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茶文化:“坐茶馆”


在成都,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大学有茶园,处处有茶馆。尤其是老街老巷,走不到三五步,便会闪出一间茶馆来,而且差不多都座无虚席,茶客满棚,生意好得不敢让人相信。究其所以,也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市民中茶客原本就多,二是茶客们喝茶的时间又特别长,一泡就是老半天。一来二去,茶馆里自然人满为患。难怪有人不无夸张地说,成都人大约有半数左右是在茶馆里过日子的。至于另外一半,则多半进了火锅店。看来,正如北京的城门是解读北京的“人门之门”,成都的茶馆也是解读成都的一把钥匙。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

成都人喝茶讲究舒适、有味。四川产竹,椅子都是代表四川茶馆特色的竹靠椅,让茶客想躺就躺就坐就坐,讲个舒服。茶馆内卖报的、擦鞋的、修脚的、按摩的、掏耳朵的、卖瓜子豆腐脑的,穿梭往来,服务性的项目花样之多,也算成都茶馆一景。进得茶馆往竹椅上一靠,伙计便大声打着招呼,冲上茶来。冲茶这功夫是成都茶馆一绝,如同杂技表演。正宗的川茶馆应是紫铜长嘴大茶壶、锡茶托、景瓷盖碗,成都人喜欢喝茉莉花茶。伙计托一大堆茶碗来到桌前,抬手间,茶托已滑到每个茶客面前,盖碗咔咔端坐到茶托上,随后一手提壶,一手翻盖,一条白线点入茶碗,迅即盖好盖,速度惊人却纹丝不乱,表现出一种优美韵律和高超技艺。

如今全国的群众都知道成都是一个闲散的城市,生活节奏慢半拍,打麻将、泡茶馆蔚然成风。对这样的评价我这个四川人自我安慰认为是褒贬皆有。贬义就不说它了,褒义我认为是说我们日子过的悠闲、安逸、滋润,会享受小康。

四川成都最大的缺点是少太阳,不好听的话头是“蜀犬吠日”,有一定道理,也因此养成了这里人们爱聚拢在室内活动的习惯,反正外面也不灿烂,在屋头坐着还热闹一些。正如谚语说的“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过去城市内外,凡大街小巷,大、小茶馆随处可见,也是“锦城一绝”。不过这几年城市改造的步伐太快了,日新月异,很多街边边上的茶馆转眼就不见了,心里挺遗憾的。还有说法是,“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现在茶馆和麻将并列成了成都市的风景线,有人统计每天有二十万人泡在茶馆和休闲场所里。

成都茶馆的格局和气氛与其他地方的茶馆比较很有差别,说它是属于“下里巴人”类型的吧,它也都设有雅间,可供各类人等消费。四川作家陈世松写了一本书《天下四川人》有比较,他介绍北方茶馆是高方桌长条凳提梁壶泡茶,正襟危坐,喝得累人寡味。川东一带,喝老荫茶,一根根的长木板凳,纯属喝水解渴歇口气的,是“无茶无座”(成都人不认为老荫茶是茶)。南方的茶馆装潢华丽,待客以自制的点心为主,是“有座无茶”。成都的茶馆“有座、有茶、有趣”。我也有同感,这里的茶馆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一个“俗”字,不是庸俗,是通俗,是民俗,是俗的安逸。

你看,那桌子椅子都是几千年人体工程学的光辉成果,竹制的扶手椅完全符合人的关节屈伸,但是又不像沙发或躺椅那么会使人昏昏欲睡,而是让你舒适的呆上一整天也不疲倦。就是那竹椅本身,也是四川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要想领略老茶馆的味道你可以到公园的河边边上的茶铺去。最好的地方是都江堰的南桥边上,那里人多,风景好,河水、大树、茶座、小吃一应俱全,随时随地热闹非常。

在成都的茶馆里,人们的坐功可以自然的增长,所以“泡”字就成了茶馆的灵魂。过去泡茶馆的故事我就不说了。现在茶馆里的内容和故事尽管没有上个世纪那么丰富,也还是很有味道的。正所谓“杯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小茶馆大社会,这里汇聚三教九流之客,容留南来北往之风。茶馆的社会属性十分复杂,到此的人群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有雅俗共赏之意。生意人在此可以谈生意,退休者在此可以磨时光,朋友们到此可以叙旧情,恋人们到此可以诉情怀,家人们到此可以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