出,往郊区的山头蠕动。当然马来西亚的华人也有的赶大早上山扫墓,以避免清明节在交通阻塞中受困。华人们到祖坟前为墓地修整,剪除杂草,在墓前举行追思会,三鞠躬,有的献上供品,有的献上鲜花,点燃蜡烛,烧焚黄白纸,把满山沉睡的魂灵唤醒……沙捞越的华族原籍大多来自中国沿海省份,不同籍贯的华裔都隶属不同的华人社群,诸如福州公会、客家公会、潮州公会、广惠肇公会……除了地缘性社团外,还有众多的宗亲社团。这些社团几乎在每年清明节都热情帮助会员上“义山”扫墓。华人在清明节或先人逝世周年纪念日上山扫墓祭祖的习俗,代代相传。每逢华族社团重大周年纪念日,他们都念念不忘祖先的恩德。

历史名城马六甲的三保山可谓马来西亚最古老的“义山”。三保山墓地占地43公顷左右,那里安葬着大约1.25万座华裔先辈的坟墓,周围草树青青,风景秀丽,新绿掩映下的墓碑,呈现古老生机。与其说它是墓地,不如说它是一座公园。它见证了华裔先辈来到马六甲拓荒以及华巫两族友好亲密关系的史实。三保山名闻遐迩。传说郑和七次下西洋,五次路经马六甲,三保山为当年郑和以及随行人员驻扎之处。此后郑和带领的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定居下来,与当地巫族通婚,他们的后裔在当地被称为“娘惹”,在那里繁衍生息。

马来西亚清明节前后另一景象让笔者难以忘怀。很多华人朋友,三两结伴或全家扶老携幼,飞往祖国大陆故里扫墓祭祖。清明节成为他们访华寻根谒祖的良机。“寻觅梦中故土,寻根谒祖成为我心中不解的情结”,这是千万南洋华人朋友的心声。自从马来西亚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每逢清明节,成千上万的华族朋友纷纷回祖籍国扫墓祭祖。

笔者的老朋友、马来西亚诗巫潮州公会顾问陈宏升先生,今年70多岁了,每年清明节回故里潮州扫墓。他说,这是他有生之年的心愿,回想当年他离乡背井,到沙捞越谋生,艰苦劳作,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如今他的子孙已在当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怎能忘记祖辈的恩德?

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年轻一代的华人,作为马来西亚公民,目睹祖籍国的巨大变化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血缘纽带也牵动着他们到故里为祖宗扫墓。一来祖籍国强大和经济繁荣吸引着他们;二来父母亲强烈的寻根谒祖的意识感染着他们;三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着他们,因而纷纷随长辈来华扫墓并旅游,他们认为这样过清明节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