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服饰习俗


旧时聊城境内居民衣着崇尚宽肥适体,朴素大方。清末民初,乡绅富商等上层人士多穿左大襟长衫,外套马褂,戴红顶瓜皮小帽或毡帽、皮帽。农村居民多穿手工纺织的纯棉粗布服装。

色泽夏季多为白、棕或自产紫花棉色;冬季多为黑、蓝、灰色,款式均为传统中式,宽松肥大,穿脱便捷。裤子多为抿腰大裆裤,上衣通常为男对襟、女大襟,中老年则不分男女均为大襟褂,通常为男左襟、女右襟,衣扣为“蒜疙瘩”,冬穿棉袄、棉袍、衩裤,中老年用布带扎腿,头带毡帽头或三扇皮帽。青年妇女多穿高直领右开襟镶边褂,阔腿镶边裤、绣花鞋。

装饰品有耳坠、手镯、戒子、钗子、花冠等。青年知识分子喜穿大褂或制服。富商、绅士衣着以蓝、白为正色。其质料多为机织棉布、绸、缎、纱、麻等。婴幼儿及青年妇女多着红、绿等色,但质料主要是粗布。多为自做自穿,做工也较粗拙。

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求新、求美的衣着观念逐渐形成。50年代,男女上衣有中山服、国防服、青年服、列宁服,男人戴解放帽,女人蒙围巾。但多数中老年人仍习惯于穿手工缝制的粗布质料的传统便服。60年代初流行小裤脚,后流行大裤脚。“文化大革命”期间,款式新颖的服装被视为“奇装异服”,草绿色军装在青年中成为时髦服装。

草绿、蓝、灰色国防服,军便帽,男女塑料底布鞋,塑料凉鞋,拖鞋在城镇、乡村广为流行。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城乡居民生活日益提升,衣着款式越采越讲究,城乡差异渐渐缩小。服装的质料、款式、花色日趋新颖繁盛,中、高级服装越发受欢迎。居民通常不再自做自穿,大都选购成品或购料加工。除传统纯棉布与丝绸之外,各式化学纤维及混纺面料风靡一时,麻、毛、羽绒及裘皮、人造革等中、高级服装在城镇居民中倍受青睐。传统中式上衣及各式制服、解放帽等除在城乡老年人中仍有穿戴外,旧式的直裆裤、棉袍、长衫已经淘汰。

城乡男女青年寻求时髦款式的风气日盛。服装新潮流行节拍明显加快。在城乡青年男女中,流行的服装鞋帽有西装、运动服、茄克衫、面包服、羽绒服、羊毛衫、针织内衣、毛呢制服、毛呢大衣、牛仔装、裘皮外套、皮夹克、连衣裙、西服裙、直筒裤、喇叭裤、健美裤、旗袍、各种童装、麻绒棉帽、裘皮帽、毛线帽、鸭舌帽、太阳帽、纱巾、各种胶鞋、皮鞋、皮靴、旅游鞋、凉鞋、拖鞋,各种呢绒袜、长筒锦纶丝袜等。各种手提包和手套在城镇青年女子中也较流行。中青年妇女戴项链、耳坠、戒指的风俗日盛,男青年佩戴戒指者也不鲜见。但金银等高质地者较少,多为合金、铜、镀金、镀银等。手表多被男女青年视为一种饰品普遍佩带,男女喜戴变色眼镜者日多。

境内回族居民因为长时间与汉族杂居,其衣着与汉族一样。仅有清真寺的阿訇和常到清真寺参加7日聚礼和节日会礼的回民,男的多戴黑、白帽;妇女戴黑纱或白纱盖头,未婚女子戴深绿色盖头。