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急救和处理


 现场抢救是能否挽救生命、减少伤亡的关键,目的是使患者脱离有毒环境,给予必要的紧急处理,防治急性吸收毒物,保护已受损的器官,为进一步的急救、治疗赢得时间,奠定基础。

  现场急救应当根据毒物品种、性质、中毒方式和患者的病情确定急救方法。

  1窒息性气体中毒

  高浓度的硫化氢、氰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毒物,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空气中氧浓度降低至14%(特别是10%)以下时,可导致接触者意识立即丧失,甚至出现电击样死亡。如果救护者救人心切,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中毒事故现场,则极易导致立即昏倒、死亡,造成更多人员伤亡事故。因此,进行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抢救工作,必须立即向中毒事故现场内送风;救护者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氧式面具,并系好安全带;抢救现场设置警戒岗,由专人对抢救情况进行监视,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如现场缺乏防护面罩,在救护人员进入现场之前,应当先向现场放置动物,观察动物的变化,在确认动物没有毒性反应表现时,人员才能进入现场。对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病人.应立即搬移至事故现场的上风侧,给予吸痰、人工呼吸等处理。

  2刺激性气体中毒

  酸雾、氯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氨、臭氧、硫的氧化物、某些酯类、金属化合物以及八氟异丁烯、氟光气、六氟丙烯、氟聚合物的裂解残液气和热解气、氮芥气、亚当氏气、路易氏气、溴甲烷、有机磷等刺激性气体弥漫迅速,常导致多人中毒。救护者进入现场,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和系好安全带。紧急情况下可以用湿毛巾掩口鼻进入现场,但必须系好安全带,进入现场停留时间不宜太长。对刺激性气体中毒的病人,应立即搬移至事故现场的上风侧处理。

  3化学烧伤

  化学烧伤有一个反应过程,开始时并不感觉疼痛,要经过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日后才能表现出它的严重程度,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物理烧伤后伤害可以不继续加深,而腐蚀品与皮肤接触后,灼伤逐步加剧,愈合很慢,还会留下疤痕。

  强酸、强碱等可以造成皮肤、眼睛灼伤的化学品约25000多种,我国约有数百种,除常见的强酸、强碱类硫酸、盐酸、硝酸、其他无机酸、氢氟酸、石灰、氢氧化钠、氨水外,还有酚、苯、电石、乙炔、有机磷、铬酸盐等。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脱去被化学品污染的衣服、鞋帽、手套和袜子,并立即用清水冲洗.忌用热水,冲洗时间为20~30分钟。用清水清洗后,必要时可用中和剂冲洗,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洗去中和剂。对吸湿性强,遇水生成刺激性更强或释放较多热量的化学物(如生石灰、四氯化碳等),应先用软纸、软布抹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对黄磷引起的灼伤,应用清水浸泡、湿布覆盖,以隔绝空气防止着火。

  4脱离现场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1.呼吸、心跳停止的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呼吸急促、脉搏细弱的应给予人工呼吸、吸氧,针刺或指压人中、内关、足三里。

  3.注意保暖。

  4.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和假牙等,维持呼吸道畅通。

  5.检查头、胸、腹等部位是否有外伤,特别要注意是否有骨折。

  6.就近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抢救、治疗。

  7.刺激性气体中毒的病人,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安静休息,加强观察,预防迟发性肺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