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习理论:浅谈印象派绘画中色彩的运用


  色彩教学是高考美术的必经之路。在教授中,经常听到这些字眼“印象派”“看不懂”,学生拿起印象派的画却摸不着头脑。现在色彩教学中采用的理论依据,是印象派时期的色彩理论。其内容是强调色,认为色彩的产生要依靠光源色、环境色及物体自身固有的颜色综合而成。在色彩的对比上也有一定有规则,亮部冷,暗部就要暖;亮部暖,则暗部冷。

  一、印象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

  19世纪60~70年代的印象派,扔掉了16世纪以来的褐色调子。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他们在户外阳光下写生,运用自然光,力求画出主观感受,强调个人风格,它使绘画摆脱了传统题材的束缚改变了程式化。印象派历经三个阶段,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它们在色彩上发展与革新,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

  印象主义观察自然景物千变万化,捕捉不同阳光下色调的美,以感性为出发点,忽视物象的造型写实,主要用光线和色彩表达瞬间的印象。他们研究记录物体环境反射,对固有色加以分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颜色的,色的光赋予的。物体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色相。代表人物:德加 莫奈 雷诺阿

  新印象主义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把光和色上升到研究的角度,使绘画更加科学性。认为一切事物的色彩是分割的,把不同的纯色以点和块的形式调混排列或交错在一起,不在调色板上调色,使饱和度和明度获得最鲜明的效果,而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眼中的视觉调绘中形成的,获得一种新的色彩感受,画面上由很多点块组成,好像缤纷的马赛克,称为“点彩派”。代表人物:修拉

  后印象主义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在再现和对光色的描绘,强调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体结构和线条色块。他们反对分割色彩,大胆采用平面鲜明的色调,纯度高,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代表人物:塞尚 高更 梵高

  二、画家们将色彩规律运用到画面里

  1.明度对比在色彩中占有重要位置。印象画派认为一切色彩发源于光,是由于光照产生的颜色,颜色也有明度变化,即色相环。指黑白灰的层次,即素描关系。柠檬黄的明度高,蓝色和紫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是中间明度,红色和蓝色属于中低明度。他们用颜色间不同色差对比取代了早期对明暗色(黑色褐色)的对比运用。影子不以黑色表示,而是涂上了色彩。高明度基调明快,纯洁;中明度基调朴素,平凡;低明度基调沉重,阴暗。梵高后期作品《向日葵》浓烈的黄色调,明度极高。

  2.色相对比在色彩中占有重要位置。色相环中临近5%距离的为同类色,是对比最弱的颜色。色相之间距离45%角度的是类似色,是弱对比。例如红和红橙。它们对比和谐雅致。色相之间距离在100度以外的为对比色,是强对比。例如红和蓝紫。给人感觉鲜明丰富。色相之间为180度的为互补色,是最强的对比。例如红和绿,橙和蓝,紫和黄。给人感觉刺激。色彩的补色法则在印象派画里频频出现。梵高的作品《夜间咖啡屋》,运用红绿补色对比,视觉效果强烈。梵高的作品《星空》,运用蓝色为底,橙色点缀,画面跳跃。

  3.纯度对比在色彩中占有重要位置。即灰与鲜艳的对比,高纯度强烈冲动;中纯度文雅;低纯度平淡消极。以鲜明的为的画面上,兼有少量灰性色,鲜艳色会更加鲜艳,效果更明亮。梵高的油画色彩强化对比、色彩平涂,常常用纯颜色直接作画,用强烈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这使色彩被赋予了一层独特人性的魅力。

  4.冷暖对比在色彩中占有重要位置。暖色:热情 喜庆 积极 有动感。冷色:寒冷 安静 收缩 缓慢。蓝色最冷,橙色最暖。蓝橙对比冷暖最强烈。红和橙;蓝紫和蓝绿为弱对比。蓝和绿;蓝紫和黄绿为中等对比。物体的受光背光受冷暖变化,受光偏暖则背光偏冷。不同时间冷暖也不一样,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抓住对象记录在画上。梵高《广场上的咖啡馆平台》通过灯光的暖色和夜色的冷色对比效果强烈。莫奈《干草垛》系列通过环境色对草垛的影响,呈现出冷暖色彩绘制的亦真亦幻。

  总之对于高考的学生来说应该从明度 色相 纯度 冷暖上提升自己的色彩画。面对一张画时,可从这几方面入手。多分析,多研究,多临摹,多练习。

  参考文献:

  [1] 央美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赵国志著,《色彩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