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依据
(1)编制预案的主要依据是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首先应对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可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 18218-2000),然后对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后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情况来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建立“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根据矿井瓦斯、突水、顶板、动力性灾害,压力容器、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重大火灾、机电事故等事故灾难特性,进行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应急响应、应急信息交换共享与集成、人员定位和搜救、应急抢险等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的综合考虑,增强矿井应急救援能力。
(3)目前《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已编制完成,各级政府组建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机制,保证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的影响和损失。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相互协助、加强合作的原则。
2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防范胜于救灾。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小灾害或事故的损失程度。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急预案所规定和明确的组织、程序、资源、措施等应当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
3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按照系统工程理论的思想,应急救援预案是一个开放、复杂和庞大的系统,需要有系统的设计、标准化的组织实施文件、行之有效的操作程序和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框架由预案的基本方案和程序文件两大部分组成,要素由5个一级和15个二级的核心要素构成。
3.1 应急策划
应急策划包括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评价、资源分析、事故预防和法律法规要求3个二级要素。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主要是对潜在安全生产事故危险的地点、类型、性质和规模及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可能关系及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和安全风险评估。
(2)资源分析,事故预防。根据应急救援活动需要资源的类型(人力、装备、资金和供应)和规模(要标明具体数量),调查清楚现有资源概况,然后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整合的建议方案。同时必须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发现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或险情立即停产整顿,并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3)符合《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培训、演练、监督管理有关的规定和要求。
3.2 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包括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应急物资、互助协议、应急人员培训教育和预案演练4个二级要素。
(1)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分工。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建立应急指挥中心,明确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通常下设综合组、现场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卫生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安全保障组、事故调查组7个组,负责对事故的指挥协调和抢险救援。
(2)应急物资包括基本设备设施、专用设备和资金支持。如医疗卫生救护组负责组织对伤员进行现场紧急抢救和转移治疗。通信、电力等部门要根据需要做好通信畅通和电力保障;由安全保卫组负责组织警力,做好事故矿区警戒,维护矿区社会治安秩序,保证急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3)互助协议。煤矿企业要成立辅助救护队伍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对紧急情况需要协助的政府机构与单位要建立的联系,通过同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援互助协议的方式实现。
(4)人员培训教育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对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
3.3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现场指挥与控制、汇报程序、确定施救方案和处理程序等8个二级要素。
(1)现场指挥与控制。事故发生后以确保人员安全为主要目标,按照应急预案的响应程序指挥、协调救援行动,合理使用应急资源,使事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2)报警与通知系统。接到报警后要初步分析,落实事故的地点、时间、类型、范围,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熟悉报警步骤,以确保能尽快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主要包括:单位内部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关人员的通信联络方法;与应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络方法;与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络方法等。
(3)事故汇报程序。事故被确认后立即汇报政府应急主管部门,以传真方式书面上报:事故的简明情况(包括发生事故的煤矿、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简要经过、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现场组织事故抢救处理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4)确定施救方案和处理程序。应急指挥部在进一步核实事故灾害性质、发生地点、涉及范围、受害人员分布后,根据不同事故类型,确定施救方案,规定处理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紧急处置。主要依靠矿区应急处置力量。事故应急时,迅速反应和正确措施是关键。煤矿事故发生后,企业和政府应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可以向其他煤矿企业征集救援设备和救援人员。
(6)实施抢救。由现场抢险救援组负责组织专业队伍按《施救方案》和有关施救规定,本着“先伤、后亡”的原则抢救人员。
(7)医疗与卫生服务。由专业和接受过急救和心脏恢复培训的人员,组成医疗救援小组,在卫生部门的配合下,及时提供应急需要的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
(8)应急结束。当遇险人员全部获救,遇难人员情况清楚,事故现场得到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3.4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包括确认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程序,撤出救援力量和宣布取消应急的程序,对于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监测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等,以及对于破坏损失的评估程序,进行事故调查和后果评价及善后处理的程序等。
3.5 应急救援的保障措施
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应是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规范运行、标准操作、反应迅速和救援高效。
(1)建立24h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任务,遇有问题及时处理。
(2)演练与修订。建立应急预案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修改、检测和更新预案等程序,并通过预案演练和能力评估对预案实现持续改进。编写应急预案文本文件,仅仅是应急预案的第一步,通过演习可以验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合理性。发现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3)成立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为事故应急救援救护提供技术支持。
(4)煤矿企业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抢险物资、运输等各种保障。
4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方法与实施步骤
(1)危险源识别,需求分析。应用煤矿已有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识别、事故类型、脆弱性分析和重大事故灾害风险分析等,以及事故有关资料应急救援案例的分析,做出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和应急资源整合需求分析。其中包括人力、装备、物质和财政资源。
(2)提出框架设计,分工编制。首先应组成编制小组,提出预案整体框架设计和各级文件目录清单。明确编制任务,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和完成期限,并经常监督检查进度和完成情况。
(3)系统集成。主要任务是检查各级文件与同级程序中互相交叉、重复和遗漏、失误等,把编写整理出的各类文件集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
(4)综合审核,批准发布。聘请有关专家来组织论证、评价和审查,侧重在对框架文件的技术内容科学性、应急救援活动的可行性、行政管理需要的协调性以及应急救援组织适应性等进行严格审核评估等。以文件形式下发,由最高行政和技术负责人签署发布实施。
(5)应急救援预案的更新与修订。根据演练和应急实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分工、流程的合理性。预案的更新修改情况及时通知所有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关的人员。
5 结语
(1)应急预案是各单位应急救援的详细行动计划和技术方案,应急策划是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技术基础,应急响应是应急预案中核心的内容;编制过程划分为5个基本的步骤,同时预案编制与实施应实现持续改进的机制;面向全员,加强宣传和应急救援教育,大力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
(2)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要组织职工学习、演练、贯彻实施,提高职工抢险救灾的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灾害,救灾系统立即启动,各救灾职能组迅速投入抢险救灾,达到反应快速、应急处理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或灾害损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