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基础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成的,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向与过程,是评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依据,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第一节  课程目标

一、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依据

1.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人们的体力活动减少,脑力活动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这些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由于人们的健康状况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因此,人类的健康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而增进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则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2.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因此课程目标必须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

学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体,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只有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锻炼的具体条件来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这样的课程目标才是科学的、可行的。学生的身心特征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个性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来确定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和功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和功能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内部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制定的目标除受社会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制约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功能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等,其中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功能。如果超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来制定课程目标,是脱离实际的,也是不可行的。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1.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其结构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具体目标共包括五个方面:

·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 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上述五个方面的目标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目标,他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的。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可以看出,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期望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等。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十分重视对人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划分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划分水平目标,从而构成了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目标体系(见图3-1)。

图3-1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增强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良好的体能可以保证人们胜任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而又不易疲劳,并且还有余力享有休闲和应付所遇到的压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其中有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文化传承的目标。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体育课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应该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的原理、方法和技能。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更重视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即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体育锻炼实践和生活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全面性,高中阶段(10~12年级)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则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选择性。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地形成了锻炼习惯,他们才能自觉地坚持锻炼,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才能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从事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本身的心理特性和社会特性所决定的。例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通过体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重视的问题。

(4)具有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受学校教育多门课程的综合影响,仅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不够的,但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努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应使学生将个人的健康和群体的健康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个人的健康不仅是个人幸福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还要使学生关注自己健康的同时,学会关注他人的健康。只有这样,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才会提高。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目标必须结合体育的特点和通过体育教学过程来实现,要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形成积极进取、不畏困难、敢于拼搏、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