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自古便有食粽、饮雄黄、菖蒲酒等习俗。
菖蒲酒是以菖蒲为药料、以白酒或黄酒为原酒制成的一种药酒。菖蒲是生长在山涧溪流旁的一种名贵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具有开窍、理气、驱风、活血等功效。早在先秦时期,《神农本草经》、《周礼》等古籍中,就有关于菖蒲药用价值的记载。以菖蒲浸酒,在明代最为盛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指出“菖蒲酒,治三十六风,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 。
古人为什么要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呢?原来,古代认为五月是“恶月”。《荆楚岁时记》有“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的记载。既是“恶月” ,便要寻求辟恶祛邪毒的方法。到了宋代,名贵药材菖蒲被道家视为“辟邪之物”,故明清之际,饮菖蒲酒辟邪的风气大为盛行。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及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记胜》均有关于菖蒲酒的记载。由此看来,端午节饮菖蒲酒是为辟邪禳毒,久服可祛病强身。
过端午节,是中国长达两千年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也形成了众多相异的习俗,如有的地区要戴香包,有的地区吃粽子,有的地区饮雄黄、菖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