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根本理念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所以,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发展需要进行“编程”──教法创新,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改实践中笔者按以下程序“操作”,教学效果显著。
一、拉出学习“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它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菜单”很有必要。
“菜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多项目“菜单”,如:同一节体育课,把内容分为篮球、足球、跳绳、游戏四项。另一类是,同一个项目分为基本掌握技术技能与提高技术技能两个层次,如:篮球这一项分为以运球为主的基本技术和以比赛为主的提高技术。当然,这两类可以在同一节体育上实施,也可以在不同课上实施。但是,每一类都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学习评价。
上课前,教师将“菜单”公布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练习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在练习中逐步“消化”。
二、鼓励学生“搜索”信息,进行“编辑”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获取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的来源,除了教师讲的一部分外,绝大部分要靠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的“搜索”获取。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资料来源可从图书馆藏书、报刊,也可以从电视新闻、网络等搜索。获取的知识可能是体育时事赛事、体育理论知识、动作技术,也可能是体育游戏。然后对搜索来的资料进行“编辑”,在理论课上进行讨论、归类、最后达到“资源共享”。成熟后可以直接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如搜索的游戏,可以让学生自发进行练习、实践,他们对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劳动果实,练习起来就会觉得趣味无穷!
三、设计平台,让学生学会合理“插入”
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适当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平台,应合理安排“插入”环节。
(一)合理插入技术动作
如当学生基本掌握了篮球原地运球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尝试插入行进间运球。这种行进间运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好机会。行进间运球时,教师不做具体要求,也可以适当点拨,但不要影响其自主学习的创造性。
(二)合理插入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标准中要求重视直接实践体验,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体验、生活实践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科学地插入。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使教材回归生活,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例如,钻栏架教学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把摆在面前的栏架比喻成自己家的某个入口,有的学生就联想到了农村苹果园栅栏的一个小洞,进入园子摘苹果时先要从这个洞钻到果园;还有的学生把栏架比喻成自己家轿车的门,想到了上轿车时的动作。学生如身临其境,练习起来就显得轻松自如。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偶尔会出现失误,这些失误更多的是由于过去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偏差而引起的。它影响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呼唤“成功体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成功的乐趣。如何培养这一理念?可以从改变旧的规则入手,实现新规则的“替换”。如50米跑,若同一起跑线起跑,胜利者只有一位──冠军,而其他人都是失败者,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起点。即利用“反方向跑”教学,当第一位学生到达终点时,教师鸣哨,其他同学各自将此时的位置记下,然后把这个位置作为他们的起点,向反方向跑。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有可能得第一了,于是人人争先。又如篮球比赛教学,有的学生一场比赛摸不到一次球,直接打击了他的积极性,以后甚至会讨厌篮球比赛。我们可以将篮球水平最差的学生定为“五分手”(即如果该同学投进一球便记5分),次差者为四分手,中等的为三分手,较好的为二分手,最好的为一分手。如此一个小小的规则变动,使全体学生都发挥了积极性。“五分手”立志为集体立功,积极主动,踊跃上阵;“一分手”一改以前“包打天下”的做法,积极为“五分手”和“四分手”提供投篮机会……
五、积累知识、技术技能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知识、技术技能的积累。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积累起来的,它一般要经历理解、动作记忆、重复练习、巩固提高的复杂过程。如简单的前滚翻,要经过不断地重复练习,才能做得规范,此动作的各个环节在各个阶段掌握的程度又不一样,规范、熟练的动作要不断“复制”,没有掌握或掌握较差的动作就需要不断“升级”。动作技能的积累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要求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材,指导学生在大量的体育实践中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在延伸、拓展、深化中将获得的技能加以“保存”,以兴趣的积累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