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柏威夏寺


柏威夏寺(泰语:,Prasat Phra Viharn;高棉语:),是一座位于柬埔寨和泰国边境的古代高棉印度教寺庙,两国对此庙的归属有争议,该寺处于柬埔寨柏威夏省的实际管辖之下。2008年,该寺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了泰国和柬埔寨之间新一轮的主权争夺。

200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泰柬两国有关柏威夏寺的主权争议升级,多次在该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柏威夏寺柬埔寨叫Preah Vihear, 泰国人叫Khao Phra Viham。柏威夏与柬埔寨的其他庙宇的不同之处,开始想到建造该寺庙的是吴哥王国第四位君主耶索华曼一世(Yasovarman I),他在公元889年登基后即策划在扁担山脉建造一所圣寺,最后选择了柏威夏所在的悬崖上。当时很可能认为这是一块福地。耶索华曼在位11年,有许多创建寺庙的记录。但柏威夏的建造屡经波折,一共用了200多年才建造完成。正式完工约在1152年。期间吴哥王朝经历了13位君主,一直在不间断的建造该寺。尽管一直以来皇室内部斗争不断,对于兴建圣寺的愿望从未改变。

柏威夏寺主体结构的建造从公元11世纪上半叶(即中国的北宋中期)开始,到公元12世纪结束,历任君主不断对它加以润饰,终于形成了悬崖之巅令人赞叹的建筑群落。

柏威夏寺的建筑风格与吴哥窟相似。

这个古代寺庙遗址分布在长800米,宽400米范围的峭壁上,四面有长长的阶梯上下。寺有四层,带四个庭院,每层都有山门和围墙,体现了吴哥王朝时期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柏威夏寺具有极佳的地势,其建筑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功能,寺内精致的石雕更是古代文明的瑰宝。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甬道两旁有28米长的雕龙,因年代久远,部分损毁。古刹围墙内还有七个石池。柏威夏寺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已经坍塌,巨石散落。遗址每层都有山门和围墙。山门屋角翘起,上面是精雕细琢的花纹。围墙具有吴哥窟的风格,曲线环绕。整个建筑呈褐红色,在绿荫和蓝天白云的背景下,古朴壮美。

百年争议

法国于1907年与泰国进行边界勘定,边界地图由法国军官于1908年秋完成,并于1908年送交给暹罗政府。其中有一幅地图将柏威夏寺标绘在边界线的柬埔寨一侧境内。

20世纪50年代,柬埔寨独立后,与泰国就柏威夏寺归属产生争议。泰国于1949-1952年占领该寺。于是刚独立的柬埔寨提出抗议并提交海牙国际法庭审理。

1962年6月15日,国际法庭判古寺归柬所有,法院认为,地图是作为联合勘界的成果被送交暹罗政府的。当时及以后许多年,暹罗方面许多官员包括前联合勘界委员会的成员都看到过这幅地图,非但没有表示任何不同的意见,并且还对制作地图的法国官员表示感谢。据此,可以认为地图已被暹罗当局所确认。

法院因此拒绝泰国方面主张柏威夏寺主权的理由。最后,法院以9票对3票确认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主权管辖的领土上,因此判决泰国有义务从柏威夏寺及其邻近的柬埔寨领土上撤出其武装和警察部队及其他警卫和管理人员。虽然有海牙国际法庭的判决,泰国一直没有放弃拥有该地区的任何机会。此后柬埔寨国内动荡,自顾不暇,泰国人致力于从柬埔寨用各种手段搜罗所有和圣寺有关的石刻和文物。

2008年,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批准将柏威夏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过柬埔寨的申遗工作,在柬泰两国间引发一系列争议。海牙国际法庭已经就庙宇的归属权做了规定,但是该法庭没有就庙宇附近土地的归属权做交代。泰国坚称,这块土地还是有争议领土,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其授予世界遗产的地位实在是为时过早。

柬泰争端

1962年 海牙国际法院将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所有,这一裁决结果在泰国引发争议。

2008年7月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柬埔寨申报的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8年7月8日 泰国法院判决,泰国外长诺巴敦上月与柬埔寨签署了关于柏威夏寺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泰柬联合公报,此举没有事先取得国会批准,违反了泰国宪法。诺巴敦随后辞职。

2008年7月15日 包括1名僧侣在内的3名泰国人越过边境检查站,试图进入柏威夏寺宣布泰国拥有该寺主权,旋即被柬方逮捕。尽管柬方当天释放了这3名泰国人,但双方立即在边境线两侧加强了军事力量。

2008年7月21日 泰国和柬埔寨在泰国举行泰柬边境委员会特别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双方承诺不使用武力方式解决争端。

2008年7月22日 在新加坡参加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的东盟国家外长及代表就泰柬边境争端问题举行非正式磋商。柬泰双方承诺,将采取最大程度保持克制和平解决问题。

2008年7月23日 泰国驻联合国大使敦·巴幕威奈表示,泰国政府已致信联合国安理会,请求由泰国和柬埔寨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两国在柏威夏寺地区的边境争议问题。

2008年7月24日 泰国和柬埔寨两国政府同意,于7月28日就边境争端问题举行部长级会谈。

2008年11月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为近引发柬埔寨和泰国边境争端的世界文化遗产柏威夏寺划界。

2009年9月19日 泰国大约4000名人民民主联盟(PAD)成员在距曼谷东北450公里处与警察和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十九日是泰国前首相他信政权被推翻三周年,逾万名红衫军在曼谷政府大楼区游行。为与红衫军分庭抗礼,约五千名泰国亲政府黄衫军到泰柬边界抗议,要求柬埔寨人离开泰柬争议地区,却与当地泰国人爆发冲突,造成多名村民受伤。

2009年10月14日 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贺南洪说,柬政府将把与泰国之间关于柏威夏寺地区边界争议问题提交本月下旬在泰国召开的东盟峰会讨论解决。

2009年11月4日 柬埔寨宣布正式任命流亡国外的他信为柬首相洪森和柬王国政府顾问。此后,他信数次访问柬埔寨。柬埔寨此举遭到泰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并导致两国互撤大使,双边关系陷入紧张。

2009年11月8日 柬埔寨首相洪森在金边宣布,鉴于目柬泰边境柏威夏寺地区局势平静,他决定将部署在该地区的部分柬埔寨军队撤回内地军营。

2009年11月27日 泰国和柬埔寨在泰国海滨城市帕塔亚召开泰柬边境委员会会议,双方同意保持友好关系,避免采用武力手段解决边境争端。

2010年2月6日 柬埔寨首相洪森对柏威夏寺地区进行视察。

2010年8月4日 洪森在金边说,柬埔寨与泰国边境局势正常,柬方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与邻国的纠纷。

2010年8月8日 洪森分别致函本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图里基和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称泰国总理阿披实就柬泰边界和柏威夏寺问题发表的言论是对柬的武力威胁,柬埔寨保留反对任何外来侵略的合法权利。

2010年8月9日 洪森又呼吁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两国领土纠纷。阿披实随即回应道,洪森致函联合国是基于不准确信息,他呼吁双方展开谈判。

2010年8月23日 前总理他信宣布辞去柬首相洪森和柬王国政府顾问一职,使两国持续了10个月的外交僵局出现转机。

2010年8月24日 泰国驻柬埔寨大使返回金边复职。

2010年8月25日 柬驻泰大使尤埃返回曼谷。这是自2009年11月泰柬两国分别召回驻对方国家大使以来,双方首次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

2010年9月25日 柬埔寨首相洪森和泰国总理阿披实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会晤,双方就柬泰两国增进互信、避免冲突、加强合作等达成四点共识。

2011年2月1日 柬埔寨金边市法院分别判处“泰国爱国者网络”领导人威拉和泰国女记者拉蒂8年和6年有期徒刑。从而引发泰国黄衫军更大规模的集会。

2011年2月4日 柬埔寨副首相兼国防大臣狄班在金边说,泰国军队当天下午侵入柬泰边境柏威夏寺附近的柬埔寨境内,遭到柬边防军抗击,双方爆发严重武装冲突。柬官方人士称,至少有7名泰国军人在冲突中被打死。

2011年2月5日 柬泰两军在柏威夏地区的高级指挥官举行会谈。会谈期间,柬方释放4名于4日冲突中抓获的泰国士兵。局势有所缓和。

2011年2月5日,柬埔寨和泰国两国军队在柏威夏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一度出动了大炮等重武器。

2011年4月26日,柬埔寨和泰国两国军队在柏威夏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4月22日至25日,泰柬双方还在泰素辇府帕侬童叻县与柬埔寨接壤的有争议地区持续发生武装冲突,造成至少10名士兵死亡,当地数万居民被迫转移。

2011年6月25日,泰国政府宣布,世界遗产委员会打算把柬埔寨一份涉及柏威夏寺的管理提案纳入会议议程,泰国决定退出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2013年11月11日,海牙国际法院对柏威夏寺周边地区的领土纠纷作出判决,裁定柬埔寨拥有整个柏威夏寺地区的全部领土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